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家印钮郭祥忍

“皇家印钮郭祥忍”这个话题,我基本上没看见国内有专著来谈,原因在于印钮的起源和当今工艺不太容易说,容易得罪人,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是一门艺术感相当强的寿山石文化。第二点就是当今寿山石印钮的工艺,可以说百花齐放,每位雕刻业者都以雕刻印钮自居,雕出来的印钮稀奇古怪,而广大收藏家也不能欣赏印钮的美感,这不仅仅是收藏者不了解印钮的文化,不了解印钮的赏美工艺,造成自己收藏印钮的水平比较低下,而是广大的印钮雕刻业者,其实对印钮的起源、形制、工艺和最高水平也不是很了解,因为国内很少有一位老师级的人物,能够上手千枚的印钮,再来谈印钮。不仅自己收藏,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不畏社会言论。

印钮这个话题是比较难谈的一个话题,和薄意一样,真正能做好这个课题,并具备专业学术、有著作出版的当代印钮鉴赏家非常少,文献记载也非常少。虽然大家都非常熟悉乾隆的田黄三链章和台北故宫的九读,但是三链章的精妙之处、九读的艺术价值在哪儿,很少有人能著文谈这个问题。一高用了“皇家印钮郭祥忍”,用词基本注意分寸和角度,有人说,一高喜欢夸大、喜吹嘘,那是你不了解一高,我非常注重用词的准确性。比如,林清卿我尊称为“薄意始祖”。

在中国印钮史上当代最高工艺的出现,如果是在前清,如果是在宋元,郭祥忍先生早就进造办处了,所以高先生用的“皇家御工郭祥忍”基本准确,无夸大之意。下面我简述一下祥忍的制钮工艺。

印钮,又称“印鼻”,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钮孔用以穿绶带佩印于身上。秦汉印钮,有龟、螭、辟邪、虎等形状,以区分官员品级。后世私印之钮,形式更多。“印之有钮,犹器之有盖,碑之有额,浮屠之有尖,亭榭楼台屋宇有顶脊鸱甍也。”其形制虽相异,但其装饰作用则是同出一辙。先秦时官印印钮有鼻钮、台钮等。汉代以螭、龟、驼、马等不同钮来区分帝王百官之等级别。无论是篆刻艺术还是印钮艺术(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汉钮汉印)至今尚被人们推崇,并作为学印、学钮的典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也;钮,印鼻也。古人为执政所持便于携带印信,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绥佩于腰,这就是最早的印钮。到了汉代以后,除了以印章的材质来区分朝廷百官,如玉印、金印,还以印钮上的不同兽形来标志各级官阶。比如在汉代,皇帝皇帝玉玺用虎钮,皇后用金玺蛇钮,诸侯王用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用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印钮艺术没有得到继承与发展,民间虽仍有人在私印上刻线条简洁、造型生动的人物钮、动物钮等,但远不及汉钮精美,所以至今出土,魏晋至元宋没有工艺至高的印钮来供我们后人观赏学习,而到了明末清初,寿山石的发掘,将印钮文化推至高峰。

到了今天,大家会问,寿山美石,到底是何时诞生。一般人认为,是清初,因为这个时候,寿山石开始进宫,作为御用制印之材。但是著名画家黄宾虹他在《古印概论》里曾这样说过:寿山石发现于元明之间,最初是因为寺里的僧人,见到这个石头有五种颜色,且晶莹如玉,于是就把它雕刻打磨成圆柱,也就是现在讲的手镯。到明末时,开始有人开始用寿山石制印,这个时候,寿山石印钮逐渐开始蓬勃发展。

初期,民间制钮以古兽为主,渐渐开始有博古图案,像我们所知悉的著名寿山石女雕刻家—翁燕小姐,她雕刻的博古图案就源于明末清初,带有宫廷气息。印钮虽然小,但是后来的艺人花了极大心思,将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融于印钮文化当中。寿山石印钮虽于明时就相关的文字记载,目前所见最早的为高兆《观石录》一书中说“潘子和、谢奔,砚工高手,攻石能得其理。”“攻石”即指雕钮。相传他们制钮多不留款,故后人无法考查。清代名家杨璇、周彬也是制钮高手。杨璇钮饰集玉玺、铜印风貌,充分利用寿山石之特性,施以精艺,突出兽钮的神、情、趣,生动毕肖。周彬雕钮与杨璇取径不同,以华美、清灵称著,并常以夸张手法强化形象,大胆突出,拐角圆转流畅,堪称一绝。所以杨璇、周彬留下来的印钮至今仍有崇高的艺术地位,在拍卖场,也是各大印钮收藏爱好者最喜的竞拍对象。

在杨、周以后的寿山石印钮文化方面,出了很多民间雕刻艺术家,包括东门派鼻祖林谦培,后来的郑仁蛟,周宝庭。中间的潘玉茂,与林谦培同期,但是在风格方面,非常继承了杨、周遗貌。大家可以看到杨、周二人各自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仅签字而论,应是杨璇的字来的更为潇洒,而未留款的后人补款的作品究竟是不是杨周所制,也有问号。潘玉茂的印钮很多也未留款,故应该不少是出自潘手,根据学者的考证:中国早在晚商周初之际就有玺印的使用,其质地不外铜、玉、银、骨、角、石、陶、金、铁、木、牙、竹根、珊瑚、鎏金等。汉代玺印最美,基本上以铜炼铁铸居多,在印面的表现上保留了秦代小篆的文字之美,线条灵活而不草率,疏密自如而不别扭,规矩中带质朴而不花俏,这应该是中国篆刻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善伯、芙蓉、杜陵这些美石,均为市场有价而不是惜之为高呢?有一个重要的史实大家要知道,在清朝时,芙蓉赛田黄。为什么呢?当时的芙蓉开采难度不亚于田黄,现在我们一般通过机器开采进入矿洞,采取矿脉,来获取寿山美石,但那时候只能依靠于人工开凿,所以出一方上好的美石不容易,这种情况下,芙蓉便成为了一种很珍贵的印石印材。

大家今天看到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玉玺很多用料和用材它并不如今天你们手上的寿山美石,说句实在话,您手上的石头比当时皇帝手上的玉玺还要漂亮。这归咎于当时的开采工具。大家今天能看到一代清朝皇帝所用的玉玺,七成以上来自寿山美石,因为印石非常珍贵,所以皇家制印也不像今天的将军洞白芙蓉一样一尘不染,所以今天的美石达到中国寿山石的历史上顶峰。


明永乐 铜鎏金龙钮“灌顶圆通妙济国师之印” 2010年北京保利 成交156.8万人民币

大家看一看,这是明朝永乐年间一方铜钮,2010年在北京保利以156万成交,这方铜鎏金印已代表当时很高的制印工艺。

上方为雍正皇帝的玉印,2011年在苏富比拍出了3500万港币的的高价。

乾隆皇帝的玉玺,印文是:信天主人(在《十渠宝笈》有注录)

这一方乾隆帝的清白玉玺。我上这几方玉玺,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当时的制作水准和工艺、设计、运刀过程当中,何为一方动态、美感兼备的上等印品。我们再来看看杨璇、周彬的作品,

这两张图片是网上找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是杨璇之印,现市面上有一些印钮,有人说是杨所制,那么是不是果真如此,我们可以从上图中看到一些杨璇的刀工笔触。

上两方,是周彬的作品,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杨璇和周彬在用刀方面的不同之处。我手上也有一些两人的实物和资料,改天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

印钮的工艺难不难看,其实我认为是收藏界的朋友,特别是福州的刻师和收藏者需关注的,如果仅稍稍入门,就觉得印钮文化,并不深奥,觉得浅显易懂,一般的收藏者可以从简单的图片对比即可知道知道制印的优劣,我认为当今对印钮工艺比较有发言权的金石篆刻家—袁慧敏先生,总结的很好:“印钮艺术是中国印章鉴赏的重要部分,印钮是中国五千年石雕、石刻的一个缩影,它集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工艺之大成。小小一方印钮,囊括了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精华。鉴赏印钮应审视几个要点:布局是否稳妥,刀工是否圆浑、精巧,修光打磨是否到位,线条应流畅,纽式要古雅,人物纽开相最关键,古兽纽动态应合理,动物的头、眼、鼻、爪、尾、须发等细部刻画要自然传神,给人的感觉要雄浑、大气、古朴、典雅,方为上乘之作。”

袁慧敏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在印钮文化当中,我认为他是金石篆刻评论家,他自己刻得一手好印,对古印的审美,篆刻字体的辨伪,均在学术界较有建树,改天我可以让袁慧敏老师帮大家普及一下印钮和篆刻知识。

当今寿山石雕刻市场百花齐放,所刻各种印钮是百花纷呈。大多从业刻者没有基本功,没有经过美院的正式教育,从师也是无师自通,或者师傅不如徒弟,因为印钮文化是寿山石雕刻中一门非常讲究传承的雕刻技艺。郭祥忍老师作品纷呈,但是他是典型的言于讷而行于敏的人物,作为寿山石印钮界的最高掌门人,他沉默寡言,容大智慧于一肚的艺术家。大家看过金庸小说的就知道,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是谁呢?有人说是东方不败,我认为您看的不透,如果您看透金庸小说的话,您应该知道,扫地僧是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代表性人物。扫地僧一般不讲话,但是所发武功,正气江湖,显示一代宗师的本色。

很多人不了解郭祥忍老师,因为郭老师基本埋心于篆刻艺术,很少代课,极少应酬,也不愿和人多絮,是一位择君子而交具有高尚艺德的艺术家。在雕刻艺人当中,祥忍拥有极正的价值观,包括文举老师和座的很多老师,这种价值观就是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交而有所不交。祥忍师出身名门,父亲郭功森就是中国第一代的工艺美术大师,所谓功森钮,郭家工,郭家印钮来自于传承。

印钮文化的刻字工艺,郭氏制印也有特点。父亲功森,是石雕厂的老艺人,刀法古意盎然,既俏皮活泼又非常具人文情趣。而郭氏一门郭祥雄先生英年早逝,也留下一批祥雄制印,这些印钮至今仍为收藏家作艺术精品追捧。祥忍制印,我今天晚上和他细聊了一下,他是很少接受别人采访,因为祥忍有句话,四个字:作品说话。在祥忍老师看来,一位艺术家,如果有作品,根本无需进行开堂授课,更无须自我吹捧。

祥忍是十二岁和父亲学篆刻,和文举老师几乎同时,十五岁开始出作品。有人今天来看,指着一些和郭家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说是祥忍、祥雄早期的作品,就像有人指着一些完全不通画理的薄意说是文举早年作品一样。改天我把祥忍十五岁的大作给大家呈现来看,独步江湖的郭祥忍当时出的钮,即使放到今天也击败市面上很多出钮的刻师,这就告诉大家,十二岁的林文举,十五岁的郭祥忍,当时的薄艺和制钮技艺已经超过今天七十岁的滥竽刻师。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呢,艺术家是有基因的,是有DNA的,如果让高先生,去学制钮,可能学到八百岁都不敢动刀,雕刻艺术它不是没有天资,不是没有基因的人所能掌握的,更不是没有名师指导就可以发挥和传承的,为什么在寿山石薄艺和印钮的技术当中,我不停的提到传承,因为它不是一门凭空而论的艺术。

这个艺术如果无根无脉,由天而降,则不会成为一门成功的艺术。也就是我不停地跟大家说,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必须来自于名师的传承。卿清传文慧,文慧传文举,才会有今天文举成就的十分之一。传承我认为只能占到十分之一,九成在于艺人的天资,也就是说基因。如果像朗朗,今天能够成名仅仅是依靠父亲的鞭打和责骂,那么全中国起码有五亿个朗朗。大家知道,小孩子的天资,占据艺术家九成八成的灵魂,如果没有聪慧的天赋,如果没有对制印艺术,刻钮技术极强的热爱和天赋,是不存在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这就是当今寿山石的雕刻业者很多是半路出家,很多没有名师,所做作品粗劣不堪,只为根本不懂文化收藏审美情趣的收藏者,所谓收藏爱好者的根本之原因。

今天我们来看看祥忍之印,他的想法在于哪里?他的艺德在于何方?他的构思如何源于传统?在他的作文中写道:“印章材料要方正平直,这是雕刻印纽的起步,印章用锉刀锉方正以后,要大刀阔斧的割除印章上所有的瑕疵,绝不可能贪大求全,也舍不得去除石中之弊。宁美勿缺,宁小勿大,这是印纽取材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很多的制钮雕刻师永远不能达到认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印纽的本身质地,五斤好石未必能开一方印材,得到这方印材已千金难得了,还要去除石上所有的瑕疵,这是一般雕刻从艺者不能够接受的。雕钮之前,对于雕钮工艺的准确性把握,祥忍和别的雕刻业者完全不同,祥忍对于雕刻之前的印材,区分出印纽和阴面的准确位置,祥忍非常注重传统与传承。比如说,有一次我到郭老师家里去做客,我发现他的工作台上有很多中国一流的历代皇家古印,可以说秦汉、唐宋、元清均有。在这些帝王印钮当中,祥忍有一叠中国历代帝王用印的史料,特别对于秦汉的石刻,阴线勾勒,阳线白描,祥忍老师在动印之前,从十五岁开始已经做详细的规整和制印的规范。这是当今这些雕刻业者万分之一都不可能具备和达到的艺术水准,也是郭祥忍皇家制印工艺的根本性出处,跟几十年的工艺结晶所在。

齐白石说:仿我者死,学我者生。而郭祥忍先生虽然师出名门,国家工艺大师郭根生,但是祥忍之风格完全不同于父,这就是虽学而不仿,虽出而不立。躬身作寿作钮,诙谐古朴,威严霸气,带有明显的中国宫廷和皇家风范。我和祥忍老师聊到:印纽的选石刻题与一般寿山石雕刻技艺有相当的不同之处,既要觉得像石的构思,掩盖瑕疵,依形就势,以石审形,取色分巧;还要规范于印纽台型的终于一始,传承帝王的取形规范。这就需要作者,既要有丰富的创作精神,慎思的构笔和精巧的雕刻工艺,又要在动刀之前对石头的构思,布局,和思维空间概念做到整体的慎密性。

我在与祥忍老师茶叙过程当中,听他娓娓道来,他的印钮艺术不论选何题材都必须做到布局有度,三维空间的原理一定要运用于当今印钮当中,一代帝王的喜好,一代帝王用钮的规范,历史和寓意和文化传承均要做到胸有成竹。对于秦印和汉印的繁简有制,对于清印的首位衔接,忽隐忽现,开丝茂密和刀法流畅,都要做到在印钮文化当中必须得到体现。祥忍给我看一方他自己所作指甲大的寿山芙蓉晶印钮,印章虽小不盈寸,在一方指甲大的小印当中的动态及结构,还有还有相互之间的连接和传承,来龙去脉每一笔每一刀的交代,使其方寸小印具有极其威严的力度,在雕刻这只小寿石,显示扬手投足的造型,仰首显雄壮威武,颈部的肌肉要在颤动,后爪要表现出古兽之活力,五爪结构要显示其力度,怒眼和翘鼻以显示其精神,嘴和牙舌之间的精细,刻画以显细腻,而开丝的慎密,更显出高手与明显皇家遗风的风格。祥忍之作和文举虽在雕刻题材上,雕刻工艺上有不同之处。但是两位宗师均在寿山石刻上有度天下之功力,比如文举他能薄意所有品类,山水,花鸟,人物,小品。而祥忍之艺术更显精髓,在处理手法上面无论是狮虎、鹿类、桃叶、器械,还是古兽、古狮、古羊、鲤鱼、白兔、金凤,祥忍无所不能。大家可见祥忍雕刻之鼠,只只肥厚硕大,把玩在手具有皇家金手之工艺。祥忍之雕:三阳开泰,三羊之首威武羊角,婆娑之余更觉富贵。祥忍之凤:遨翅金展,动态十足,凤姿精致百羽犹动,精巧圆目狰狞在塑,婆娑而飞是为金鸟。祥忍之兽,雄壮威武,怒目圆睁,精肉十足,昂首而立,代表中国皇家制印当中最高工艺。祥忍之龙,这是寿山雕刻题材里面很少有人敢动刀的一个题材,龙为天子,为中华民族之象征,祥忍之龙有腾云之气,龙须怒目威而镇宫,可谓龙腾虎啸。

当今雕刻业者为什么愿意花几十万的巨资请祥忍老师动刀?证明祥忍之印非民间雕刻业者所能为,对中国皇家制印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也就是郭祥忍具有皇家制印的工艺和艺术,如果明末清初康乾见到祥忍,故宫造办处的作品谈不到杨璇周彬。

最后一句话一定惹来乱棍,因为在中国历史,很多人源于对工艺没有深刻性的了解,唯古而尊,唯古而立。并不是说杨璇周彬的工艺不能称为一代宗师,而是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杨璇周彬所作题材也仅限于古兽。这一点希望大家明白,一个多面性的艺术高手,该是在印钮工艺中展示全方位的功力,才能称为一代宗师。

大家很少看见杨周所作三阳开泰,很少见到杨周所作鲤鱼跳门,很少见到杨周所作金鼠串仓,很少见到杨周所作金凤展翅,而这些工艺郭祥忍足够有一代宗师之称。我若干年收藏有将近两百方祥忍老师作品,郭祥忍的作品区别于广大雕刻业者最明显的特征是宫廷气息,今天我们大家赞赏石渠宝笈,也就是赞赏乾隆爷的审美情趣,大家可以看看如果当时做这种美石工艺,当时做郭祥忍先生高超的制钮工艺,可能早是造办处首选的御工了。

祥忍之钮极其难仿。有人说无论文举祥忍,东西可能难以鉴赏,我笑他文化程度可能不够,祥忍作品基本看照片可辨百分百,如果可以模仿的艺术家而不能称为艺术家。祥忍制钮的工艺,他和我谈到:指甲大的古兽都要有顶千金染万矬之力,给人以极其力度的享受,这句话我希望大家理解,这是广大雕刻业者毕生追求之精髓,而这句话足以显示郭祥忍皇家制钮以一敌万的气势,拇指大的印钮也要显示其皇家的威严所在。在刀法上祥忍老师跟我谈到:刀法既要稳健,也要细腻,切忌大刀阔斧,在细微处显古兽之精神,如须发,毛发,开丝,既要有周尚均的风格,条条清晰,流畅而不间断,运刀更要一笔带过,不要有丝毫含糊,最后出来的作品要朴中有灵,灵中有朴。在表现手法上既要细腻有内涵,更要秀敏而线条流畅,讲究惟妙惟肖,这才是皇家制印根本之所在。祥忍老师个性极其坚韧,纳于言而敏于行,逢一般酒肉之徒一概不见,逢知己相好往往两三而言把酒言欢。今年他到一高“岚园”小坐赏景,期间秉烛夜谈,双方欢畅不已,因为我深刻理解郭祥忍制钮工艺,更佩服祥忍兄的为人,祥忍谈到,他之印罕见于拍卖场,因为收购祥忍作品之人,几乎皆为达官贵人,而这些人爱祥忍之钮视如珍宝,一入库房深如海,往往连拍卖都舍不得拿出来转让于人,而郭祥忍的为人和制钮工艺更不被金钱和细材质所考虑。

比如我12年在匡时拍得一方半斤重的田黄作品,此枚田黄原刻薄意,有皮有肉,我想请祥忍兄雕刻成一枚古兽,最好是貔貅的把玩件,用于把玩而显富贵、威严。当我把这方原石送到祥忍兄处,郭老师就说:高先生,您既把这方半斤重的田黄送来我处,我就全权做主。我说:可以。待半年后我再来到祥忍兄处,看到这方田黄作品已作为郭祥忍最新作品集的首页。但是一般收藏家在情感上可能难以接受,因为郭老师已把田黄原皮全部去除,一丝不留,而半斤的田黄呢,已去掉一两有余。这是祥忍制印以追求最高艺术水平不惜牺牲原材料的精华所在。也就是说祥忍之印,舍得动刀,舍得去料,完全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这一点本人非常崇敬。每每把玩这手霸气十足的田黄貔貅,看着郭老师精湛的皇家工艺,对制钮技艺的最高水准报以极大的惊喜。

祥忍笑看目前中国的制钮雕刻工艺,抱有以下几点看法:有传承才有工艺,懂印钮,有内涵,熟悉中国古典文化,才有制钮的基础。对于目前市场上,精彩纷呈的,各种古怪制钮工艺,郭老师往往淡然一笑。世人很难看懂,为什么呢?他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品位均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提高大家艺术品欣赏的品位,这本书就是出自台湾故宫的《十全乾隆》,看看乾隆爷的艺术品位,您再来考虑各种收藏门类。这本书我看了50遍不止,很多自己的收藏品位在这本书中得以积极提升。

当今雕刻艺术,一般刻师为什么难以出来?主要以模仿为主,比如模仿杨璇、周彬的开丝,现在有一批雕刻工匠,往往以海上文人为主,非常讲究开丝,全以古兽为题材,较为单一,讲究开丝缜密,但明显在动态和气势上古板僵硬。这些刻师,如能够深刻研究中国一代帝皇印符,跳出仅为开丝这一格局,摆脱匠气,才是寿山印钮之福。印钮雕刻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寿石石刻艺术,小小制印,祥忍一句关键之言点出精髓。

当今寿石的市场是风云迭起,风起云涌。老挝石材气势汹汹,席卷榕城,秋拍巨头开槌在即,问我对后势看法者如过江之鲫,我对于不能转为艺术品之原石,被市场所唾弃认为必然,这就是我多年来坚持投资艺术品而非工艺品的坚定信念,我买祥忍等大家作品,何惧之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石瑰宝 巧夺天工
寿山石印章 自然美与人文底蕴的完美结合
2016年匡时春拍印石篆刻欣赏
极致兽钮是如何诞生的?
【大象视界】罕见鼎盛田黄阵容即将亮相拍场!
寿山石兽钮雕刻:行走在温润与威严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