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会说英语的国王和北美独立:英国君主制演化的关键节点

由于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著名英国的'君主立宪'国家,中国人理解的“君主立宪”,条件反射地就是英国那种,权力集中于议会和内阁,国王“垂拱而治”,作为象征性的存在。但事实上纵观历史,更多的“君主立宪”只不过是国王在宪法的规制下行使权力,而不是“虚君”。历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帝国,都是这种“君主立宪”,君主享有很大的权力。直到今天,泰国等君主国仍然是这种模式。

而英式“虚君”制度并非始于“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而是18世纪一系列偶然因素的叠加结果,但一不小心成了人类制度文明的瑰宝,塑造了大家心目中“君主立宪”的理想模样。

然而,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嗣,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一位不会说英语的德国人继承了英国王位。他就是乔治一世。

乔治一世是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国国王的时候已经54岁了。一把年纪的乔治一世,不喜欢英国的潮湿天气,甚至不太住在英国,对学习英语也没啥兴趣(估计能力精力也够呛)。他的英国大臣们则不会讲德语。于是,君臣之间只好用法语(当时的欧洲通用语)交谈。

然而,大臣中懂得法语的也是少数。以致于,君臣之间经常不得不使用蹩脚的拉丁语来沟通。双方经常词不达意,语言障碍极大。乔治一世纵有满腹文韬武略,也无法有效地发号施令。

后来,乔治一世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只通过翻译成法语的书面报告来了解情况、签署文件,不再去听那些奇奇怪怪的英语。心灰意冷的乔治一世对文件的内容也不太有兴趣,越来越甘当“橡皮图章”。久而久之,他变得对国事漠不关心,也正因如此,“虚君”的内阁制度开始在他执政时期形成雏形。

同时,由于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改由财政大臣来主持,后来渐成惯例。财政大臣的角色逐渐演化成当今大家熟知的“首相”。当然,一开始这个职位的正式名称并非首相(Prime Minister),而是“首席财政大臣”(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毕竟,财政是最重要的政治。

但惯例毕竟不是成文制度,而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是比较脆弱的。到了乔治三世(1760-1820在位)统治时期,国王的权力欲重新膨胀了起来,专权倾向抬头。他在位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但后来乔治三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栽了大跟头,输得灰头土脸,颜面大失,政治威望也一落千丈。英国议会乘机推动立法,将乔治三世手中的御览政治的权力逐步拿回到内阁首相手中。

西方社会,殖民地和本土的主权、治权归属,是不太一样的。北美殖民地名义上属于英王,北美独立战争的斗争对象很大程度上也是王权,甚至英军的主力就是来自德国(乔治三世也是汉诺威选帝侯,在德国有私人封地,不受英国议会约束)的黑森雇佣兵。(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的《爱国者》里就有“烧死乔治国王”的台词)

直到19世纪末,刚果殖民地也是属于比利时国王个人所有,而非议会。而假若乔治三世弹压了北美独立势力、成功征税,那王权的实力依托将更加强大,在英国国内和首相、议会的博弈也会更加强势,相当于在议会之外多了个巨大的小金库。那英国君主制的走向,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独立战争倒是保护了英国“虚君”制度的自然演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高考考点考前梳理(五)
君主立宪制,是欧洲王室没落的“真凶”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度的起源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教版)》备课资料
英国君主立宪制简介 君主立宪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6-3-1mj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优质教学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