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史记(卷3): 殷本纪第三
殷本纪第三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玄鸟: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称为玄鸟。玄,赤黑色。,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按:关于殷之始祖契的诞生,《诗经·商颂·玄鸟》也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神话传说,玄鸟可能是商部族的图腾。】
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百姓:指贵族。在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贵族的总称。】,五品不训【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一说: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品,品秩,等级。训:顺。】,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敬:谨慎、小心。敷:设,施行。五教,即五伦的教育。】。五教在宽【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
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平:安定。】,百姓以平。
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为“亥”之误。陈直《史记新证》云:“余考亥为冥子,《世本》作'核’,《史记》作'振’,'振’即'该’字传写之误。《古今人表》作'垓’,《天问》作'该’,惟殷墟甲骨文及《竹书》作王亥。”
契死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yǔ,语)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
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振死后,儿子微继位。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段意】:简狄吞鸟卵而生契,反映出是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契是因为依照舜的命令佐禹治水有功才得以兴起的。
成汤【成汤:《会注考证》认为此二字为衍文。,自契至汤八迁【八迁:殷从契至汤共十四世,曾经八次迁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从:跟从,追随。】,作《帝诰》【《帝诰》:已亡佚。《索引》引孔安国说,内容是向帝喾报告已经迁回亳地的事。】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汤征诸侯【汤征诸侯:《集解》引孔安国说,汤“为夏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得专(独擅)征伐”。。葛伯不祀【葛伯:葛国的国君。《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放肆)而不祀。”】。汤始伐之【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开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书》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汤一征,自葛始”的记载。】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治:治理得好。不:同“否”。】。”
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
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尹国子民【君国:为国之君,意思是做国君,治理国家。子民:以民为子,意思是抚育万民。】,为善者皆在王官【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职。】。勉哉【勉:努力。】,勉哉!”
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
汤曰:“汝不能敬命【敬命:指敬顺天命。】,予大罚殛之【罚殛(jí,极):诛罚,惩罚。】,无有攸赦【攸:同“所”。《汤征》:《尚书》篇名,已亡佚。】。”作《汤征》。
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奸(gān,干):求,请求,这里指求见。由:道路,门径。,乃为有莘氏媵臣【媵(yìng,映)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汤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儿,所以,伊尹愿作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见汤。】,负鼎俎【鼎俎:古代烹饪的器具。鼎,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俎,切肉用的砧板。】,以滋味说汤【说(shuì,税):劝说。】,致于王道【致:送达,这里有进言的意思。】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
或曰,伊尹处士【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素王:指远古帝王。一说指没有“王”、“皇”等名号,而有王皇之实的德高望重的人,因无名号故称素王。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汤举任以国政。
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
伊尹去汤适夏【适:到……去。】。既丑有夏【丑:以为丑,憎恶。有夏:就是夏,这里的“有”没有实际意义。】,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女鸠》、《女房》: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rǔ,汝)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祝:祝褥,褥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这里意思是向左。】,左。欲右【右:这里意思是向右。】,右。不用命【用命:从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一说在许昌一带。。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钺(yuè,月):古代兵器,类似大斧。】,遂伐桀。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由伊尹跟随。商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去讨伐昆吾,转而又去讨伐夏桀。
汤曰:“格【格:来。】,女众庶【女:同“汝”,你,你们。下文“闻汝众言”、“予与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众庶:众人。】!来,女悉听朕言【朕:我。】
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
匪台小子敢行举乱【匪:同“非”。台(yí,饴):我。小子:汤自称。举乱:作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维:通“虽”。】,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正:通“征”。】
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有众:众人。这个“有”也没有实际意义。】,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庄稼。割:夺取。政:通“征”。一说“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
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
女其曰【其:或许。】'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率:相率,都。这里指君臣一起。一说“率”通“聿”,句中语气词。】
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
有众率怠不和【不和:指不与夏王合作。“和”,和洽。】,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尚:通“倘”,如果。】,予其大理女【理:通“赉”(lài,赖),赏赐。】
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
女毋不信,朕不食言【食言:说话不算数。】。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帑僇:“帑”通“奴”,这里指收为奴隶。一说“帑”通“拏”,妻子儿女。“僇”,通“戮”,杀戮。】,无有攸赦。”
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以告令师,作《汤誓》【《汤誓》:《尚书》有此篇。】。于是汤曰“吾甚武”【武:勇武,能征善战。】,号曰武王。
商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汤誓》。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号称武王。
桀败于有娀之虚【虚:同“墟”,旧址。,桀奔于鸣条【奔:奔逃。】,夏师败绩。
夏桀在有娀氏旧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全军崩溃了。
汤遂伐三嵕【嵕(zōng,宗)是忠于桀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汤才出兵讨伐它。】,俘厥宝玉【厥:其,他的,他们的。】,义伯、仲伯作《典宝》【《典宝》: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商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嵕(zōng,宗),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义伯、仲伯二臣写下了《典宝》,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迁:变置。社:社神(即土神)。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不可,作《夏社》【《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是写夏的社神不能变置的原因的。】
商汤灭夏之后,想换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还没有谁比得上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
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践:踩、踏,引申为登临。】,平定海内。
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汤归至于泰卷陶【陶:《索隐》认为是衍文。,中垒作诰【垒:音huǐ,悔。】
成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悔)作了朝廷的诰命。
既绌夏命【绌:通“黜”,废止,废弃。】,还亳,作《汤诰》【《汤诰》:古文《尚书》有此篇,内容与此处所引不尽相同。】
汤废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
“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群后:指各诸侯国的国君。“后”,君主。】
《汤诰》这样记载:“三月,殷王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国君宣布:
'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勤:尽力、努力。】。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
'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
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四渎:指江、河、济、淮四条大河。“渎”,大河。】,万民乃有居。
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
后稷降播【降播:指教给人民播种。“降”,赐。】,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三公:指禹、皋陶、后稷。】,故后有立。
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
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予:给与,授与。这里指赐福,保佑。】,有状【有状:指有这样的事例。】。先王言不可不勉。’
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
曰:'不道【不道:无道。】,毋之在国【之:到……去。在国:指各诸侯所在的国家。】,女毋我怨。’”以令诸侯。
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
伊尹作《咸有一德》【《咸有一德》:古文《尚书》有此篇,言作于伊尹归政于太甲之后,与此处言作于汤时不合。】,咎单作《明居》【《明居》:已亡佚。《集解》引马融说,内容是讲居民之法的。】
这时,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纯一的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的是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汤乃改正朔【改正(zhēng,征)朔:改变历法。“正”,每年的一月。“朔”,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为表示自己“应天承运”,要重定正朔,即改变岁首月份。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殷历改建丑(正月为丑月)。,易服色【易服色:改变车马、祭祀用的牲畜、服饰等的颜色。每个王朝都崇尚一种颜色,新王朝建立要改变颜色,是表示制胜旧王朝。夏尚黑,商尚白。】,上白【上:同“尚”,崇尚。】,朝会以昼【朝会以昼:在白天举行朝会。诸侯拜见天子为“朝”,天子接见诸侯为“会”。】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的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段意】: 叙述汤的德政。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先平定了昆吾部族的叛乱,接着出师讨伐暴虐的夏桀,获胜后即位为天子,正式建立了商王朝。
汤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作“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
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成汤适长孙也【适(dí,敌):通“嫡”。】,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伊训》:古文《尚书》有此篇。《肆命》、《徂后》:《尚书》篇名,皆亡佚。《集解》据郑玄说,《肆命》是讲如何施行政教的,《徂后》是讲汤之法度的。】
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放:流放。桐宫:商之离宫,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
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摄:代理。当国:掌管国家政权。】,以朝诸侯【朝诸侯:使诸侯来朝,即接见诸侯。】
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反:同“返”,归向。】,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
伊尹嘉之【嘉:嘉许,赞美。】,乃用《太甲训》三篇【《太甲训》:古文《尚书》有《太甲》上、中、下三篇。训:顺,这里有根据、按照的意思。】,褒帝太甲,称太宗。
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沃丁》:已亡佚。】
太宗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训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或:有的,有些。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这就是雍已帝。到了这个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衰弱,有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chì,治)为相。
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祥:本指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凶兆。:楮(chǔ,储)树,也叫构树,一种落叶乔木。】,一暮大拱【拱:两手合围,表示树的粗细。】
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储)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
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阙:同“缺”,缺点、过失。】?帝其修德”。
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
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
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王家:指朝廷、国家。】,作《咸艾》,作《太戊》【《咸艾(yì,义)》、《太戊》:今皆亡佚。《咸艾》又作《咸乂(yì,义)》。“艾”是治理的意思。两篇内容大约是记载和赞扬巫咸、太戊事迹的。】
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义)》、《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
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弗臣:意思是不以臣下相待。】,伊陟让,作《原命》【《原命》:今亡佚。《正义》认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说“伊陟让,乃再为书命之”。《尚书》伪《孔氏传》说“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不从,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
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就这样,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帝迁都于隞(áo熬)。后来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迁至邢。
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仲丁》:今亡佚。大概太史公听说过这本书,在当时就已经亡佚了。
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这些曾有《仲丁》加以记载,但现已残佚不存。
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外壬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时,殷朝国势再度衰弱。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河亶甲逝世,他的儿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兴盛起来,巫咸被任以重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
祖乙逝世,他的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
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
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儿子祖丁,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这就是南庚帝。
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儿子阳甲,这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衰弱了。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更:改。,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比:连续,接连。】,于是诸侯莫朝。
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
【段意】:叙述汤以后至阳甲共九代十七帝的继立和政治状况。其中太甲称太宗,大戊称中宗,是复兴的时期,尤其是仲丁以后,因为争王位的斗争激烈,殷朝处于衰乱时期。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五迁:指汤至盘庚前后五次迁都。《正义》云:“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局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无定处。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
殷民咨胥皆怨【咨:嗟叹。胥皆:全都。】,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
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
“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高后:对成汤的敬称。】,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
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由:因而。】,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
盘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时,殷又衰弱了。
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盘庚》:《尚书》有《盘庚》上、中、下三篇。按《盘庚上》云:“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资胥怨,作《盘庚》三篇。”与此处“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之说不同。。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百姓们思念盘庚,于是写下了《盘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佐:指辅佐的大臣。
小乙帝逝世,他的儿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佑大臣。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国风:国家的风尚、风气。】
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
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说(guè,悦)。白天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百工:这里指百官。营求:设法寻找。营,谋求。】,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胥靡:因犯法而服劳役的人。】,筑于傅险。
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这时候,说正服刑役,在傅险修路,
见于武丁【见:使拜见,这里是被带去拜见的意思。】,武丁曰是也【是也:就是这个人。“也”是语气词。】。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姓之:给他姓。】,号曰傅说。
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果真是位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管他叫傅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雉:野鸡。呴(gòu,够):同“雊”,野鸡叫。,武丁惧。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
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已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监:监察。典厥义:以厥义为典,以他们的道义作标准。“典”,常则、标准。】,降年有永有不永【降年:上天赐给人的年岁、寿数。永:长。】,非天夭民【夭民:使人的寿命夭折。“夭”,夭折,短命。】,中绝其命。
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办好政事。”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
民有不若德【若:顺从,遵循。】,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附:附着,这里是使……附着,有降下的意思。正:使……正,即端正、纠正。】,乃曰其奈何。
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
呜呼!王嗣敬民【嗣:继承,继位。】,罔非天【罔:没有什么,没有……的。】,继常祀毋礼于弃道【弃道:当弃之道,即非恒常之道。】。”
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高兴,殷朝的国势又兴盛了。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高宗肜(róng,荣)日》:《尚书》有此篇,内容即祖己训王事。“肜”,祭之又祭叫“肜”。清孙诒让认为“肜”为“易”字之误,“易日,犹言更日。”《训》:即《高宗之训》,已亡佚,内容大约也是记祖己训王事。
武丁帝逝世,他的儿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淫乱,殷朝再度衰落。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甲帝逝世,他的儿子廪辛即位。廪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儿子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以北。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偶人:土或木制成的人像。,谓之天神。与之博【博: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类似下棋。】,令人为行【为(wèi,畏)行:等于说为之行,替他下子。】。天神不胜,乃僇辱之【僇辱:羞辱,侮辱。】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
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卬:同“仰”。】,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
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落了。
【段意】:叙述自盘庚至帝乙七代共十一帝时期的政治兴衰状况,重点是记盘庚迁都和武丁得到傅说辅佐而两帝复兴的事迹。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贱:地位低,这里指非为正后。,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纣:《集解》引《谥法》:“残义损善曰纣。”】
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帝纣资辨捷疾【资:资质,天生的禀分。辨:同“辩”,有口才。,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格:格斗,格杀。《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知足以距谏【知:同“智”。距:同“拒”,拒绝。】,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矜:夸耀。】,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出己之下:意思是比不上自己。】
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好酒淫乐【淫:过度,无节制。】,嬖于妇人【嬖:宠爱。】。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
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师涓:当作“师延”,是名叫延的乐师。淫声,指与雅乐相对而言的俗乐。】,北里之舞【北里之舞:古代舞曲名。】,靡靡之乐【靡靡之乐:声音柔弱的音乐。】
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厚重:加重。鹿台:朝歌城内的高台。《新序·刺奢》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而盈钜桥之粟【钜桥:仓名。】。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仞:通“牣”,满。】
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苑:园林。】,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蜚鸟:即飞鸟,“蜚”同“飞”。】
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
慢于鬼神【慢:傲慢,不敬。】。大冣乐戏于沙丘【冣(yǜ,聚):积聚。】,以酒为池,县肉为林【县:同“悬”,悬挂。】,使男女倮相逐其间【倮:同“裸”。】,为长夜之饮【长夜:通夜,通宵。】
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怨望:怨恨。“望”也是怨恨的意思。,于是纣乃重刑辟【刑辟:刑法。】,有炮格之法【炮格之法:相传为商纣的酷刑之一。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法。”】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鬼侯’。”鄂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邗(yú,于)侯。’”三公: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憙:同“喜”。】,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醢(hǎi,海):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
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脯(fǔ,辅):肉干。这里也是一种酷刑,把人制成肉干。】
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
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
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
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阴:暗暗地,暗地里。,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稍:渐渐地。权重:权力,“重”也是权力的意思。】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
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咎:怨恨。】,恐,奔告纣曰:
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
“天既讫我殷命【讫:终止,绝。】,假人元龟【假人:至人,指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尚书》“假”作“格”。“假”、“格”都是“至”义。元龟:用来占卜用的大龟。】,无敢知吉,
“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相:佐助。】,维王淫虐用自绝【用:因。】,故天弃我,
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
不有安食【不有安食:意思是不能安心吃饭。】,不虞知天性【虞知:料知,揣度了解。】,不迪率典【迪:由,遵循。率典:法常,即常法。一说“迪”为助词,无义。“率”,遵循。】。今我民罔不欲丧【欲丧:指想要纣灭亡。】
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
曰:'天曷不降威【曷:何不,为什么不。降威:指降下天威惩罚无道。】,大命胡不至【大命:天命。胡:何,为什么。】?’今王其奈何?”
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有命在天:指顺承天意而为王。】!”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
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会周:与周会合。】
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
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数:屡次。,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纣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争:同“诤”,谏诤。】。”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箕子惧,乃详狂为奴【详:通“佯”,假装。】,纣又囚之。
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
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
甲子日【甲子日:依周历,当是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
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大白旗:即“太白旗”,大约是指挥军队用的一种旗帜。】。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封:指在坟上添土。】,表商容之闾【表:表彰、表扬。闾: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
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
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续殷祀:承续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续殷的后代。】。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说:同“悦”。】
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
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属:隶属,归属。】
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颂》:指《诗经·商颂》。次:编次。,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书》:指《尚书》。《诗》:指《诗经》。】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材料采自《尚书》和《诗经》。
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由此可见,本篇篇首帝舜“赐姓子氏”,实际上就是赐契姓子。】。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段意】:叙述殷代最后一位天子是纣,殷由此益衰以至于灭亡。纣暴虐无道,拒谏饰非,酒池肉林,用炮格之刑,于是民众起来反抗。西伯修德行善,其子周武王率诸侯伐纣。
殷本纪第三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玄鸟: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称为玄鸟。玄,赤黑色。,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按:关于殷之始祖契的诞生,《诗经·商颂·玄鸟》也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神话传说,玄鸟可能是商部族的图腾。】
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百姓:指贵族。在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贵族的总称。】,五品不训【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一说: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品,品秩,等级。训:顺。】,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敬:谨慎、小心。敷:设,施行。五教,即五伦的教育。】。五教在宽【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
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平:安定。】,百姓以平。
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为“亥”之误。陈直《史记新证》云:“余考亥为冥子,《世本》作'核’,《史记》作'振’,'振’即'该’字传写之误。《古今人表》作'垓’,《天问》作'该’,惟殷墟甲骨文及《竹书》作王亥。”
契死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yǔ,语)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
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振死后,儿子微继位。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段意】:简狄吞鸟卵而生契,反映出是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契是因为依照舜的命令佐禹治水有功才得以兴起的。
成汤【成汤:《会注考证》认为此二字为衍文。,自契至汤八迁【八迁:殷从契至汤共十四世,曾经八次迁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从:跟从,追随。】,作《帝诰》【《帝诰》:已亡佚。《索引》引孔安国说,内容是向帝喾报告已经迁回亳地的事。】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汤征诸侯【汤征诸侯:《集解》引孔安国说,汤“为夏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得专(独擅)征伐”。。葛伯不祀【葛伯:葛国的国君。《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放肆)而不祀。”】。汤始伐之【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开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书》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汤一征,自葛始”的记载。】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治:治理得好。不:同“否”。】。”
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
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尹国子民【君国:为国之君,意思是做国君,治理国家。子民:以民为子,意思是抚育万民。】,为善者皆在王官【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职。】。勉哉【勉:努力。】,勉哉!”
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
汤曰:“汝不能敬命【敬命:指敬顺天命。】,予大罚殛之【罚殛(jí,极):诛罚,惩罚。】,无有攸赦【攸:同“所”。《汤征》:《尚书》篇名,已亡佚。】。”作《汤征》。
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奸(gān,干):求,请求,这里指求见。由:道路,门径。,乃为有莘氏媵臣【媵(yìng,映)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汤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儿,所以,伊尹愿作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见汤。】,负鼎俎【鼎俎:古代烹饪的器具。鼎,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俎,切肉用的砧板。】,以滋味说汤【说(shuì,税):劝说。】,致于王道【致:送达,这里有进言的意思。】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
或曰,伊尹处士【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素王:指远古帝王。一说指没有“王”、“皇”等名号,而有王皇之实的德高望重的人,因无名号故称素王。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汤举任以国政。
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
伊尹去汤适夏【适:到……去。】。既丑有夏【丑:以为丑,憎恶。有夏:就是夏,这里的“有”没有实际意义。】,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女鸠》、《女房》: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rǔ,汝)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祝:祝褥,褥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这里意思是向左。】,左。欲右【右:这里意思是向右。】,右。不用命【用命:从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一说在许昌一带。。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钺(yuè,月):古代兵器,类似大斧。】,遂伐桀。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由伊尹跟随。商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去讨伐昆吾,转而又去讨伐夏桀。
汤曰:“格【格:来。】,女众庶【女:同“汝”,你,你们。下文“闻汝众言”、“予与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众庶:众人。】!来,女悉听朕言【朕:我。】
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
匪台小子敢行举乱【匪:同“非”。台(yí,饴):我。小子:汤自称。举乱:作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维:通“虽”。】,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正:通“征”。】
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有众:众人。这个“有”也没有实际意义。】,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庄稼。割:夺取。政:通“征”。一说“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
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
女其曰【其:或许。】'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率:相率,都。这里指君臣一起。一说“率”通“聿”,句中语气词。】
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
有众率怠不和【不和:指不与夏王合作。“和”,和洽。】,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尚:通“倘”,如果。】,予其大理女【理:通“赉”(lài,赖),赏赐。】
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
女毋不信,朕不食言【食言:说话不算数。】。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帑僇:“帑”通“奴”,这里指收为奴隶。一说“帑”通“拏”,妻子儿女。“僇”,通“戮”,杀戮。】,无有攸赦。”
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以告令师,作《汤誓》【《汤誓》:《尚书》有此篇。】。于是汤曰“吾甚武”【武:勇武,能征善战。】,号曰武王。
商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汤誓》。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号称武王。
桀败于有娀之虚【虚:同“墟”,旧址。,桀奔于鸣条【奔:奔逃。】,夏师败绩。
夏桀在有娀氏旧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全军崩溃了。
汤遂伐三嵕【嵕(zōng,宗)是忠于桀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汤才出兵讨伐它。】,俘厥宝玉【厥:其,他的,他们的。】,义伯、仲伯作《典宝》【《典宝》: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商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嵕(zōng,宗),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义伯、仲伯二臣写下了《典宝》,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迁:变置。社:社神(即土神)。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不可,作《夏社》【《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是写夏的社神不能变置的原因的。】
商汤灭夏之后,想换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还没有谁比得上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
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践:踩、踏,引申为登临。】,平定海内。
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汤归至于泰卷陶【陶:《索隐》认为是衍文。,中垒作诰【垒:音huǐ,悔。】
成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悔)作了朝廷的诰命。
既绌夏命【绌:通“黜”,废止,废弃。】,还亳,作《汤诰》【《汤诰》:古文《尚书》有此篇,内容与此处所引不尽相同。】
汤废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
“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群后:指各诸侯国的国君。“后”,君主。】
《汤诰》这样记载:“三月,殷王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国君宣布:
'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勤:尽力、努力。】。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
'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
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四渎:指江、河、济、淮四条大河。“渎”,大河。】,万民乃有居。
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
后稷降播【降播:指教给人民播种。“降”,赐。】,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三公:指禹、皋陶、后稷。】,故后有立。
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
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予:给与,授与。这里指赐福,保佑。】,有状【有状:指有这样的事例。】。先王言不可不勉。’
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
曰:'不道【不道:无道。】,毋之在国【之:到……去。在国:指各诸侯所在的国家。】,女毋我怨。’”以令诸侯。
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
伊尹作《咸有一德》【《咸有一德》:古文《尚书》有此篇,言作于伊尹归政于太甲之后,与此处言作于汤时不合。】,咎单作《明居》【《明居》:已亡佚。《集解》引马融说,内容是讲居民之法的。】
这时,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纯一的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的是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汤乃改正朔【改正(zhēng,征)朔:改变历法。“正”,每年的一月。“朔”,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为表示自己“应天承运”,要重定正朔,即改变岁首月份。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殷历改建丑(正月为丑月)。,易服色【易服色:改变车马、祭祀用的牲畜、服饰等的颜色。每个王朝都崇尚一种颜色,新王朝建立要改变颜色,是表示制胜旧王朝。夏尚黑,商尚白。】,上白【上:同“尚”,崇尚。】,朝会以昼【朝会以昼:在白天举行朝会。诸侯拜见天子为“朝”,天子接见诸侯为“会”。】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的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段意】: 叙述汤的德政。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先平定了昆吾部族的叛乱,接着出师讨伐暴虐的夏桀,获胜后即位为天子,正式建立了商王朝。
汤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作“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
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成汤适长孙也【适(dí,敌):通“嫡”。】,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伊训》:古文《尚书》有此篇。《肆命》、《徂后》:《尚书》篇名,皆亡佚。《集解》据郑玄说,《肆命》是讲如何施行政教的,《徂后》是讲汤之法度的。】
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放:流放。桐宫:商之离宫,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
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摄:代理。当国:掌管国家政权。】,以朝诸侯【朝诸侯:使诸侯来朝,即接见诸侯。】
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反:同“返”,归向。】,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
伊尹嘉之【嘉:嘉许,赞美。】,乃用《太甲训》三篇【《太甲训》:古文《尚书》有《太甲》上、中、下三篇。训:顺,这里有根据、按照的意思。】,褒帝太甲,称太宗。
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沃丁》:已亡佚。】
太宗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训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或:有的,有些。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这就是雍已帝。到了这个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衰弱,有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chì,治)为相。
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祥:本指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凶兆。:楮(chǔ,储)树,也叫构树,一种落叶乔木。】,一暮大拱【拱:两手合围,表示树的粗细。】
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储)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
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阙:同“缺”,缺点、过失。】?帝其修德”。
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
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
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王家:指朝廷、国家。】,作《咸艾》,作《太戊》【《咸艾(yì,义)》、《太戊》:今皆亡佚。《咸艾》又作《咸乂(yì,义)》。“艾”是治理的意思。两篇内容大约是记载和赞扬巫咸、太戊事迹的。】
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义)》、《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
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弗臣:意思是不以臣下相待。】,伊陟让,作《原命》【《原命》:今亡佚。《正义》认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说“伊陟让,乃再为书命之”。《尚书》伪《孔氏传》说“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不从,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
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就这样,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帝迁都于隞(áo熬)。后来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迁至邢。
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仲丁》:今亡佚。大概太史公听说过这本书,在当时就已经亡佚了。
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这些曾有《仲丁》加以记载,但现已残佚不存。
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外壬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时,殷朝国势再度衰弱。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河亶甲逝世,他的儿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兴盛起来,巫咸被任以重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
祖乙逝世,他的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
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
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儿子祖丁,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这就是南庚帝。
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儿子阳甲,这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衰弱了。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更:改。,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比:连续,接连。】,于是诸侯莫朝。
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
【段意】:叙述汤以后至阳甲共九代十七帝的继立和政治状况。其中太甲称太宗,大戊称中宗,是复兴的时期,尤其是仲丁以后,因为争王位的斗争激烈,殷朝处于衰乱时期。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五迁:指汤至盘庚前后五次迁都。《正义》云:“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局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无定处。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
殷民咨胥皆怨【咨:嗟叹。胥皆:全都。】,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
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
“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高后:对成汤的敬称。】,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
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由:因而。】,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
盘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时,殷又衰弱了。
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盘庚》:《尚书》有《盘庚》上、中、下三篇。按《盘庚上》云:“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资胥怨,作《盘庚》三篇。”与此处“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之说不同。。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百姓们思念盘庚,于是写下了《盘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佐:指辅佐的大臣。
小乙帝逝世,他的儿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佑大臣。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国风:国家的风尚、风气。】
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
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说(guè,悦)。白天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百工:这里指百官。营求:设法寻找。营,谋求。】,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胥靡:因犯法而服劳役的人。】,筑于傅险。
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这时候,说正服刑役,在傅险修路,
见于武丁【见:使拜见,这里是被带去拜见的意思。】,武丁曰是也【是也:就是这个人。“也”是语气词。】。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姓之:给他姓。】,号曰傅说。
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果真是位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管他叫傅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雉:野鸡。呴(gòu,够):同“雊”,野鸡叫。,武丁惧。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
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已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监:监察。典厥义:以厥义为典,以他们的道义作标准。“典”,常则、标准。】,降年有永有不永【降年:上天赐给人的年岁、寿数。永:长。】,非天夭民【夭民:使人的寿命夭折。“夭”,夭折,短命。】,中绝其命。
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办好政事。”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
民有不若德【若:顺从,遵循。】,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附:附着,这里是使……附着,有降下的意思。正:使……正,即端正、纠正。】,乃曰其奈何。
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
呜呼!王嗣敬民【嗣:继承,继位。】,罔非天【罔:没有什么,没有……的。】,继常祀毋礼于弃道【弃道:当弃之道,即非恒常之道。】。”
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高兴,殷朝的国势又兴盛了。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高宗肜(róng,荣)日》:《尚书》有此篇,内容即祖己训王事。“肜”,祭之又祭叫“肜”。清孙诒让认为“肜”为“易”字之误,“易日,犹言更日。”《训》:即《高宗之训》,已亡佚,内容大约也是记祖己训王事。
武丁帝逝世,他的儿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淫乱,殷朝再度衰落。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甲帝逝世,他的儿子廪辛即位。廪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儿子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以北。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偶人:土或木制成的人像。,谓之天神。与之博【博: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类似下棋。】,令人为行【为(wèi,畏)行:等于说为之行,替他下子。】。天神不胜,乃僇辱之【僇辱:羞辱,侮辱。】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
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卬:同“仰”。】,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
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落了。
【段意】:叙述自盘庚至帝乙七代共十一帝时期的政治兴衰状况,重点是记盘庚迁都和武丁得到傅说辅佐而两帝复兴的事迹。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贱:地位低,这里指非为正后。,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纣:《集解》引《谥法》:“残义损善曰纣。”】
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帝纣资辨捷疾【资:资质,天生的禀分。辨:同“辩”,有口才。,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格:格斗,格杀。《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知足以距谏【知:同“智”。距:同“拒”,拒绝。】,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矜:夸耀。】,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出己之下:意思是比不上自己。】
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好酒淫乐【淫:过度,无节制。】,嬖于妇人【嬖:宠爱。】。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
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师涓:当作“师延”,是名叫延的乐师。淫声,指与雅乐相对而言的俗乐。】,北里之舞【北里之舞:古代舞曲名。】,靡靡之乐【靡靡之乐:声音柔弱的音乐。】
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厚重:加重。鹿台:朝歌城内的高台。《新序·刺奢》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而盈钜桥之粟【钜桥:仓名。】。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仞:通“牣”,满。】
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苑:园林。】,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蜚鸟:即飞鸟,“蜚”同“飞”。】
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
慢于鬼神【慢:傲慢,不敬。】。大冣乐戏于沙丘【冣(yǜ,聚):积聚。】,以酒为池,县肉为林【县:同“悬”,悬挂。】,使男女倮相逐其间【倮:同“裸”。】,为长夜之饮【长夜:通夜,通宵。】
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怨望:怨恨。“望”也是怨恨的意思。,于是纣乃重刑辟【刑辟:刑法。】,有炮格之法【炮格之法:相传为商纣的酷刑之一。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法。”】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鬼侯’。”鄂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邗(yú,于)侯。’”三公: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憙:同“喜”。】,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醢(hǎi,海):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
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脯(fǔ,辅):肉干。这里也是一种酷刑,把人制成肉干。】
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
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
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
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阴:暗暗地,暗地里。,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稍:渐渐地。权重:权力,“重”也是权力的意思。】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
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咎:怨恨。】,恐,奔告纣曰:
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
“天既讫我殷命【讫:终止,绝。】,假人元龟【假人:至人,指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尚书》“假”作“格”。“假”、“格”都是“至”义。元龟:用来占卜用的大龟。】,无敢知吉,
“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相:佐助。】,维王淫虐用自绝【用:因。】,故天弃我,
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
不有安食【不有安食:意思是不能安心吃饭。】,不虞知天性【虞知:料知,揣度了解。】,不迪率典【迪:由,遵循。率典:法常,即常法。一说“迪”为助词,无义。“率”,遵循。】。今我民罔不欲丧【欲丧:指想要纣灭亡。】
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
曰:'天曷不降威【曷:何不,为什么不。降威:指降下天威惩罚无道。】,大命胡不至【大命:天命。胡:何,为什么。】?’今王其奈何?”
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有命在天:指顺承天意而为王。】!”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
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会周:与周会合。】
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
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数:屡次。,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纣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争:同“诤”,谏诤。】。”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箕子惧,乃详狂为奴【详:通“佯”,假装。】,纣又囚之。
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
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
甲子日【甲子日:依周历,当是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
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大白旗:即“太白旗”,大约是指挥军队用的一种旗帜。】。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封:指在坟上添土。】,表商容之闾【表:表彰、表扬。闾: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
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
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续殷祀:承续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续殷的后代。】。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说:同“悦”。】
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
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属:隶属,归属。】
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颂》:指《诗经·商颂》。次:编次。,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书》:指《尚书》。《诗》:指《诗经》。】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材料采自《尚书》和《诗经》。
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由此可见,本篇篇首帝舜“赐姓子氏”,实际上就是赐契姓子。】。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段意】:叙述殷代最后一位天子是纣,殷由此益衰以至于灭亡。纣暴虐无道,拒谏饰非,酒池肉林,用炮格之刑,于是民众起来反抗。西伯修德行善,其子周武王率诸侯伐纣。
原文~殷本纪第三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桀败於有娀之虚,桀奔於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嵕,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汤归至于泰卷陶,中垒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於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鸣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彊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续殷后焉。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於书诗。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译文~殷本纪第三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yǔ,语)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振死后,儿子微继位。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rǔ,汝)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由伊尹跟随。商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去讨伐昆吾,转而又去讨伐夏桀。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商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汤誓》。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号称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旧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全军崩溃了。商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嵕(zōng,宗),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义伯、仲伯二臣写下了《典宝》,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商汤灭夏之后,想换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还没有谁比得上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成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悔)作了朝廷的诰命。汤废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汤诰》这样记载:“三月,殷王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国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这时,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纯一的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的是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的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训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这就是雍已帝。到了这个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衰弱,有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chì,治)为相。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储)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义)》、《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不从,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就这样,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帝迁都于隞(áo熬)。后来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迁至邢。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这些曾有《仲丁》加以记载,但现已残佚不存。外壬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时,殷朝国势再度衰弱。

河亶甲逝世,他的儿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兴盛起来,巫咸被任以重职。

祖乙逝世,他的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儿子祖丁,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儿子阳甲,这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盘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时,殷又衰弱了。百姓们思念盘庚,于是写下了《盘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小乙帝逝世,他的儿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说(guè,悦)。白天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这时候,说正服刑役,在傅险修路,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果真是位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管他叫傅说。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办好政事。”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高兴,殷朝的国势又兴盛了。

武丁帝逝世,他的儿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淫乱,殷朝再度衰落。

甲帝逝世,他的儿子廪辛即位。廪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儿子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以北。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落了。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更加yín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材料采自《尚书》和《诗经》。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解读~殷本纪第三

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

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

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商一十七代传
上下五千年:华夏历史真貌:信史之开端
十二本记之殷本纪第三
纲鉴易知录 | 商纪
殷本纪
史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