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兰性德词-咏史篇
浣溪沙
姜女庙①

海色残阳影断霓②,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澄海楼③高空极目,望夫石④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⑤。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二月至五月扈从东巡,这首词或作于此行途中。词题为'姜女庙”,但非单纯纪游之作,而是借游此庙发往古之幽思,抒今昔之感,意蕴深含,耐人寻味。

①姜女庙:又称贞女祠,在山海关欢喜岭以东凤凰山上。此庙依据“孟姜女哭长城”之传说而建,相传始建于宋,明代重修。主殿内供有披青挂素的孟姜女和两女童塑像,殿后有望夫石、振衣亭等。

②断霓:断虹。谓残阳倒映海中犹如一段彩虹霓,副虹为霓。

③澄海楼、楼名。在河北省旧临榆县南宁海城上,明兵部主事王致中建。

④望夫石:在姜女庙主殿后,为一巨石,上刻有“望夫石”三字。相传为孟姜女望夫之处。

⑤六王句:六王,指战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唐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祖龙,指秦始皇《史记·秦始皇纪》载,始皇三十六年,有人奉璧,且曰:“今年祖龙死。”《集解》云:“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①

无恙年年汴水②流。一声水调③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④,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⑤。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王士祯在其《浣溪沙》词序中云:“红桥同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秋崖赋”。词共二首,其一系纳兰和作之本,词云:“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词中亦有怀古之意,唯词题未予标出。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馈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词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上片写红桥一带之景物和感受,其今昔之感已见篇中。下片点出炀帝旧事,怀古之意显明鲜活。结处尤为深刻,“玉钩斜”、“迷楼”于一句中形成对比,意含深曲,令人回味深思了。
①红桥: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红桥在城西北二里。崇祯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朱栏数丈,远通两岸。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又,王士祯《红桥游记》:“出镇淮门,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矶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暖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千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王阮亭,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少时多填词,有《衍波词》。主“神韵说”,并主盟诗坛多年。

②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③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④曾是句:长堤,指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⑤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参见《青衫湿遍·悼亡》注③。一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乃名迷楼。”

台城路
洗妆台①怀古

六宫佳丽谁曾见②,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③,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④何处。试问取雕笼⑤,雪衣分付。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萍去。相传内家结束⑥,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⑦,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⑧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⑨,绾风深夜语。

此篇所说的“洗妆楼”本应是金章宗为李妃所建之添妆楼(详见注①),但时人误以为是辽萧太后之梳妆楼,遂多有讹而咏之者(陈维籍亦有《齐夭乐·辽后妆楼》,大约也是误作)。本篇亦如是。故词中所咏即为辽代之故事。作者登临吊古,就眼见之景,想到辽太后的往事,遂生情动感,不无今昔之叹,而其中亦隐含了几多以古为鉴的深意。

①洗妆台:指金章宗为季妃所建之梳妆楼,地址在今北京市北海(即太液池之北部)琼华岛上,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称之为“广寒之殿”,今已不存。晚明王圻《稗史汇编·地理门·郡邑》谓:“琼花岛梳妆台皆金故物也。……妆台则章宗所营,以备李妃行园而添妆者。”其自注云:“都人讹为萧太后梳妆楼。”本篇作者即误以为是辽太后之梳妆楼。

②六宫二句:六宫,相传古代天子有六宫,即正宫一,燕宫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层台,高台,谓高大的宫殿。芳渚,长有芳菲花卉之水边。此二句是说,往日那六宫中的美丽的皇后妃缤早已消逝,谁又见到过呢,而今只有这太液池畔高高的楼台依稀尚存。

③露脚二句:露脚,雨脚。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虹腰,即虹桥,拱桥,指今北海太液池之永安桥。上官仪《德山池宴集》:“雨雾虹桥晚,花落凤台春。”此二句说眼前是一片迷蒙的景象,雨脚斜飞,水漫拱桥,河叶田田,残雨潇潇。

④添妆:指向宫中后妃赠送财礼。这里借指洗妆台。

⑤试问二句:雕笼,饰有雕花的鸟笼子,代指笼中之鸟。弥衡《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雪衣,即雪衣娘,白色鹦鹉。古代宫中多养之,此鸟聪慧,洞晓人言,唐玄宗曾呼贵妃为“雪衣女”,左右呼之“雪衣娘”。杨维祯《无题》:“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分付。有表示出来之义。吕本中《蝶恋花》:“睡起小仓香一缕。玉篆回纹,等个人分付。”此二句意思是说只有笼中的鹦鹉能够回答了。

⑥相传三句:内家,指皇宫(或代指宫女)。唐王建《宫词》:“尽送春球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薛能《吴姬》:“身是三子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胡浩然《万年欢·上元》:“有多少、佳人如玉。春衫袂.,整整齐齐,内家新样妆束。”内家装,即汉家宫廷中的妆束。帕装,即帕服,谓女子施粉黛花钿,穿艳丽眼装。孤稳,即玉。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孤稳,玉也。”女古,金、黄金。亦为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营卫志上》:“女古斡鲁朵,圣宗置。是为兴圣宫。金曰'女古’。”又,辽王鼎《焚椒录》:“宫中为〔懿德皇后〕语曰:'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耨斡磨。’盖言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以观音作皇后也。”这里是说,辽代宫中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不再采用汉家宫中的妆束样式了。

⑦冷艳三句:冷艳,形容耐寒之花。刘克庄《念奴娇·菊花》:“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玉匣,玉制之匣,用以贮藏珍贵之物。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又,谓玉匣为帝王之葬饰,汉代以之赐大臣,以示优礼,即所谓“金缕玉匣”。《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十眉遗谱,即《十眉图》,唐玄宗令画工作。为十样眉妆鸳鸯(又名八字)、山水(又名远山)、五岳、三蜂、垂珠、月棱(又名却月)、分稍,??(左氵右亟)眼、拂云(又名横烟)、倒晕等。苏轼《十二眉子砚歌》:“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⑧胭粉亭:未详何指。或为洗妆台附近之亭。

⑨花铃:护花之铃挡,置于花梢或花丛附近,用以惊吓鸟雀。参见《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注③。


江城子
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①、若问生涯原是梦②,除梦里,没人知。

这是一篇极别致的咏史之作,其写法与一般的咏史不同,他没有从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作为触媒入手,而是写出了自己的一种心灵感受,突出了如梦之感的独特体验。这在咏史之作中确是别开生面的。词之第一句出以景语,句中即含如梦如幻之感。又以生疑、凄迷之感受承接,便增添了梦幻之意。下二句用楚襄王梦神女之典故,进一步烘托这梦幻一般的感受。结句点明这感受唯自己能知,遂透露了凄迷寂寞、悲凉伤感的心情。毛泽东批语道:“巫嵩之类。”(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是说此词含思要眇,朦胧缠绵,系属咏叹巫山、嵩洛神女之类的作品。巫,指巫山神女与楚襄王事;嵩,本指河南登封之嵩山,但嵩山常与洛水并称,洛水有女神宓妃,故此处仍是指情爱之事。这里则是借男女情事,慨叹世间一切皆如梦幻,纵然美好,也只是瞬间即逝罢了。

①参见《河渎神》(风紧雁行高)注⑧。

②若问句: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梦”。这里改“神女”为“若问”更突出了梦幻之感受。


于中好
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①,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②,花冷回心玉一床。添哽咽,足凄凉③。谁教生得满身香④。只今西海⑤年年月,犹为萧家⑥照断肠。

此篇有纳兰手书赠友人之遗墨,谓:“马上吟成鸭绿江,天将闲气付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笑三韩玉一床。添硬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所书与今见之本有异。拙编所依之冯本于此篇后云:“据康熙三十年张纯修刻本《饮水词集》卷下补。”又〔校记〕:“词牌名《草堂嗣响》、汪刻本作《鹧鸪天》”:“上片'金铺’《昭代词选》、汪刻本作'铜铺”,今遵冯本。帝后虽位在至尊,但其实只是皇帝的附属物,她们的命运大都是操于皇帝之手。辽代宫中帝后多出萧家,其中辽懿德皇后观音,才色绝伦,但被谗而死,无善终。诗人为此而填词咏“才色过人多薄命”之旨。“谁教生得满身香”,颇含骚雅,深蕴不平,个中透露了诗人深隐的牢骚。篇末以景结,更显韵高旨远。

①马上二句:辽代皇后多姓萧,且多有被黜者,其中道宗皇后,小字观音,有姿色,能诗善乐舞,曾作诗《伏虎林应制》,其句云:“'威风万单压南邦、东云能翻鸭绿江。’讽谏皇帝之好猎。闲气,《春秋孔演图》谓:“正气为帝,闲气为臣。”闺房,本指女子之卧房,此处代指萧观音。此二句意思是皇后骑在马上吟成诗句,催促皇帝挥戈渡江。从而帝后失和,生了闲气。

②生憎二句:生憎,最恨、偏恨。唐卢照邻《长安古意》:“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金铺暗。萧观音被谗而死,死前作有十首《回心词》,其一有:“扫深殿,闲久铜铺暗”之句(见《焚椒录》)。金铺,门之美称。唐包佶《朝拜元殿》:“宫前石马对中峰,云里金铺闭几重。”同心,指回心院。高宗之王皇后及淑妃萧氏被武.则天幽囚,高宗去偷看她们,她们便要求高宗将囚室改名“回心院”,以示高宗回心转意(见《新唐书·王皇后传》)。玉一床,喻满床清冷的月色。萧观音《回心词·其七》有“笑妾新铺玉一床”句。玉,此处代指月色。宋黄庭坚《念奴娇》:“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此二句意谓萧观音被幽囚冷宫,宫门紧闭,凄清孤苦,准有一床明月相守。

③足凄凉:用王彦泓(次回)《寒踪》:“自怜身世凄凉足,单占名花第一名”句意。

④谁教句:萧观音《回心词·其九》:“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

⑤西海:本指传说中之西方神海。此处指帝京中之太液池。唐长安城北大明官含凉殿北(今西安市东北)有大液池,池分东、西两部,西部较大,称西海。又,今北京之北海、中海、南海元明时亦称太液池,因其在皇城之西,故又称西苑、西苑太液池、西海子。从词意看,这里大约是指北京之西海子。

⑥萧家:指萧观音家。


望海潮
宝珠洞①

漠陵②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③,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④,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⑤,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⑥一线,雪冷雕翔⑦。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⑧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⑨荒冈。僧饭黄昏,松门⑩凉月拂衣裳。

此篇情景齐到,虚实相间,一吐无余,气势宏大。通篇采用赋法。上片泛写眼前景及由此生发的“满目兴亡”、“别是凄凉”的今昔之感。下片写凭眺所见之景,苍凉混茫,萧疏寥落,虽带有凄清伤感的情调,但不乏豪宕嵚崎的特色。故黄天骥云,此篇代表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苍凉豪宕(详见《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①宝珠洞:未详何指。或为今北京西郊八大处之宝珠洞。洞在第七处。是为八大处最高处,其殿宇有牌坊、正殿、弥陀殿、敞轩等。登临此处可凭高眺远,北京城、永定河、卢沟桥、昆明湖、玉泉山等尽收眼底。

②漠陵:谓荒凉冷落之陵墓。

③清呗:谓清晰的诵经之声。

④往事三句:铜驼巷陌,即铜驼街。原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之地。金谷,古地名。原址在今洛阳市之西北。后亦代指繁华之地,游宴之所。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金谷宾游盛,青门冠盖多。”宋周邦彦《瑞鹤仙》:“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此三句意谓最令人伤心惆怅的是,往日的繁华兴盛早已消失殆尽,一去不返了。

⑤离宫:古代帝王出巡在外时所居住之宫室。

⑥桑乾:指古爆水。即今永定河上游口相传每年桑椹熟时河水千涸,故名。

⑦雕翔:谓雕鹰在空中盘旋。

⑧林表:树林之外。《文选·谢眺<休沐重还丹阳道中>》:“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帕微。”李善注:“表,犹外也。”

⑨铁骑:披挂铁甲的战马。

⑩松门:前植松树的屋门。此指寺庙之门。唐王勃《游梵宇二觉寺》:“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鹧鸪天】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最美皇后诗人,死于诗意冤案 纳兰性德:我懂她!
绯闻是扳倒皇后萧观音的致命武器(两宋繁华往事108)
宋词风月故事 下(35----42)
千古奇冤,观音竟因一首诗而自缢身亡!
回心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