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古墓出土的鸭形玻璃注,全球仅此一件!

辽宁省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叫鸭形玻璃注,因状如鸭嘴而得名,1965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该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造型生动别致,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通体呈淡绿色,半透明状。

古籍中称这种器物为欹(qī)器,类似计时的沙漏,通常被放在座位的右边。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旨在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

欹器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青铜、黄金等金属,以玻璃制造的鸭形玻璃注,目前全球仅此一件,其珍稀程度非同一般。

这位墓主是什么显赫的人物,竟有如此珍贵的陪葬品?

经考证,墓主冯素弗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时期北燕天王冯跋的弟弟。冯跋在位时期,以冯素弗为宰相,是北燕帝国名副其实的二把手,他“居功厥伟”,深为冯跋所倚重。

北燕太平七年(公元415年),冯素弗病逝,“燕王跋,比葬,七临之”,当时冯跋先后七次来到冯素弗墓前哭诉,可见他对这位弟弟的感情之深。如此看来,冯素弗的墓中有珍贵的鸭形玻璃注作为陪葬也不足为奇。

有专家考证,此鸭形玻璃注属于钠钙玻璃制品,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掌握钠钙玻璃的制造工艺,这件宝物极有可能来自古罗马帝国,经由柔然国的草原通道传入北燕帝国,堪称研究古代草原丝路的重要器物凭证。因为该鸭形玻璃注的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装饰艺术,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而从现已出土的玻璃器判断,大体在北魏时期罗马吹管玻璃术已传入中国。

因此,这件吹管、剪引、热贴等技术极其熟练,鸭形玻璃注,应是一位经验丰富、造诣较高的罗马匠师制作完成。在当前出土玻璃文物寥寥可数的情况下,不愧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再加上玻璃器易碎不便保存,从罗马帝国万里迢迢运到辽西,掩埋入穴1500余年仅表面浸蚀,保存如此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鸭形玻璃注
辽宁这个村子发现1600多年前的古墓,出土文物证明史书记载是假的
铁器时代 · 冯素弗墓
古代琉璃鉴赏
辽博新展 | 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
奇形怪状的鸭形玻璃注,竟是独一无二的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