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丝工
民间收藏奉天融通基地2017-08-28

“游丝工”亦称作“游丝刻”、“游丝白描”、“游丝毛雕”,即以细若游丝的阴刻线表现玉器纹饰特征的琢玉技法;纹饰细腻、流畅华美、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之阙疑、加之传世、出土“游丝刻”典型器难得一见等原因,关于汉玉“游丝工”技法的精准认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歧义而无法准确定论。“游丝工”治玉工具、技法等相关问题至今尚在探索研究之中。

文献记载汉代“游丝工”,最早见于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高濂,赏玉细微、所述精准、尽知其妙,应为揣摩、把玩过精美器物后得之精准论述。

若以高濂上述“双钩碾法”一说为断定“游丝工”之标准,确认一件汉玉的阴线雕琢技法为“游丝工”,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阴线雕琢为“双钩碾法”,形为“双钩阴刻线”即“双阴线凸显阳线”,沿袭商周双阴起阳琢玉技法。

2、阴刻线细如发丝,刻线转角处,婉转流畅。

3、阴刻线条雕刻规整清晰、疏朗有致,无断续或阻滞壅塞现象。

“游丝工”至迟可追索至春秋中晚期,高濂阐述“双钩阴线,游丝白描”,实则仅为汉玉众多“游丝工”阴刻线中的一种经典绝美琢玉技法,而非概指汉玉“游丝工”之全部。

西汉至东汉之际,“游丝工”阴线有了明显变化,线条较前期更为浅细、规范、流畅、精致,有些精品中的“游丝工”,阴线刻划得极为细浅,肉眼观之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以至需要借助不同的光感角度,都难以窥其全貌;

细如毫发般阴刻线雕琢得如此规范、精准实在难于想象,微痕观察却又线条清晰、流畅自如、精整考究,绝少有深浅粗细不均、崩裂起毛、断线滞迹现象,表明当时“游丝工”技法以臻与完美。

高濂所述的汉玉“双钩碾法”、“双阴起阳”仅是汉代“游丝毛雕”琢玉精湛技法之一,在一些汉代特殊制式精美玉器中,有部分“双阴起阳游丝刻”琢技表现,因而不能将其作为定义、判别汉玉“游丝工”的唯一标准。

-----

中华博古基地-网站中华博古论谈-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玉“游丝工”解析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九)
汉代玉器“游丝毛雕”工艺研究
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组图)
对高古玉‘游丝毛雕’工艺的研究
汉代游丝毛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