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蜜蜂囊状幼虫病|蜂场的致命克星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我国曾发生的几次大面积流行中,许多地区的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病是蜜蜂主要的病害之一。

 病原


引起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 ℃热水中只能生存10分钟,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周,在病虫尸体内可以存活1个月,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则只能活7到10天;该病毒在王浆中可以存活100-120天,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天、冬季则90-100天。这就是该病在蜂场中反复发生的原因。阳光直射4-7小时可以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的南方多发生于2-4月与11-12月;在北方多发生于5-6月。其发病率与外界气温和蜜蜂饲养条件有关,天气聚变或饲料不足都是发病的诱因。

患病幼虫及健康带毒的工蜂,是该病主要的污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是病毒侵入蜜蜂体内的主要途径。工蜂食入被病虫污染的蜂粮或清理病虫的过程中;成为健康带毒者。病毒在工蜂体内特别是王浆腺中增殖,当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将病毒传给了健康的幼虫。外勤蜂采集了污染病毒的花粉和花蜜,便将病毒带回蜂群,使该病在蜂群间传播;盗蜂、迷巢蜂、雄蜂、蟑螂和巢虫等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此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混用蜂具和调蜂等也会造成人为的污染,将病毒传给健康蜂群。 

 临床症状


该病最易感染2~3日龄幼虫。病毒从消化道进入幼虫体内后,在中肠细胞、脂肪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潜伏期5-6天。因此,患病幼虫一般死亡在封盖之后。死亡幼虫呈尖头子、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表皮增厚。从巢房中拖出病死的死幼虫呈囊状,含有颗粒液体。没被拖出巢房的死幼虫残留在巢房里,体色逐渐变成黄褐色,最后呈一棕黑色干片与巢房易脱离.成年蜂感染病毒后,一般不表现症状。

发病初期,少数死虫被工蜂清理,蜂王又重新产卵,因而在同一脾面上出现卵、虫、蛹错杂的“花子现象”。 

诊断


在蜂场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

1.蜂群诊断 先观察蜂群活动情况,发现工蜂从箱内拖出病死幼虫,或在巢门前地上看到病死幼虫,就要进一步开箱检查。打开箱盖,发现有插花子脾,并有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初步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幼虫的细菌性传染病。和囊状幼虫病的相似之处是这两种病均引起封盖以后的幼虫大量死亡。但各有其特点,如下表:

 防治


1.以防为主 蜂场、越冬室、工作室等平时要保持清洁。可用5%漂白粉溶液,或用10%~20%石灰乳定期喷洒,起码春、秋各一次,阴湿的场地可直接撒石灰粉。蜂场的蜂尸及其他脏物清扫后要烧毁或深埋。

蜂箱和蜂具在保存和使用前也要严格消毒。蜂箱在刮净、洗净蜂胶、蜂蜡后,可用灼烧法消毒;其他蜂具可以洗净后用日光照射消毒;也可用福尔马林蒸汽消毒;此外也可用5%漂白粉浸泡12小时,30%生石灰乳2~3天或4%福尔马林12小时浸泡,取出后用摇蜜机摇出药液,再用清水漂洗数次,最后摇出水分,晾干备用。一些可以煮沸有衣物及小型蜂具可以煮沸1~2小时清毒。

2.病蜂群隔离处理  执行检疫制度,保护未发病地区,患病蜂群禁止流动放蜂,严防病原扩散。不到疫区放蜂。

发现患病蜂群应迅速将其迁移离蜂场1~2公里之外的地方。先紧脾,抽出患病严重的子脾化蜡。将蜂群连脾换入已消毒好的蜂箱,进行药物治疗。并暂时不再开箱检查,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被病蜂污染的蜂箱、蜂具和衣物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检查病蜂群后要用肥皂水洗手,然后再去接触健康蜂群。

被病蜂污染的花粉脾可以直接用甲酸或乙酸(冰醋酸)消毒后使用。具体做法是:将花粉脾依次放在空巢箱内,在箱内框梁上放1个扎有孔的塑料袋,袋内填满棉花,每个箱体放一个。然后在塑料袋内注入100毫升甲酸或150毫升乙酸。注入药物之前,上下巢门以及蜂箱缝隙全部蜜封。注入药物后盖严箱盖,甲酸熏蒸三天三夜,乙酸则四天四夜。打开蜂箱盖,通风2天2夜。实验证明,这种经过消毒的花粉对蜜蜂和蜂子无害。

与病蜂有密切接触的健康蜂群可进行预防性给药。按每10框蜂半片病毒灵或半片盐酸金刚烷胺片,研成细末,调入1:1糖浆,隔天喂1次,连喂3次。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在春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将弱群适当合并,做到蜂多于脾,以提高蜂群的清巢和保温能力;对于患病蜂群,可通过换王或幽闭蜂王的方法,人为地造成断子一个时期,以利于工蜂清扫巢房,减少幼虫重复感染的机会;在发病季节,应注意留足蜂群的饲料。对于饲料不足的蜂群,必须进行人工补足饲喂,特点是蛋白质饲料及多种维素的饲喂。

4.抗病选种  从发病蜂场中选择抗病力较强的蜂王作为母群移虫养王用以更换病群的蜂王。与此同时选择抗病性强的蜂群作为父群培育雄蜂,并采取措施将病群雄蜂杀死。连续几代选择就可以使蜂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

5.药物治疗  按每10框蜂1片病毒灵0.1克,或1片盐酸金刚烷胺片0.1克,研成细末调入300至500毫升(1:1)糖水中喂蜂,每天喂一次,连喂5至7次为一疗程,停药4至5天后可再喂一个疗程。同时也可合用一些磺胺药物,防止合并感染细菌性疾病。 

中草药,以下剂量均可喂10框蜂:

板兰根50克;

五加皮30克,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

贯众30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

以上各选一组,先大火煮沸,再纹火煎煮、过滤、浓缩,配成1比1白糖水1斤左右喂蜂,连续或隔天喂4到5次为一疗程,停药几天再喂一个疗程,直至痊愈。

养蜂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换箱换脾

换上清洁蜂箱,治疗期间5 天一换箱,将附在蜂箱上的病毒用高温彻底杀死。同时抽掉烂子脾,或把巢脾全部抽出,换入健康蜂群蜜脾。抽脾后为防止蜂群逃跑,可加隔王片或把蜂王剪翅,也可模拟自然飞逃后再收回来,把发病群搬离原址,囚王、抖蜂于箱外,让蜂群自然于王笼处结团。然后收于收蜂笼中,放王于蜂团内,用丝网口袋套牢收蜂笼,让蜂群静置4 小时左右。这个静置蜂群的时间里应把蜂箱用火烧或者用水煮便于消毒使用。弃整箱子脾。换正常子脾进去,过蜂团进去后视蜂量而决定加不加新础基,再把蜂群搬至原址。

2.结合用药

做好保温工作,喂足营养糖浆,加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或者喷王浆水、人参或者用人体胎盘组织液针剂),同时用药(中农蜜蜂研究所研制的抗病毒862配蛹泰康,或病毒灵、利巴韦林、半枝莲、金不换等) 以抑制病毒的发展。

施药参考:

配方撒施:抗病毒862+蛹泰康各4克,病毒灵1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按成人服用量的四分之一)  ,碾磨成粉末,越细越好,用双层纱布或丝袜包好抖撒于巢脾上,一般在傍晚外勤蜂回巢后施药。以上用量只单群配方量。

饲喂结合:撒药粉时兼喂拌药糖浆:半枝莲、干草50 g,煎3 次滤液500 g,加白砂糖500 g,喂蜂10~15 框。(饲喂用药量各减半)

喷脾结合:按照配方撒施的药方兑糖水1斤喷脾(喷施用药量各减半)。

3.换王换子

病情缓和下来后,立即换上无病群新王(或王台)。一般换王或王台后一二代子没问题,如果第三代烂子再换王。以后只要加强管理,降低复发的机率,以逼免再复发。

总结


中囊病重在预防,防治中囊病根据现有的经验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相结合,平时加强日常管理,增强蜜蜂的营养饲喂,提高蜜蜂的免疫力,在非生产期做好相关蜂具蜂箱的消毒处理,适当给喂抗病毒和抗菌的药物。

以上结合相关材料及养蜂实践经验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蜜蜂病害防冶:囊状幼虫病与欧洲幼虫腐臭病
中蜂为何会出现烂子病?5大因素在作怪,附应付妙招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控措施分析
对中蜂养殖的几点浅见:甘筱中 | 中华蜜蜂网
蜜蜂蛹病
蜜蜂的春繁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