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黄公望、小说家毛姆和旅行家徐霞客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

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谈到元代画家黄公望,也就是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的作者。他的一生丰盈充实,够我们活几辈子了。

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连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50岁后开始学习画山水,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这位大痴道人的前半生被世俗的潮流裹挟着无力挣脱,后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渔樵为伍,卖画营生。耄耋之年开始画《富春山居图》,四年时间在富春江边终日呆望,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

当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画完,他长舒一口气,重重将笔扔入江中,长吁道:这一生,我完成了。

四年的呕心沥血,黄公望毫不在意,与其获取浮名,不如一场君子之交。他将《富春山居图》赠予无用师弟。

与凡夫俗子相比,黄公望何其洒脱、何其旷达!故后人称其为黄大痴。

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的男一号斯特里克兰和黄大痴的人生经历如出一辙。

斯特里克兰是伦敦股票交易员,不惑之年抛弃他的妻子,儿女,同事,朋友和所处的中产阶级,独自一人迈向匪夷所思的噩梦之旅。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恶夫,不负责任,没有一点“社会性”可言!说他自私也好,目中无人也罢,冷静细想一下,他也很无辜。他不是携相好私奔,也不是畏罪潜逃,仅仅是为了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追求梦想的路布满荆棘。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与他形影相随十五年。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在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的一间简陋土屋里,整日与颜料、画笔、画布为伴,生活有人照料,得以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世界中。

上帝是不公平的,斯特里克兰患麻风病惨死在荒岛上。上帝也是公平的,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他已经双目失明,完全是用心灵的目光在感悟光和色。在人生最后的时刻,皎洁的月光穿透丑陋的肉身直抵他的灵魂,那灵魂战栗着,喜极而泣。

遍地的六便士斯特里克兰视而不见,却独独钟情于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

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如何取舍,毛姆并没有定论,只是谨慎地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对另类人生所持有的谨慎而又保守的态度,那么《刀锋》应是毛姆先生对人生意义毫无保留的大哉问。

毛姆写《刀锋》时,近古稀之年,功成名就,可随心所欲尽情创作。写《刀锋》带给他极大的乐趣,他终于可以一吐为快。

《刀锋》的男一号拉里可以说是上帝的宠儿,未婚妻是豪门千金,空军服完役后有上等的工作等着他,前途铺满锦绣。而拉里偏偏不愿意就业,也不想继续上大学深造,只喜欢闲逛,痴迷读书,在图书馆的固定位置手捧一本书可以从早坐到晚。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却是实用主义者,她追求奢华安逸的生活。拉里和伊莎贝尔虽然彼此爱慕,但人生意义却背道而驰。两人谁也不愿迁就另一方,分手是最好的选择。

拉里是俗世的怪胎,没有理想抱负且淡泊名利,他只满足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忠于自己。一战的经历让他反省生命的意义:“我想确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我的灵魂是不是不死。”拉里一直在苦苦追寻答案,阅读大量的书籍,游历世界,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意义。他相信人生最大的满足在于精神生活。

伊莎贝尔凭着舅舅馈赠的巨额遗产,活跃于上流人物社交圈,得到了她所追求的奢华生活。与之相驳的是,拉里认为,财富是束缚自由的枷锁,金钱使人性堕落。为此他抛弃了仅存不多的财产,做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或是出租车司机以维持生计。

在对待遭遇不幸的童年伙伴苏菲的行为和态度上,拉里和伊莎贝尔迥然不同。虽然苏菲沾染上酗酒、乱性等恶习,拉里却想通过婚姻方式来挽救苏珊,他相信苏珊拥有的美丽灵魂。而伊莎贝尔认为苏菲这样不检点的女人注定下场凄惨,她非但没有同情苏菲,相反还设计拆散拉里和苏菲的婚姻,是苏菲惨死蔚蓝海岸的幕后推手。

拥有财富和美貌,人生就有意义了吗?毛姆对这位优雅迷人的贵妇人轻轻说了句:“你不够温柔”。

伊莎贝尔误以为毛姆说的“温柔”是女人特有的“发嗲”习性,她那颗被金钱和地位腐蚀的心怎么能理解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呢?善良就是毛姆先生特指的“温柔”,也是拉里一生孜孜追寻的人性光辉。

而毛姆显然是偏爱他的男一号的,斯特里克兰和拉里就是毛姆灵魂的代言人。作为畅销书作家的毛姆,应该是以成功者的姿态眺望乱世的众生相。毛姆借用斯特里克兰和拉里的精神内核,一吐自己心中的疑惑,拷问人生的终极意义。

由毛姆小说中的人物,我联想到中国明朝时期的旅行家徐霞客。他32年间游历了中国21个省,54年的生命大半在路上。他不畏风霜雨雪,不惧豺狼虎豹,屡次遇险差点丧命。朋友劝他放弃:“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望向远方,轻轻说:“我喜欢。”

“我喜欢”能不能作为毛姆先生关于生命大哉问的答案?不得而知。

悟道之途艰辛困苦,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黄大痴、毛姆、徐霞客等等终其一生都在苦苦探寻,古今中外皆如此。

还有一种人生可以避开锋利的刀锋,安闲度日终身。那就是不用动脑筋考虑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只需盲从。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上刀山做自己,下火海寻知命!

每个人仅有一次生命,是上刀山做自己 ,还是盲从人群走,不论处于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很值得思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五)
毛姆:所谓理想,就是坚持自我的纯粹,倾听内心的声音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什么是三观不同:你敬畏天理,他崇
修行是一件即使无果也很有意义的事 | 毛姆《刀锋》读后感
毛姆:一个伟大的段子手
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百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