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堪回首,丢在鞋盒里的官窑花瓶——爱花惜柳有几人?

古代传世陶瓷能流传至今大都九死一生,坎坷多舛。比如这件——

一、天价蒜头瓶

法国一位70多岁老太太,丈夫过世后,在整理乡下家中阁楼的过程中,老太太发现了一枚花瓶。2018年6月12日该花瓶在巴黎苏富比举槌开拍,最终以1620万欧元(约1.2亿元人民币)落槌!

据拍卖师描述,当时老太太按照约定带着花瓶来到巴黎,然而花瓶并没有采取任何特别的保护措施。更令人后怕的是,这个珍稀花瓶只被草草装在“鞋盒”里。委托拍卖师说:“这位女士采用了最普通的交通方式:火车,地铁然后步行,无比简便。”

拍卖行展示清乾隆珐琅彩玫瑰蒜头花瓶和装它的鞋盒。

这只清乾隆珐琅彩玫瑰蒜头花瓶当然不该呆在鞋盒里,它原本是宫廷御用之物,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十二妃子图》我们可以想象同为官窑蒜头瓶的它曾经出现在怎样的地方。

清代《雍正十二妃子图》,故宫博物院所藏。

二、最贵均窑瓷

花瓶、花盆此类瓷器即可单独摆放赏玩也可作为实用器插花养花。花器中的花盆一直以来会有让人觉得在古玩品类里路份不高,价格不贵的感觉。但其实天价花盆并不为少。如这只明早期钧窑天青釉花盆就以4887.5万元成为了钧窑最贵拍卖纪录的保持者。

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48,875,000。

钧窑位列“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之中,最贵拍卖纪录却是一只花盆,可见花器在我国古代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由此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雅士是怎样做爱花惜柳之人的吧。

三、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四艺(亦有称“四事”者)。花艺始于隋朝之前,最早起源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就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宋代插花艺术突破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得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最大。

明代张宏《岁朝图》

花器材质,不拘瓷器,如上图明代张宏所绘《岁朝图》中的青铜花觚搭配梅花松枝就相映成趣,凌风独茂。

明代青铜海水瑞兽纹出戟花觚,元素艺拍11月16日《花开不败》专场拍品,欢迎参与竞拍。

此明代青铜海水瑞兽纹出戟花觚与张宏所绘为同一类器物。此花觚质地细密光润,其色似熟栗,局部透深褐漆古,似云霞晕散,颇有文人雅趣。

明代青铜海水瑞兽纹出戟花觚,《花开不败》专场拍品。

此花觚器型追摹商周青铜礼器,整器分为三段,撇口束颈,圆鼓腹,此圈足外撇,层次分明。觚颈饰蕉叶纹,内填海水纹地及浮雕瑞兽,腹部满饰瑞兽纹,圈足饰浮雕海水瑞兽纹。其纹饰错落有致,棱角间出扉棱,有先秦鼎彝礼器之风格。而纹饰雕刻精致,尤其海水纹细密如发,则显示出明代仿古铜器之独特风格。整器仿古而不拘泥古制,与明代文人雅而不俗的审美理念相合,别具意趣。

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明代文震在《长物志》中瓶花一目中有述:“忌花瘦于瓶。”就是说如下图齐白石所绘的长颈小瓶,需花比瓶大才会好看。

齐白石《岁朝清供》1939年作。

此类长颈花瓶插上牡丹、芍药之类的鲜艳繁花再配以枝叶便很耐看,经得起久赏。

清代豆青釉雕螭龙长颈瓶,11月16日专场拍品。

此瓶直口细长颈,丰肩鼓腹略称扁圆,重心靠下,在肩颈之上堆塑一条盘螭及火焰纹。螭龙豹头大目,浓眉宽鼻阔口,龙身无麟,四股长尾,昂首曲体,身姿矫健,神情威猛,鲜活灵动。

清代豆青釉雕螭龙长颈瓶元素艺拍拍品。

外壁施青绿釉,龙施褐色釉。两色对比强烈,色泽柔和雅美。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肥厚。整体造型造型庄重,典雅灵秀。制作工艺繁杂,堆塑浮雕精细,线条流畅。

底足有洋人刻划“CHINA”一文,似有流落海外经历,现又流传回国极为难得。

五、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中国栽培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路史》载:“尧帝之世有金道华种兰”,说的是4000年前尧帝在世的时候在金华旁边的兰溪有一个叫金道华的人种有兰花。

张大千《清供图》立轴,设色纸本。

这副张大千所绘兰花清供图上题:“一香千艳失,数笔寸心成。”画中花器大小适宜,搭配兰花极为合适。

晚清蓝上蓝浅绛彩风格花盆,11月16日专场拍品。

此晚清蓝上蓝浅绛彩风格花盆与张大千所绘盆形一致,可为养殖兰花,赏玩评鉴之参考。

晚清蓝上蓝浅绛彩风格花盆,元素艺拍专场拍品。

盆敞口,直壁,圈足。通施蓝釉,器身绘画雀鸟依枝图。所绘雀鸟用笔工整,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描画树枝笔力凝重,盘虬怪屈,劲如弯铁,颇具古意。此盆整体造型优雅,画面满而不塞、繁而不乱,笔致劲挺、流畅。釉面莹润,青花发色典雅,画面布局疏朗,妙趣横生。整体纹饰罩在蓝釉之下,青花颜色典雅朴拙。


晚清蓝上蓝浅绛彩风格花盆,《花开不败》专场拍品。

蓝上蓝工艺特殊,存世较少,其工艺始创与康熙,虽多为民窑器,然其艺术成就很高,在蓝与蓝的深浅、浓淡变化中区分形象,寓意深远。蓝上蓝先以青花在瓷胎上绘画,而后不罩透明玻璃釉,而罩有别于祭蓝釉的蓝釉,此种釉较祭蓝釉淡且稀薄、紧致。因而可以将青花纹饰显现出来。


六、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

清乾嘉之际,金石学兴起,许多官僚文人纷纷参与,大量搜购钟鼎彝器和碑文石刻蔚然成风。

岁朝清供图。

民国孔小瑜绘《玉堂富贵》。

人文雅士用上古石壁、金砖一面篆刻铭文,一面挖槽做成花器,或植菖蒲或养兰草。如下图一小盘,粗看平凡但却大有来历。

晚清《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长兄刘渭清铭刻菖蒲石盆,元素艺拍拍品。

此菖蒲石盆古砖所制,底部铭文为:“刘渭清记,光绪戊子。”

光绪戊子年为1888年,经考刘渭清为刘鹗的长兄,而刘鹗就时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

晚清《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长兄刘渭清铭刻菖蒲石盆,11月16日专场拍品。

《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中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史料记载,刘鹗父亲刘成忠调任河南开封知府,疏浚惠济旧河。刘鹗随父治理黄河期间出力尤多,声誉大起。刘鹗赴郑州前,已捐有“同知”虚衔,这时,朝廷“欲表其功绩”,升其官职,而刘鹗把这次保举让给了哥哥刘渭清。故刘渭清也是一时之俊杰。

清《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长兄刘渭清铭刻菖蒲石盆,《花开不败》专场拍品。

盆底铭刻文字清晰有力,古朴雅致,古砖质地精良,材质坚密,富有文人气息与金石兴味。

六、飘零尘俗客,再见水仙花

从宋代起,水仙便受到人们喜爱。在宋代的宫廷中,流行用水仙盆种植水仙花,据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对水仙盆的描述,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为最佳,其形式有椭圆状、口外撇、斜腹、腹底有突起的线纹为饰,平底、有四足或无足。

潘天寿《水仙灵石图》镜心,水墨纸本。

明清时期,水仙盆的造型更为丰富。其口形多样,除了圆形、方形等,还有造型别致的海棠式口,器口椭圆,呈四瓣花口,优美异常。

民国青绿山水水仙盆,11月16日专场拍品。

此水仙盆呈椭圆形,色彩清新绚丽,画工精湛细腻,造型规整。胎土淘洗精炼,釉质醇厚肥腴,釉面光亮匀净。

民国青绿山水水仙盆,11月16日专场拍品。

盆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坨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有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尾临水架设。此画用笔粗犷,山水之景苍芒浑厚,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

上题诗文为王氏行书,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

七、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中国花艺,不单有花有木,还需有石。

殷树柏《盆石图》立轴,设色纸本。

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之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起源并不算晚。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中,那些奇巧的峰石和盆景已被列为贡品。

清白釉假山盆(不包括盆内赏石),元素艺拍专场拍品。

到了明清更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到了大发展的全盛时期。一些浅壁大盘或方或圆便是专用的假山赏石盆。


清白釉假山盆元素艺拍11月16日《花开不败》专场拍品,欢迎参与竞拍。

这一件尺寸硕大椭圆形,圆唇浅壁,直腹平底又从腹部延伸四个梯形矮足,造型大方简约通体施透白釉,釉面光洁细腻,均匀洁白釉水厚温润,底足干老,包浆厚重。体造型古朴端庄,釉色沈静内敛,胎釉细润,气韵高雅,为清代白釉瓷器中难得的保留完整的大尺寸器物。

中国花道花如本我而以道自修,以道观物而出入于世。在崇尚诗酒花茶的中国古代社会,精雕巧琢的花器既是种养花草的必备之物,也是意趣深致的案前雅器,花器与花姿相映益彰,是文房清供不可或缺的要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士得「禹火紫霞」专场兵败如山倒 | 四件钧窑水仙盆仅一件成交
迎风臭十里,回首香千年——中国香具略考
瓷艺丹青——近现代文人瓷精选,王步、汪野亭等大师作品荟萃
小唐26--半亩瓷堂清代瓷专场
2018中国艺术品春拍前瞻 拍场珍品夺人眼球|拍卖
元素网相册拍 |瓷杂专场2016年3月13、14、15、16日每天下午16:00开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