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一项存在2000多年的制度,百姓都说好,如今已废除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实行过许多对社会影响深远的制度,这其中既有“人殉”这样残酷的陋俗,也有礼仪典章这种构成我们礼仪之邦的重要元素。
  2010年,在湖南长沙的一段古城墙上,发现一了一块刻有三行小字的城砖,上面写着:“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典史陈福,司吏冷荣;作匠王人户刘高叔;洪武七年八月造”。为什么一块砖头上要写上官吏、工匠的名字以及制造时间呢?
  这么做显然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说的一项制度:
  物勒工名
  。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制造的器物上要刻上工匠的名字,典型的如明朝。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确保南京城墙修建的固若金汤,朱元璋下令所有的城砖都要刻上制砖的窑匠、工程的监工、主管的官吏的名字以及制造时间,这么做的目的是方便责任追究,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所有名字刻在砖上的人都会被追究责任。在明朝,处罚异常严格。
  明朝人祝允明写的《野记》曾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朱元璋在检查南京城墙质量时,一旦发现弄虚作假,那么包括工匠、监工等人在内统统处死,然后铸入城墙墙体之中。此外,如果城墙三年之内致有坍塌者,还要查提各催工人员及原筑工匠问罪,责令照依原分地方修理。
  这则故事真伪我们姑且不论,但至少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即:靠着这种“质量追溯”,明朝的城墙修的都异常坚固,如明朝的海州城墙,历经六百年风雨,至今岿然不动。百姓对这种良心工程也都拍手叫好。
  另据《明史》记载,除了在城砖上留名,每一块砖在出厂时,都有检验官命两名士兵持砖相击,只有撞击声铿锵清脆,且砖不破裂才算合格。如果出现断裂,就需要重新烧铸,如果出现两次断裂,就会有牢狱之灾。
  当然,明朝这种做法并非朱元璋首创。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物勒工名这一做法。到战国时期,吕不韦在秦国全面推行,一件出土的青铜戈上就曾刻有:“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等字样。可以说,秦国军队战斗力之强,与武器制作的标准化和严格化也是分不开的。
  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严格执行这项制度,以最大限度杜绝豆腐渣的出现。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大规模机械化制造的普及,这种在制造的器物上刻名字进行责任追溯的做法已经废除。
  虽然如此,这项存在了2000多年的制度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香港的一处工程旁曾立有这样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工程责任人的姓名以及监督电话。这种做法显然是“物勒工名”的另一种延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城墙是用什么建造的?为何能百年不倒?
朱元璋修南京城六百年不倒,因发明一先进制度,放到今天大有作用
南京明城墙人和事
明代南京城墙砖文的书法意义
物勒工名的启示
​南京的城砖是“另类”文物,上面还发现打油诗,这是怎么一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