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涅诗18首
userphoto

2022.07.19 浙江

关注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男,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诗歌成为海涅的武器,他在作品中对德国进行讽刺、嘲弄和攻击。然而,掩藏在这痛恨之下的,却是海涅对德国无法割舍的赤诚的爱。身为犹太人,他从小接受的是德语文化教育,受德国文化熏陶,又用德语写作。他的性格,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德国塑造的。正是诗人对德国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使他在流亡期间感到倍受惩罚:他成了一个无国可归的人。于是,他将对德国的爱以一种讽刺、仇恨的形式宣泄出来。在出版前言中,海涅写道:“你们放心吧,我跟你们同样热爱祖国。为了这种爱,我在流亡中度过13年的生命,也正是为了这种爱,我又要回到流亡中。”
作为最重要的德语散文家和记者,海涅的文化评论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批评风格:不以系统客观的介绍和评判为主,而以完全主观的个人印象和感受见长。海涅移居巴黎后,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德国读者介绍法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同时,他也应法国杂志之邀,撰文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文化、文学、哲学和宗教,其中针对法国女作家德·斯太尔夫人的《德意志论》而写的《论浪漫派》,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风格。
在《论浪漫派》中,海涅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彻底批判。他眼中的浪漫派文学“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这是一朵稀奇古怪,色彩刺目的花儿……”他用讽刺漫画的笔法,对浪漫派文学代表人物的特点进行了生动夸张却一语中的的描写:“诺瓦利斯的作品所呈现的玫瑰色泽,是痨疾的红晕;霍夫曼《幻想小品》中燃烧的紫焰,是发高烧上火。”所以,“判断他们的作品不是批评家的事,而是医生的事。”

创 造 社 以 自 我 表 现 为 核 心 的 浪 漫 主 义 思 潮

前期创造社是强调尊重天才、为艺术而艺术、注重自我表现的文学团体,其作家的创作侧重主观内心世界的刻画,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他们的文学主张、创作以及所介绍的外国作品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特征体现为: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创造社前期的主要倾向是浪漫主义。这是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自觉地、公开地申明,文学不是反映、不是再现,而是表现,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他们用主观的理想,描绘人们希望的生活图景,以与现实的冲突或对立,表现主观愿望,展示出“理想主义”的强烈色彩;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压抑感情、崇尚理性的创作原则,主张将主观情感的抒发作为创作中压倒一切的因素,以表达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感受。

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核心要素是“自我表现”。这是觉醒的个性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创造社的“自我发现”虽然比欧美各国晚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它从一开始就受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而带有新的特点,即更加重视对“自我”内面世界的情绪表现,将文学看做生命的表现,注重表现“自我”的内心欲望和灵肉冲突,具有更深的主观色彩和感伤情调。其中尤以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为代表。

创造社的这种浪漫主义艺术倾向,在打破封建文学“文以载道”的旧传统方面,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以及创造社其他成员的创作,思想内容上大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所介绍和翻译的欧洲18世纪启蒙主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主革命的要求相一致。

虽然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有的作者也受到了欧洲“世纪末”文学种种现代流派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创造社作家创作的“自我表现”的文学作品和翻译的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使浪漫主义成为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文学思潮对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八:海涅
搬运自网络【认清《浪漫派》中德国浪漫派的现实】
歌德的狂粉,马克思的忘年交,流亡巴黎却受文化名流欢迎的海涅
魏育青 | 怀念日耳曼学泰斗张玉书先生
海涅、黑塞、茨威格、卡夫卡……看似“令人生畏”的德语文学,其实很好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