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晓生访吴乐懿丨弹琴时,“一切多余的动作都是有害于音乐的。”


吴乐懿演奏《牧童短笛》


吴乐懿,女。著名钢琴家。1919年3月27日生于上海, 浙江鄞县人(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194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钢琴系。1948年赴印度尼西亚、香港演出。1949年赴印度尼西亚、香港演出。1949年赴法国留学。1950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1954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演奏并录成唱片的钢琴曲有《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2013年中国著名演奏家录音珍版典藏系列《珍藏吴乐懿》巳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网上亦有不少相关演奏视频和文章。


吴乐懿访谈(节选)

   赵晓生:当前钢琴热在全国范围方兴未艾,各省市都有成千上百人参加考级。您对考级有什么意见?

 吴乐懿:近十年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钢琴考级是件大好事,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通过考级,大大推动了业余钢琴教学的群众性、普及性和人们学琴的积极性。其次,树立了业余钢琴教学的准则,使钢琴学习日趋规范化。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广地了解钢琴音乐文献的经典之作。但是,必须使学琴的学生及其家长都要明确,考级仅仅是程度测试,是阶段性地让习琴者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进度及正规与否。考级不能也不应成为学琴的目的。现在有些孩子和家长或者为了攀比,或者急于求成,让孩子拼命跳级,这带有危险性。

  1. 第一,我们让孩子学琴,是为了使他们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而不仅仅为了一张证书。

  2. 第二,倘若这孩子是个好苗子,但一旦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揠苗助长,反而会欲速不达。

  3. 第三,如果孩子不适合以音乐为专业,他学琴本来很可以陶冶情操,获得乐趣。倘若过分施压,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引起逆反心理,见琴不喜反厌。

   总之,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学音乐的确会改变他的思想、性情、素质,但要学得快活,开心。不要操之过急、迫之过甚。对少数确有才能、有向专业方向培养的潜力的好苗子,我们做教师的尤其要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展,尽早走上正规,不要糟蹋了他们的才能。

德彪西《月光》

 赵晓生: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手指跑得飞快,但弹得不好听,或不够好听。

 吴乐懿:在我担任系主任时,接待了不少外宾。他们听了我们学生的演奏后,多次的意见是相同的:“你们的technigue(技术)很好,就是music(音乐)太少。”身在音乐院,当然首先要有“音乐”。单纯搞技术会使演奏像部机器,没有灵魂。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如果一肚子音乐,一肚子天才,手指无从表达当然不行。弹琴就是要用手指传达内在的东西。但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人缺乏乐感,而是有些人过于偏重技术,不注重音乐表现。傅聪也说:“你们学生的技术是一流的,但音乐太少。”另外有一位外宾听了我们学生的弹奏后说:你们的手指都很干净,但“just note by note, but no phrase, no music”(“仅仅听到一个一个单个音的颗粒性,却没有乐句,没有音乐”)。——傅雷译丨傅聪老师杰维埃基丨关于表达肖邦作品的一些感想丨“在肖邦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


 赵晓生:有的学生误解身体动得多就是乐感。

 吴乐懿:一切多余的动作都是有害于音乐的。身体的动作是为了达到某种音乐的效果。声音做出来,动作才是有效的。演奏时被音乐所感,身子稍有动作是正常的。如果离开声音,漫无目的地乱动一气,这只能破坏演奏效果,破坏音乐形象,关键在于耳朵听。我们的许多学生不会听,或者根本不听。我们应当提倡良好的乐感,恰当的表现。在选乐曲方面,不要一味地求大求深求难,而应当把一首即使很短小、很浅的曲子弹得好,弹得动听。

 赵晓生:您在百忙之中对当前我国钢琴表演艺术和教育事业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意见,谢谢您。(本文原载《通向音乐圣殿》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是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之一,分为:西乐解析、中乐谈秘、名家纪事。其中《钢琴教学中的六个基本问题》、《中国钢琴语境》等文都是很多钢琴爱好者渴望已久的经典文章,演讲已经多次,此次首次公开发表会有很好的效果。“名家纪事”一辑中都是赵晓生教授在作为《钢琴艺术》特约记者的身份时采访的钢琴名家如吴乐懿、周广仁、刘诗昆、鲍蕙荞、李名强、殷承宗等和作曲家丁善德、桑桐等访问,这些文章都在《钢琴艺术》杂志上发表,此次结集出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并且书中的很多钢琴演奏观点都是非常经典实用的,相信对很多钢琴爱好者会有着启迪意义。


福列《船歌》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群加入联系微信17098908309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威性最新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作曲家:【古典 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丨作曲家是如何创作的丨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什么“继承”贝多芬的音乐
著名钢琴家
那些伟大钢琴家们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快被玩坏了!
从马友友全球巡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说巴赫
贝多芬年,从观看电影《复制贝多芬》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