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已有银行理财被纳入MPA评分定档?再谈广义信贷监管逻辑
法询金融近期课程

【F0050】私募基金投资运作、创新及银行合作机会【12.24-25|上海】

点击上面蓝色标题,可以获取详细课程信息哦

更多活动咨询刘老师电话&微信:13585803262;

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金融监管研究院研究院创始人孙海波(微信ID:bankkaw),欢迎添加微信交流探讨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网站和其他公众号转载。

根据中国证券网记者获悉,某家商业银行近期收到央行三季度宏观审慎评估法规,央行已经将表外理财纳入该评估体系,并依据此对该行予以评分定档。

11月初央行在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导其加强自律管理,保持审慎经营。其中包括正在着手研究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中的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引导银行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回顾宏观审慎中“广义信贷”出发点就是随着商业银行大幅度扩张表内投资类业务,收缩传统信贷类资产业务,央行不再信任传统信贷类资产业务的合意贷款规模控制这项指标,因此用广义信贷的增长幅度挂钩资本充足率来对银行进行考核。这个与时俱进举措符合当前银行创新转型的业务发展特征,也是和央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一脉相承,因为所谓银行投资类业务,多数就是通过资管计划发放委托贷款或信托贷款或自营资金投资票据资管,这三类投资类业务表现形式上来讲就是银行贷款之外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畴。

如果将表外理财所有规模(根据中债登今年三季度的统计规模26万亿总的银行理财余额,大约20万亿属于表外银行理财)都纳入广义信贷的计算,仅仅扣除其中同业存款部分,对当前的银行MPA达标构成非常大的冲击,但是笔者一直疑惑其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央行的MPA中广义信贷统计指标体系其实故意设计得比较粗糙,原因在于防止过于精细化的计算公式和会计科目被银行绕开,但表外理财根据投资标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不适宜完全不加区别地纳入广义信贷计算框架。

仍然沿用社会融资和货币创造这个思路来考察央行的MPA广义信贷体系。如果符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框架,或者符合货币创造的循环流程,那么纳入央行主导的广义信贷体系则无可厚非;反之则有过渡干预之嫌。表外理财中如果是非标类融资,因为多数属于社融一部分纳入MPA也是应有之意,而且非标融资的确和表内信贷业务或投资业务存在替代性,同时也具备影子银行特征。但如果是投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ABS、其他资管计划优先级等类型的表外理财,笔者认为并没有影响央行社融规模,也更不会对货币创造有影响,更没有影子银行的之嫌。那么将此类表外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意义何在?

下面笔者在稍微回顾一下MPA的体系:

有关央行MPA新政反反复复


10中旬开始,部分银行受到当地央行中心支行通知,要求将表外理财纳入到MPA考核中的广义信贷指标中,但暂时只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进行测算。该消息直到10月25日媒体大量报道,引起市场短期激烈反应;为何MPA考核的变化会对债券市场有如此大冲击?核心要素有两个:债市杠杆、债券委外。

1、广义信贷这个概念在整个MPA考核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此前笔者大致做过测算,MPA考核7大体系指标中,最容易让银行落入C档的就是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最主要的变量就是“逆周期资本”,逆周期资本要求和“广义信贷”增幅呈线性关系。所以广义信贷同比增幅是决定了大多数银行在季度MPA考核中是否达标的核心要素。

2、对于不达标的银行而言,如果想要进行表内业务腾挪绕道几乎不可能,因为绝大部分表内业务都被纳入到“广义信贷”范畴。

唯一较为可行的方式就是由表内向表外进行转移。 显然央行也关注到这个特点,因此根据此特点部分地方中心支行在考核MPA指标的时候考虑将表外银行理财纳入考核范围也是情理之中。

3、从目前的部分地区央行中心支行的填报说明表述来看,仍然处于数据收集和模拟考核阶段,并没有最终决定是否要将表外理财真正纳入到MPA考核体系中。

表外理财需要新加入的部分公式为:表外理财资产负债表(人民币)中资产余额-现金余额-存款余额。

“扩大化的广义信贷指标进行模拟测算,模拟测试结果将作为三季度评估的重要参考,并有可能影响评估结果”。

因此季末含表外理财广义信贷余额=季末广义信贷余额+表外理财总资产-表外理财现金余额-表外理财存款余额。

表外理财现金余额和表外理财存款余额之所以要扣除,主要考虑到如果表外理财资金没有配置出去,或者配置出去了,但是只是存放其他银行形成SPV存款,则不符合“广义信贷”的定义,广义信贷不包括拆放同业、存放同业、存放央行这几项科目。

4、央行的意图和潜在影响

此举很显然是为防止部分地区金融机构将原先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对于部分业务扩张非常激进的中小银行而言,为了规避MPA对广义信贷的考核,可能将部分容易腾挪的资产转移至表外。其中债券委外是属于规避MPA考核最典型的一个处理方式。

大致逻辑如下:

如果是自营委外,那么如果委外端加杠杆,那么意味着杠杆部分不用计入银行MPA广义信贷。比如银行拿出10个亿资金做委外,券商在此基础上经过多轮质押后融入20亿,总的债券资产配置为30亿。但从银行角度占用的“广义信贷”额度只有10亿的“其他投资”,如果银行自营直接加杠杆投资,占用30亿的债券投资科目的广义信贷规模。

第二种方式更彻底一点腾挪就是将表内投资改为表外理财,但实际上仍然通过管理费收入和其他收入方式将表外理财的收益拿回来。以投行思维运作基础资产,不但可以解除银行目前资本充足率问题,也可以顺带着解决银行的广义信贷过高的问题。

央行显然注意到了2016年部分银行表外理财和委外加剧扩张,央行模拟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但这并不是要打压委外业务,而是为了防范部分银行为了MPA考核可以将表内资产腾挪到表外,逃避MPA。因此只是将表外理财和表内理财一视同仁作为广义信贷一部分。因此后续具体落实过程中肯定会带有部分认为判断的内容,即首先要判断这家银行表外理财扩张是否异常,是否存在风险隔离不到位(显然这需要银监会的现场检查监管支持,否则很难落实)。笔者再次强调央行的出发点并不是对银行业务约束。

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和银监会的资本充足率差异非常大,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相对简单,基于广义信贷线性关系,正是因为简单,不容易被银行操纵或者规避;但过于简单的计算公式也和银行自身业务的风险敏感性脱钩,即央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并不考虑银行从事各类资产业务承担的风险,一律只看其规模的增长速度,导致该指标:(1)风险不敏感(2)波动非常大。基于存量资产进行风险加权的银监会资本充足率考核相对比较稳定,波动幅度较低;但基于增量资产规模的央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逐年波动非常大,可能从50%以上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降到第二年的10%。

就目前看央行MPA扩张的边界仍然不够清晰,市场对央行和后续态度高度关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银监会对表外理财监管尤其是对类资金池的监管,犹抱琵琶半遮面


银行表外理财尤其是非标理财(非标理财很难做到完全的期限匹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流动性问题)和开放式滚动发售的类资金池产品(正式称呼为“开放式资产池产品”)。从目前中债登公布的2016年6月底银行理财数据看,开放式理财存续5084只,资金余额11.263万亿,占比42.85%。

对资金池监管态度非常明确:一定是不允许,所以才有8号文严格建立三张报表,要求一一对应;2014年35号文进一步要求银行理财和自营严格风险隔离,也禁止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交易。信托非标资金池也加大清理力度。但现实如何,笔者只能说有一点进步,进步在于滚动发售的开放式资产池总体合规性要好很多。但这类资产池流动性风险以及潜在自营资金的流动性支持仍然存在,现实中,很多监管当局也认可开放式银行理财不同系列滚动发售对接同一笔底层资产,这里的流动性风险和2013年之前的非标资金池比没有实质性差异。

证监会最近几个月对这证券期货类资产管理计划资金池进行了严格规范,尤其是限制子公司非标业务和资金池运作。其中银行系的孙公司被列入重点监管范畴防范资金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对资金池定义和把握比银监会明显更加严格。

除银行理财之外,还有就是借助直销银行/或互联网资产管理进行非标资产配置,完全表外化,甚至连理财都不是,在压力情境下同样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所以未来就流动性风险或者说资金面而言,关注银监会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表外业务监管非常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报】2017年银行业资产负债配置展望(同时这是一篇货币银行实用教程)
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渐近 中小银行达标难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升级 表外理财“风控”强化
银行理财业务政策法规全面梳理及监管趋势分析
银行同业理财监管新趋势
表外业务监管趋严推动业务增长模式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