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明成化青花碗特点
藝術品投資前沿2017-07-30

点击播放GIF/1K

定期推送行业资讯,提供拍卖,展览展销,鉴定销售,策划出版,市场评估等诸多优质服务,专业的鉴定评估、重服务的行业人!关注我们准没错!

明早期正统年间青花缠枝碗,最大口径14.7厘米,高6.2厘米,最大足径5.7厘米。其基本造型如下:侈口、斜壁、深内腹,圈足壁较厚,圈足内壁垂直,外壁向内倾斜,底部比壁部厚,壁部在灯光下透光,底部不透光。

明中期成化青花碗,口径14.8厘米,高6.7厘米,足径5.8厘米;基本造型:直口,斜壁,深内腹,内弧底,外平底,圈足较高,经打磨,非常光滑。圈足呈倒八字形(即上大下小)。与明代前朝碗相比,成化碗胎底、圈足薄,圈足成倒八字形,这是突出的特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笔者分析原因有二:其一,制瓷技术水平提高。自元代开始使用二元配方制瓷,瓷石泥含氧化铝17%左右,高岭土含氧化铝35%左右,将两泥和合做坯胎,氧化铝含量多在20%至23%之间。低则圈足和底部需加厚,高则可使圈足和底部减薄。景德镇在成化时期开始,窑户懂得把瓷胎的氧化铝含量提高,坯胎在窑内高温下不易瘫软变形的道理。所以窑户把瓷器胎壁做薄,把圈足做薄,这样既可以使瓷器轻巧美观,又可以节省瓷土,还可以节省燃料。瓷胎厚难烧透,多费燃料,还容易发生胎底裂变等缺陷。所以成化瓷器圈足薄、胎底

薄是建立在制瓷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的;其二,圈足成倒八字形的理由。瓷器圈足由元代的正八字形,到明代永乐、宣德和空白期时期的垂直圈足,再到成化开始的倒八字形圈足,这种逐渐改进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瓷土原料。我们前面已经谈过,明代早期高档瓷器烧制,是要在瓷器坯胎圈足上放一个瓷质垫饼,垫饼下面放砂,砂下面是匣钵。如果瓷器圈足小,垫饼就可以小。成化时期把圈足做成倒八字形,就可以在烧制相同器物时减少垫饼瓷土的消耗量,使瓷器生产费用降低。

鉴定明代瓷器时应注意的问题:明代早期瓷碗胎底、圈足皆厚,中期瓷碗胎底、圈足皆薄,后期适中。明代早期民窑瓷器窑温低,轻叩发出闷声,多开片;中期开始窑温提高,轻叩发出铿锵的金属声,不开片。明代早期民窑碗盘圈足内壁垂直,外壁内斜;中期开始圈足内外壁皆内斜,成倒八字形,这个特点始于成化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州窯的制瓷工藝及辨偽
胎土与瓷器鉴定
陶序图
景德镇制瓷工艺72道工序
基础|详细介绍陶瓷制作和烧制工艺全流程
刚刚,瓷博会开幕了!景德镇千年修行终于练成七十二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