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大羿秋拍:雍正御窑瓷器拍品精赏




精彩预展现场

北京大羿2022年秋拍明日正式拉开帷幕。预展现场现代与人文元素互相交织,现代化的空间装载着历史的痕迹。静谧的青花,高雅的色釉,繁缛的粉彩,亦或是奔放的五彩,每一件器物就像一场不断放映的电影,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公元1723年,雍正承继大统,莅位13年。他通过使用绘画、制瓷等手段,努力将自身标榜为一位澹泊儒雅的帝王,以天下文人之表率的形象君临天下。雍正常谕旨怡亲王烧制新样,怡亲王深谙雍正治瓷用心,精勤窑务,力求将清雅秀逸的艺术风格鲜明、准确的融入每一件官窑瓷器的烧制。


雍正皇帝朝服坐像

造办处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极为详尽地记录了雍正帝的谕旨和管理人员奏报活计制作的全过程,透露出雍正帝的兴趣爱好、审美标准、鉴赏水平,甚至亲自参与设计的闲情雅致。在传世雍瓷中,我们看到无论珐琅彩、墨彩、粉彩,还是青花、单色釉,其造型和色彩一改前朝的浑厚古拙,趋于隽秀内敛。清丽的线条中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其纹饰典雅,绘画笔触精妙纤柔,构图简洁疏朗,以趋于完美的表现,传神地表达了一位帝王的情怀和审美。


LOT20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2.3 cm.

参阅:
1、《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26、227,图86
2、《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09,图127
3、《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图131

此件装饰纹样即为仿宣德一朝釉里红三果纹物,并略加巧思化裁而成,完美体现出浓厚的宣窑遗风,搭配极富内廷恭造气息的纹饰表现,可谓一件雍正御窑法古却不泥古佳作。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

明宣德 釉里红三果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釉里红三果纹始于明代宣德朝,多制碗器,因釉里红烧造难度较大,三果纹亦载承“多子、多福、多寿”之吉祥寓意,故这类作品素为明代官窑之名贵品种。相较宣窑之作,本品造型、纹饰及韵味少一分清冽豪迈,多一分严谨秀雅,器型端庄巧致,胎质坚致莹白,外壁绘釉里红三果纹石榴、蟠桃、柿子,瑞果饱硕红润,呈色鲜艳,白釉莹润白晰,红白相映,别有意趣。


关于此式三果纹的烧造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撰写的《陶成纪事碑》记载,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三果即为拍品之所本。与本品器形纹饰相同的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以及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碗

上海文物商店藏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碗

南京博物院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参阅



LOT13

清雍正

斗彩灵芝纹杯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7.3 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57,图235

2、《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年,页285


这只雍正斗彩灵芝纹杯敞口弧腹,胎体轻薄,造型小巧。杯外壁以斗彩绘灵芝纹为饰,灵芝呈如意云状,每组呈上下对称分布,纹饰以青花勾勒,内填饰黄、红、黑、青、姹紫等釉上彩料,同时又以青花作为蓝彩填饰。四组灵芝云纹之间,以蔓草花卉巧妙间隔,整体布局舒朗有致,纹饰勾勒精细,填彩精准,色调淡雅静谧。


杯外底心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种落款方式带有明显的追慕成化之意。成化斗彩为明代御窑彩瓷烧制的巅峰,其品质之高,冠绝千古。后世皆以成化斗彩为摹本,竞相仿烧,但其中唯有雍正作品最具成窑风韵,品质丝毫不输成化。藏界习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左:清雍正 斗彩灵芝纹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成化 斗彩灵芝纹杯 (景德镇珠山出土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即载有“仿成窑五彩器皿”。此外检索清宫档案资料可知,雍正时期清宫旧称“成窑五彩八如意酒圆”,其落款方式有两种,有落雍正本朝款,亦有落成化款,拍品即为后者。

明成化 斗彩灵芝纹杯 
清宫旧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联门

LOT17

清雍正

洒蓝釉留白沥粉折枝菊花纹葵口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9.2 cm.

参阅:

1、《徐氏艺术馆—陶瓷篇(IV)·清代》,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55

2、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 编号14-502374(1)


本品品敞口,口沿呈六瓣葵花式,《宋史乐志十五》:“千官云拥,群后葵倾”,杜甫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此器取六瓣葵花形纹,更显“六合同春,众心所向”诚挚之意。整体工艺以蓝地留白装饰手法装饰,此类装饰手法始于元代,至雍正时期则更趋精致。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沥粉堆塑出缠枝花卉纹饰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洒蓝釉,二次入窑烧成。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以施釉技法而言,雍正年间对早明设计的模仿可谓唯妙唯肖,LOT17上的洒蓝,与万历时期用钴蓝釉下青花作留白之饰不同,是以细纱覆盖的竹筒吹洒上色,才能形成如此细致的洒蓝效果。想如此精细的同类器,也被徐氏艺术馆及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

左:清雍正 洒蓝釉留白沥粉折枝菊花纹葵口碗
徐氏艺术馆藏
右:清雍正 洒蓝釉留白沥粉折枝菊花纹葵口碗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本器外均洒蓝釉底色,淡蓝透白的斑点相间匀称,凸起的六葵瓣上留白六株车矢菊,菊蕊、瓣、叶均用玻璃白料精勾细点,胫部饰仰葵纹,与洒蓝釉面高底相间,富有层次和立体效果,极为养眼,而且蓝白相映,清新别致,深得雅趣风骨。虽然此时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但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本场还征集到另一件清雍正 洒蓝釉作品。


LOT21

清雍正

洒蓝釉茶圆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0.7cm.


此茶圆造型规整,碗敞口弧壁,线条优美舒畅。造型秀美端整,胎体细致坚密,外壁通体洒蓝釉,釉光鲜亮细润,使人深深陶醉。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俊秀。洒蓝釉属珍稀之品,色泽浓郁深沉,细观又见其釉层百转千回,如浩渺烟波,如梦似幻。若言瓷器来源于火的艺术,此器便是其最佳诠释,整体造型简洁端庄,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雍正朝高超的制器水准。


雍正帝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喜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于瓷器一项,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仿,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且画工规矩而不失严谨之态。《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五年《记事录》有:“朕从前着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式样,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甚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做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圈子

LOT18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4.5 cm..


此碗敛口、弧腹、圈足,器型规整,胎体轻薄,形制线条流畅。画工规整不失去仪态,内底心青花双圈内绘一五爪降龙穿梭于祥云之间,龙首威武昂扬,须发长而向上飘起,龙身舒展修长,雄姿遒劲,矫健勇猛,气夺千里,灵动活现中不乏威严。外壁游龙矫健飞跃,威势凌人,规整中富于变化。碗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书写规整有力。


此类碗创烧于雍正,一直流行至道光朝,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嘉窑龙纹碗」,所绘龙纹龙发纷披,形体修长,云朵呈「壬」字形,青花浓艳发紫,颇具明代嘉靖朝神韵,为雍正时期御窑厂仿嘉靖风格器物。整器青花明艳,纹饰采用青花勾线渲染填色,笔触细腻,精巧有神,淡描勾线与渲染相结合,勾画婉转流畅,画法布局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使得龙纹造型层次丰富,精细典雅,凸显宫廷龙纹的震慑之感。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碗
南京博物馆藏

此些作品足以证明,雍正这一朝代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和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顶峰。虽以仿古见长,但在“仿古暗合,与真无二”之外,仍难掩其妙境,传达了一位帝王的情怀和审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年大拍里不见汝瓷:这小拍里反倒出现了,还不敢标明
中国嘉德秋拍:一波清代“斋堂款”瓷器欣赏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
西泠印社2018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历代瓷器专场(最新预展)
从景德镇御窑品味雍正美学
[馆藏大系]故宫博物院陶瓷之清雍正篇-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