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人最好的福利是什么? | 围观

民小编说

终身学习,终身进步。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职业,更应该如此。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是我们在学习之前要想清楚、弄明白的。一起看田冰冰老师给出的经验——

学习滋养教师的精神面貌。而教师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阅读,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读好书、交高人、做研究、写美文,是学习型教师自主成长必备四件套,各有效用,相辅相成,力争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No.1

读好书


学海无涯“书”作舟,贵在常态多维阅读,学着常读常新,思路开阔。

曾经,女儿的舞蹈老师告诉她,“舞蹈,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教师学习,也是一样。“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教师阅读,得当成终身学习习惯。

1. “有目标”与“无目标”

买书要有目标,读书也要有目标。给22年阅读计划订个小目标,从每月一本书开始,月初开启,月末打卡,读完一本书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像对待学困生一样来对待自己。不贪多求全。工作忙时,哪怕只读三两页,都是了不起的坚持。书不一定都要读完的,照样可以边读边丢。出差时带本订阅的杂志,路上看完就丢掉了,有效利用车上空闲时间;只有某些章节对自己有用的书,那就只读某些章节。适时放弃,也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2. “多方向”与“单方向”

精心挑选的书,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常常让人废寝忘食。读得下去的书,不要介意别人对书目鄙夷的眼神;读同行非常赞赏的书,是基本的品质保障;读有疗效的书,是自我调整的“大补神器”;读跨界的书,是开拓思路的有效渠道。

No.2

交高人


学海无涯“友”作舟,重在迷途引领导航,学着迈开步子,从容提升。

能听、善听、勤听别人的批评和指点,往往对成长道路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精挑“智者”为师,或广交高人为友,用他们用先知先觉的姿态作为我们的成长顾问,往往容易帮助我们找到困境中的优化“解题方案”,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1. “一言力”与“诊断力”

同行中的高人,往往都是业界中的明白人、思想者。他们一般拥有扎实的行业经验积累,良好的洞见能力和诊断能力。

在赛课征战的日子中,教练告诉我,如若太艰难,不妨尝试“乱过几日”。工作节奏也有惯性。乱过,并非肆意放纵,而是刻意的节奏调整。

良言一句三冬暖,建议不在多,而在精。关键一言,精准诊断的能力,往往令建议也成为了“珍藏版”行为准则。把有启发的话,当成擦肩而过的心灵鸡汤,还是明理启智的行事准则,关键在自己。

2. “长镜头”与“大格局”

高人的冷静指点,和亲友的温暖叮咛,最容易产生的差别就是思想的“长度”和“宽度”的不同,贵在远见卓识,难在不拘小节。

高人与我们指点迷津时的“长镜头”,往往着眼长远看问题。高人与我们指点迷津时的“大格局”,往往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中胸襟的体现。察纳雅言,善听异口异声,在个人思路与友好建议中互参,更容易找到优化发展道路的“解题方案”。

 保持空杯的心态,善于聆听不同朋友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开门纳谏,这是向高人学习有望满载而归的前提。

No.3

做研究


学海无涯“研”作舟,博在持续深耕研究,学着定根一处,向下扎根。

必须纠正一个观念,教育研究不是玩的文字游戏纸上的套路,更重要的是拥有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在回头看和向前看中,向现场学习,向过去学习,在研究中思考、奋进,才能改变现场,改变教育生态。

1. “问题力”与“解题力”

看到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可以改善的空间,这种“看见”的能力,常常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准的体现。教育行业兼顾指导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拥有看见问题的能力,并敢于、善于、勤于从自身问题找原因,才更容易找到破解僵局的突破口。没有问题能够形成真正的无解之局。敢于破局,来自于有回到现场的意识,更来自于要有自内而外打破僵局的魄力。

解题能力,需要抛开情绪本身来解决问题。逢有问题交流,难免有情绪碰撞,经得起磕磕碰碰,善于忘记那些小摩擦和不愉快。解题能力,需要有错能纠,有错必纠。当老师的,不必死撑着师道尊严的面子。哪里出错改哪里,善于调整,就是陪伴学生的共同成长。

2. “回头看”与“向前看”

在总结中开启,是很多教育同仁值得称道的常态习惯。复盘现场,是为了更好地看见现场;回头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以利再战。成功,是经验。失败,也是经验。不敷衍塞责,不妄自尊大。努力不重蹈覆辙,就算很聪明的。

善找问题,更要善于固化经验,要凝聚的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平庸的破局,休眠后的振作,让成败都能累积成为明天爬坡上坎的台阶。固化经验,要重视那些土得都拿不上台面的有意思的思考,记住它,并且做自家土经验的坚定执行者和记录者。

自己是自己的老师,坚持在常态的“看见”中自修,才有望打破教育僵局之壳,破茧成蝶。

No.4

写美文


学海无涯“思”作舟,难在不断思考转化,学着先说清楚,再写清楚。

所有学来的东西,终归是要转化到实践中,落脚到个人的理念中。有效的学习转化,来自于扎实的实践,也来自于勤恳地纸上耕耘。写作,是梳理个人成长的重要过程,是学习内省的必备阶段。

1.“收纳心”与“转化心”

有好思路没时间写的时候,先把这些东西当成素材积累下来。哪怕是朋友圈中的几十字都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你也可以有写作秘书。班级活动后,学生的同题作文,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反馈,都是你的论文中可以引用的精彩素材。如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组建成班级活动的简报组,这都为沉淀第一手班级素材提供了可能。不一定只有发表文章或形成专著才叫成功。今天成功和一个学生对话,把特殊案例中的经验提炼成一般性经验,明天可以帮助你对付新的问题;今天整理好的复习资料,不要考试一结束就送进了废品站.明年带新的学生,还可以重复使用。要有成果意识,当好经验的收纳工,让各类“准成果”有了日后转化的可能。

2. “别犹豫”与“少拖延”

尽早放弃“到处依靠拐棍”的心。最好的经验,不是华美的文字,是朴素的真经验。勇于展现,不一定是献丑。当你克服了唯恐落笔不成文的胆怯,你就有了亮相写作舞台的机会。

今天的垃圾素材,明天有可能成为闪耀着思想光辉的金子。上课过后的几句反思,班级活动过后发给朋友圈……最开始见啥写啥,慢慢找到感兴趣的路径后,沿着一处持续写就更厉害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要有走到终点的能力。你的文库中不能只有半部专著或虎头蛇尾的“未完待续文”。要像对待学困生一样,对待自己的教育写作。常给自己设些奖品,哄着自己多写一点点。定期为自己发点儿福利和奖励,为自己能够坚持记录下只言片语,只为养成写作的微习惯。

重新认识终身学习的力量。教育人在动静相宜的实践探索中,去改善浑浑噩噩的无目标前行的状态,调校工作的年度目标和发展方向,清晰而淡定地拥抱每一个崭新的日子,这正是虚长的年岁所给予我们的厚赐。

(作者系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知名班主任)

文章作者|田冰冰

微信编辑|宋佳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幼儿园师徒带教小结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荐书丨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为其作序,众教育大咖推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快点戳进来,赠书福利等你拿...
教师节福利丨送给你一本好书,是教师节最暖心的礼物!
疃里镇初三教学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