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史记(39-04):晋世家第九【4】


晋世家第九【4】

二年春,秦军河上【秦军河上:秦军驻在晋内的黄河岸上。】,将入王【将入王:将迎周天子回国。】。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令尊王,晋之资也【资:资本、凭借。】

二年(前635)的春天,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赵衰说:“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

三月早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报施定霸:报答宋国赠马之施以定霸业。】矣。

四年(前633),楚成王和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先轸说:“报答恩人决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

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

狐偃说:“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救援,那么宋国就得到解脱了。”

于是晋作三军【作三军:将原来的上、下两军,改为上、中、下三军。】。赵衰举郤犨将中军【举:推举。】,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往伐。

于是晋国编制了三军,赵衰推荐郤穀统帅中军,郤臻辅佐他;派狐偃统帅上军,狐毛协助他,赵衰被命为卿;栾枝统帅下军,先轸协助他;荀林父驾车,魏犨(chōu,抽)做护卫:三军去讨伐曹、卫。

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

冬季十二月时,晋军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把原邑封给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度:同“渡”,渡过黄河。河南:即南河,黄河古渡口之一,在今河南淇县。】,侵曹,伐卫。

五年(前632)的春季,晋文公想讨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国人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

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欲与楚:想与楚结盟。】,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

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想与楚国结盟,国人反对,结果赶出卫侯讨好晋国。

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不卒:没结果,不成功。卒:《集解》云一作“胜”。】。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数之:历数罪状。】,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

卫侯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侯包围了曹国。三月丙午日,晋军侵入曹都,列举了曹君的罪状,因为曹君不听釐负羁的话,却用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三百个美女。

令军毋人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为楚尝有德:因为楚曾有德于自己。】,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

文公下令军队不许进入釐负羁同宗族的家内,以报答他的恩德。楚包围宋国,宋又向晋国求援。文公想救援宋国就应攻打楚国,因为楚国曾对文公有恩,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国;想放弃对宋国的救援,可宋国又曾经对晋国有恩,文公为此举棋不定。

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急:以曹卫形势为急。】,其势宜释宋【其势宜释宋:就情势看,应放弃宋而去救曹卫。】”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先轸劝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宋国了。”于是文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到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

楚国大将子玉说:“成王对晋国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国与曹国、卫国关系密切却故意攻打它们,这是轻视君王。”

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

成王说:“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他不可阻挡。”

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间执:堵塞。谗慝(tè,特):邪恶之人。】”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

子玉仍请兵说:“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王很生气,只给他很少的军队。于是子玉让宛春告诉晋国:“请求恢复卫侯地位,保存曹国,我也放弃宋国。”

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君取一,臣取二:《集解》云:“君,文公也。臣,子玉也。一谓释宋围,二谓复曹、卫。”】,勿许。

咎犯说:“子玉无礼了,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不能答应。”

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先轸说:“安定人心叫做礼。楚国一句话安定了三个国家,您一句话灭亡了它们,我们才是无礼了。不答应楚国,这就是放弃宋国。

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告绝于楚:与楚断交。】

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以便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晋侯就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曹卫两国派使者通知与楚国断交。

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

楚将得臣很生气,攻打晋军,晋军后退,军官问道:“为什么退兵?”文公说:“过去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可以违约吗?”楚军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

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宋公:宋成公。齐将:国归父、崔夭。秦将:小子慭(yin)。城濮:卫地,在今山东鄄城西南。】。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衡雍:郑邑,在今河南原县。】,作王宫于践土【践土:在衡雍西南。】

四月戊辰日,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驻扎在城濮。己巳日,他们与楚军交战,楚军失败,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甲午日,晋军返回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修筑王宫。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当初,郑国曾援助楚国,现在楚国失败,郑国很害怕,派人请求与晋侯结盟。于是,晋侯与郑伯结盟。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驷介:披甲的驷马。】,徒兵千【徒兵:步兵。】

五月丁未日,晋文公把楚国俘虏奉献给周王,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车、一千多名步兵。

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伯:诸侯之长。】,赐大辂【大辂:金辂。用黄金装饰的大车。】,彤弓矢百【彤弓:红色的弓。】,玈弓矢千【玈(lǔ,鲁):黑色。】,秬鬯一卣【秬鬯(chàng,唱):祭祀时降神所用的以郁金草和黑黍酿造的酒。卣(yǒu,有):酒器。】,珪瓒【珪瓒:以珪为柄的瓒,祭祀时盛灌酒的勺子。】,虎贲三百人【虎贲:勇士。】。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

天子让王子虎宣布晋侯为霸主,赏赐给晋侯黄金装饰的大车,一副红色弓,百支红色箭,十副黑色弓,千支黑色箭,一卣(yǒu,有)香酒,还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晋侯多次辞谢,最后才行礼接受了。

周作《晋文侯命》【《晋王侯命》:《索隐》云:“《尚书·文侯之命》是平王命晋文侯仇之语;今此文乃襄王命文公重耳之事。”有误。】“王若曰:父义和【父:《集解》云:“同姓,故称曰父。”;义和:用道义使诸侯合睦。】,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昭:明亮。上:天。】,布闻在下【布:流传。下:人民。】

周王写了《晋文侯命》:“王说:您用道义使诸侯和睦,大显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好的德行,感动了上天,在人民中间传播,

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时:通“是”。】。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伯:通“霸”。】。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王庭:此指践土行宫中的庭院。】

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业赐给文王、武王,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长辈关怀我,让我继承祖先的事业,永远保存王位。”于是晋文公称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

晋焚楚军【晋焚楚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无此语。此处有误。】,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

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不熄灭,文公叹息。左右大臣们说:“战胜了楚国,您还发愁,为什么?”

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

文公说:“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

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处,楚诛其内,内处相应。”于是乃喜。

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大将,内外呼应。”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六月,晋人又恢复卫侯地位。壬午日,晋侯渡过黄河向北边回国。晋文公论功行赏,狐偃属头功。有人说:“城濮的战争,是先轸的计谋。”

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加:超过。】?是以先之。

文公说:“城濮的战争,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冬,晋侯令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畔:通“叛”。】,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狩:天子出巡。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

冬季,晋侯在温会见诸侯,想率领诸侯朝拜周王。晋侯担心力量达不到,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

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史记:泛指史书,实指《春秋》。】,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文字简短,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壬申日,晋侯便率领诸侯到践土朝拜襄王。孔子读史书中记载文公处,说:“诸侯无权召呼周王。'周王在河阳打猎’。这种记载,《春秋》隐瞒了。”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国异姓:使异姓人能存国。】,今君为会而灭同姓。

丁丑日,诸侯包围了许。曹伯大臣中有人劝告晋侯说:“齐桓公会合诸侯国,为保存异姓国家,今天您会合诸侯,却灭亡同姓国家。

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曹国的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国却消灭史弟国。不合礼仪。”晋侯高兴了,恢复了曹伯地位。

于是晋始作三行【晋始作三行: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行为步卒。春秋时各国都用战车作战,晋文公为了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即右行、中行、左行,称为“三行”,以回避周王六军的名称。从此,三行便成为晋国军制的名称。】。荀林父将中行,先穀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于是晋国开始建立三行(háng,杭)军制。荀林父统率中行军,先穀统帅右行军,先蔑统帅左行军。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七年(前630),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晋国包围郑国,想得到叔瞻。叔瞻听说后自杀了。

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间:乘空隙。】“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郑国人带叔瞻尸体告诉晋君。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东道交:东方路上的朋友。郑国在秦国的东方,所以这样说。】”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九年(前628)的冬季,晋文公逝世,儿子襄公欢即位

【段意】:以城濮之战为中心,写晋文公争霸诸侯。先是入襄王于周,以尊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其次借楚围宋之机,反攻与楚为盟的曹、卫,又私与曹、卫和使其绝交于楚,引起楚国之怒。最后与楚军战于城濮,大败之。然后又两次率诸侯朝见周王,被周王封为“伯”,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是岁郑伯亦卒。郑人或卖其国于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

当年郑伯也逝世。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自己的国家,秦缪公率军去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军路过晋都郊处。襄公元年(前627)的春季,秦军路过周都,无礼,王孙满讥讽秦国。

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晋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众心,此可击。”

秦军开到滑,郑国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买卖,路遇秦军,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大吃一惊赶快回国,消灭了滑离去。晋国的先轸说:“秦伯不听蹇叔的计谋,违反了民意,可以攻打它。”

栾枝曰:“未报先君施于秦【施:给予。此指给予恩惠。】,击之,不可。”先轸曰:“秦侮吾孤【孤:襄公初丧父,故称孤。】,伐吾同姓,何德之报?”遂击之。

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对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不行。”先轸说:“秦国欺侮刚刚失去父亲的我君,讨伐我同姓国,有什么恩惠需要报答?”于是晋国就攻打了秦国。

襄公墨衰绖。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从戎。四月,晋在殽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后回到晋国。于是晋襄公穿着黑色丧服埋葬了文公。

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将戮之。”公许,遣之。

文公的夫人是秦国的女子,对襄公说:“秦国想得到这三员大将杀死他们。”襄公同意了,便送回了三员大将。

先轸闻之,谓襄公曰:“患生矣。”轸乃追秦将。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反。

先轸听说后,对襄公说:“祸患将要产生了。”先轸就去追赶三员大将。三员大将为渡黄河,已经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头道谢,终于一去不返。

后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报殽之败,取晋汪以归。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尸而去【封:堆土筑坟。】

三年以后,秦国果然派孟明讨伐晋国,为在殽的失败复仇,攻下晋国汪地后撤兵。四年(前624),秦缪公派大军攻打晋国,渡过黄河,拿下王宫,在殽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才离去。

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晋国十分慌恐,不敢再出来,只好坚守城池。五年(前623),晋国攻打秦国,拿下了新城,为王官失败报了仇。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六年(前622),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死去。赵盾代替赵衰主持政务

【段意】:写晋襄公时事。重点写其听从先轸之谋,与秦战于殽,虏其三将;后又误听秦女之命释放三将,而遭秦之报复。


晋世家第九【4】

二年春,秦军河上【秦军河上:秦军驻在晋内的黄河岸上。】,将入王【将入王:将迎周天子回国。】。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令尊王,晋之资也【资:资本、凭借。】

二年(前635)的春天,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赵衰说:“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

三月早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报施定霸:报答宋国赠马之施以定霸业。】矣。

四年(前633),楚成王和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先轸说:“报答恩人决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

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

狐偃说:“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救援,那么宋国就得到解脱了。”

于是晋作三军【作三军:将原来的上、下两军,改为上、中、下三军。】。赵衰举郤犨将中军【举:推举。】,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往伐。

于是晋国编制了三军,赵衰推荐郤穀统帅中军,郤臻辅佐他;派狐偃统帅上军,狐毛协助他,赵衰被命为卿;栾枝统帅下军,先轸协助他;荀林父驾车,魏犨(chōu,抽)做护卫:三军去讨伐曹、卫。

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

冬季十二月时,晋军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把原邑封给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度:同“渡”,渡过黄河。河南:即南河,黄河古渡口之一,在今河南淇县。】,侵曹,伐卫。

五年(前632)的春季,晋文公想讨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国人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

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欲与楚:想与楚结盟。】,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

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想与楚国结盟,国人反对,结果赶出卫侯讨好晋国。

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不卒:没结果,不成功。卒:《集解》云一作“胜”。】。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数之:历数罪状。】,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

卫侯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侯包围了曹国。三月丙午日,晋军侵入曹都,列举了曹君的罪状,因为曹君不听釐负羁的话,却用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三百个美女。

令军毋人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为楚尝有德:因为楚曾有德于自己。】,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

文公下令军队不许进入釐负羁同宗族的家内,以报答他的恩德。楚包围宋国,宋又向晋国求援。文公想救援宋国就应攻打楚国,因为楚国曾对文公有恩,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国;想放弃对宋国的救援,可宋国又曾经对晋国有恩,文公为此举棋不定。

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急:以曹卫形势为急。】,其势宜释宋【其势宜释宋:就情势看,应放弃宋而去救曹卫。】”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先轸劝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宋国了。”于是文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到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

楚国大将子玉说:“成王对晋国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国与曹国、卫国关系密切却故意攻打它们,这是轻视君王。”

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

成王说:“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他不可阻挡。”

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间执:堵塞。谗慝(tè,特):邪恶之人。】”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

子玉仍请兵说:“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王很生气,只给他很少的军队。于是子玉让宛春告诉晋国:“请求恢复卫侯地位,保存曹国,我也放弃宋国。”

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君取一,臣取二:《集解》云:“君,文公也。臣,子玉也。一谓释宋围,二谓复曹、卫。”】,勿许。

咎犯说:“子玉无礼了,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不能答应。”

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先轸说:“安定人心叫做礼。楚国一句话安定了三个国家,您一句话灭亡了它们,我们才是无礼了。不答应楚国,这就是放弃宋国。

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告绝于楚:与楚断交。】

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以便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晋侯就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曹卫两国派使者通知与楚国断交。

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

楚将得臣很生气,攻打晋军,晋军后退,军官问道:“为什么退兵?”文公说:“过去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可以违约吗?”楚军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

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宋公:宋成公。齐将:国归父、崔夭。秦将:小子慭(yin)。城濮:卫地,在今山东鄄城西南。】。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衡雍:郑邑,在今河南原县。】,作王宫于践土【践土:在衡雍西南。】

四月戊辰日,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驻扎在城濮。己巳日,他们与楚军交战,楚军失败,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甲午日,晋军返回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修筑王宫。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当初,郑国曾援助楚国,现在楚国失败,郑国很害怕,派人请求与晋侯结盟。于是,晋侯与郑伯结盟。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驷介:披甲的驷马。】,徒兵千【徒兵:步兵。】

五月丁未日,晋文公把楚国俘虏奉献给周王,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车、一千多名步兵。

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伯:诸侯之长。】,赐大辂【大辂:金辂。用黄金装饰的大车。】,彤弓矢百【彤弓:红色的弓。】,玈弓矢千【玈(lǔ,鲁):黑色。】,秬鬯一卣【秬鬯(chàng,唱):祭祀时降神所用的以郁金草和黑黍酿造的酒。卣(yǒu,有):酒器。】,珪瓒【珪瓒:以珪为柄的瓒,祭祀时盛灌酒的勺子。】,虎贲三百人【虎贲:勇士。】。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

天子让王子虎宣布晋侯为霸主,赏赐给晋侯黄金装饰的大车,一副红色弓,百支红色箭,十副黑色弓,千支黑色箭,一卣(yǒu,有)香酒,还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晋侯多次辞谢,最后才行礼接受了。

周作《晋文侯命》【《晋王侯命》:《索隐》云:“《尚书·文侯之命》是平王命晋文侯仇之语;今此文乃襄王命文公重耳之事。”有误。】“王若曰:父义和【父:《集解》云:“同姓,故称曰父。”;义和:用道义使诸侯合睦。】,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昭:明亮。上:天。】,布闻在下【布:流传。下:人民。】

周王写了《晋文侯命》:“王说:您用道义使诸侯和睦,大显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好的德行,感动了上天,在人民中间传播,

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时:通“是”。】。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伯:通“霸”。】。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王庭:此指践土行宫中的庭院。】

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业赐给文王、武王,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长辈关怀我,让我继承祖先的事业,永远保存王位。”于是晋文公称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

晋焚楚军【晋焚楚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无此语。此处有误。】,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

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不熄灭,文公叹息。左右大臣们说:“战胜了楚国,您还发愁,为什么?”

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

文公说:“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

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处,楚诛其内,内处相应。”于是乃喜。

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大将,内外呼应。”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六月,晋人又恢复卫侯地位。壬午日,晋侯渡过黄河向北边回国。晋文公论功行赏,狐偃属头功。有人说:“城濮的战争,是先轸的计谋。”

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加:超过。】?是以先之。

文公说:“城濮的战争,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冬,晋侯令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畔:通“叛”。】,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狩:天子出巡。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

冬季,晋侯在温会见诸侯,想率领诸侯朝拜周王。晋侯担心力量达不到,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

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史记:泛指史书,实指《春秋》。】,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文字简短,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壬申日,晋侯便率领诸侯到践土朝拜襄王。孔子读史书中记载文公处,说:“诸侯无权召呼周王。'周王在河阳打猎’。这种记载,《春秋》隐瞒了。”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国异姓:使异姓人能存国。】,今君为会而灭同姓。

丁丑日,诸侯包围了许。曹伯大臣中有人劝告晋侯说:“齐桓公会合诸侯国,为保存异姓国家,今天您会合诸侯,却灭亡同姓国家。

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曹国的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国却消灭史弟国。不合礼仪。”晋侯高兴了,恢复了曹伯地位。

于是晋始作三行【晋始作三行: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行为步卒。春秋时各国都用战车作战,晋文公为了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即右行、中行、左行,称为“三行”,以回避周王六军的名称。从此,三行便成为晋国军制的名称。】。荀林父将中行,先穀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于是晋国开始建立三行(háng,杭)军制。荀林父统率中行军,先穀统帅右行军,先蔑统帅左行军。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七年(前630),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晋国包围郑国,想得到叔瞻。叔瞻听说后自杀了。

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间:乘空隙。】“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郑国人带叔瞻尸体告诉晋君。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东道交:东方路上的朋友。郑国在秦国的东方,所以这样说。】”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九年(前628)的冬季,晋文公逝世,儿子襄公欢即位

【段意】:以城濮之战为中心,写晋文公争霸诸侯。先是入襄王于周,以尊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其次借楚围宋之机,反攻与楚为盟的曹、卫,又私与曹、卫和使其绝交于楚,引起楚国之怒。最后与楚军战于城濮,大败之。然后又两次率诸侯朝见周王,被周王封为“伯”,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是岁郑伯亦卒。郑人或卖其国于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

当年郑伯也逝世。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自己的国家,秦缪公率军去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军路过晋都郊处。襄公元年(前627)的春季,秦军路过周都,无礼,王孙满讥讽秦国。

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晋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众心,此可击。”

秦军开到滑,郑国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买卖,路遇秦军,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大吃一惊赶快回国,消灭了滑离去。晋国的先轸说:“秦伯不听蹇叔的计谋,违反了民意,可以攻打它。”

栾枝曰:“未报先君施于秦【施:给予。此指给予恩惠。】,击之,不可。”先轸曰:“秦侮吾孤【孤:襄公初丧父,故称孤。】,伐吾同姓,何德之报?”遂击之。

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对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不行。”先轸说:“秦国欺侮刚刚失去父亲的我君,讨伐我同姓国,有什么恩惠需要报答?”于是晋国就攻打了秦国。

襄公墨衰绖。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从戎。四月,晋在殽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后回到晋国。于是晋襄公穿着黑色丧服埋葬了文公。

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将戮之。”公许,遣之。

文公的夫人是秦国的女子,对襄公说:“秦国想得到这三员大将杀死他们。”襄公同意了,便送回了三员大将。

先轸闻之,谓襄公曰:“患生矣。”轸乃追秦将。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反。

先轸听说后,对襄公说:“祸患将要产生了。”先轸就去追赶三员大将。三员大将为渡黄河,已经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头道谢,终于一去不返。

后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报殽之败,取晋汪以归。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尸而去【封:堆土筑坟。】

三年以后,秦国果然派孟明讨伐晋国,为在殽的失败复仇,攻下晋国汪地后撤兵。四年(前624),秦缪公派大军攻打晋国,渡过黄河,拿下王宫,在殽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才离去。

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晋国十分慌恐,不敢再出来,只好坚守城池。五年(前623),晋国攻打秦国,拿下了新城,为王官失败报了仇。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六年(前622),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死去。赵盾代替赵衰主持政务

【段意】:写晋襄公时事。重点写其听从先轸之谋,与秦战于殽,虏其三将;后又误听秦女之命释放三将,而遭秦之报复。


原文 ~ 晋世家第九【4】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於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於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焠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於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於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於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戹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原以间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於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许。”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後图之。”晋侯乃囚宛春於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於楚。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馀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五月丁未,献楚俘於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於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於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於王庭。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於是乃喜。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柰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冬,晋侯会诸侯於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於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之後;晋,唐叔之後。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於是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於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郑人或卖其国於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

晋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众心,此可击。”栾枝曰:“未报先君施於秦,击之,不可。”先轸曰:“秦侮吾孤,伐吾同姓,何德之报?”遂击之。襄公墨衰绖。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将戮之。”公许,遣之。先轸闻之,谓襄公曰:“患生矣。”轸乃追秦将。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反。

後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报殽之败,取晋汪以归。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尸而去。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译文 ~ 晋世家第九【4】

二年(前635)的春天,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赵衰说:“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四年(前633),楚成王和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先轸说:“报答恩人决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救援,那么宋国就得到解脱了。”于是晋国编制了三军,赵衰推荐郤穀统帅中军,郤臻辅佐他;派狐偃统帅上军,狐毛协助他,赵衰被命为卿;栾枝统帅下军,先轸协助他;荀林父驾车,魏犨(chōu,抽)做护卫:三军去讨伐曹、卫。冬季十二月时,晋军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把原邑封给赵衰。

五年(前632)的春季,晋文公想讨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国人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想与楚国结盟,国人反对,结果赶出卫侯讨好晋国。卫侯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侯包围了曹国。三月丙午日,晋军侵入曹都,列举了曹君的罪状,因为曹君不听釐负羁的话,却用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三百个美女。文公下令军队不许进入釐负羁同宗族的家内,以报答他的恩德。楚包围宋国,宋又向晋国求援。文公想救援宋国就应攻打楚国,因为楚国曾对文公有恩,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国;想放弃对宋国的救援,可宋国又曾经对晋国有恩,文公为此举棋不定。先轸劝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宋国了。”于是文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国大将子玉说:“成王对晋国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国与曹国、卫国关系密切却故意攻打它们,这是轻视君王。”成王说:“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他不可阻挡。”子玉仍请兵说:“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王很生气,只给他很少的军队。于是子玉让宛春告诉晋国:“请求恢复卫侯地位,保存曹国,我也放弃宋国。”咎犯说:“子玉无礼了,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不能答应。”先轸说:“安定人心叫做礼。楚国一句话安定了三个国家,您一句话灭亡了它们,我们才是无礼了。不答应楚国,这就是放弃宋国。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以便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晋侯就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曹卫两国派使者通知与楚国断交。楚将得臣很生气,攻打晋军,晋军后退,军官问道:“为什么退兵?”文公说:“过去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可以违约吗?”楚军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四月戊辰日,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驻扎在城濮。己巳日,他们与楚军交战,楚军失败,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甲午日,晋军返回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修筑王宫。

当初,郑国曾援助楚国,现在楚国失败,郑国很害怕,派人请求与晋侯结盟。于是,晋侯与郑伯结盟。

五月丁未日,晋文公把楚国俘虏奉献给周王,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车、一千多名步兵。天子让王子虎宣布晋侯为霸主,赏赐给晋侯黄金装饰的大车,一副红色弓,百支红色箭,十副黑色弓,千支黑色箭,一卣(yǒu,有)香酒,还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晋侯多次辞谢,最后才行礼接受了。周王写了《晋文侯命》:“王说:您用道义使诸侯和睦,大显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好的德行,感动了上天,在人民中间传播,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业赐给文王、武王,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长辈关怀我,让我继承祖先的事业,永远保存王位。”于是晋文公称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

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不熄灭,文公叹息。左右大臣们说:“战胜了楚国,您还发愁,为什么?”文公说:“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大将,内外呼应。”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六月,晋人又恢复卫侯地位。壬午日,晋侯渡过黄河向北边回国。晋文公论功行赏,狐偃属头功。有人说:“城濮的战争,是先轸的计谋。”文公说:“城濮的战争,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冬季,晋侯在温会见诸侯,想率领诸侯朝拜周王。晋侯担心力量达不到,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壬申日,晋侯便率领诸侯到践土朝拜襄王。孔子读史书中记载文公处,说:“诸侯无权召呼周王。'周王在河阳打猎’。这种记载,《春秋》隐瞒了。”

丁丑日,诸侯包围了许。曹伯大臣中有人劝告晋侯说:“齐桓公会合诸侯国,为保存异姓国家,今天您会合诸侯,却灭亡同姓国家。曹国的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国却消灭史弟国。不合礼仪。”晋侯高兴了,恢复了曹伯地位。

于是晋国开始建立三行(háng,杭)军制。荀林父统率中行军,先穀统帅右行军,先蔑统帅左行军。

七年(前630),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晋国包围郑国,想得到叔瞻。叔瞻听说后自杀了。郑国人带叔瞻尸体告诉晋君。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九年(前628)的冬季,晋文公逝世,儿子襄公欢即位。当年郑伯也逝世。

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自己的国家,秦缪公率军去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军路过晋都郊处。襄公元年(前627)的春季,秦军路过周都,无礼,王孙满讥讽秦国。秦军开到滑,郑国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买卖,路遇秦军,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大吃一惊赶快回国,消灭了滑离去。

晋国的先轸说:“秦伯不听蹇叔的计谋,违反了民意,可以攻打它。”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对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不行。”先轸说:“秦国欺侮刚刚失去父亲的我君,讨伐我同姓国,有什么恩惠需要报答?”于是晋国就攻打了秦国。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从戎。四月,晋在殽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后回到晋国。于是晋襄公穿着黑色丧服埋葬了文公。文公的夫人是秦国的女子,对襄公说:“秦国想得到这三员大将杀死他们。”襄公同意了,便送回了三员大将。先轸听说后,对襄公说:“祸患将要产生了。”先轸就去追赶三员大将。三员大将为渡黄河,已经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头道谢,终于一去不返。

三年以后,秦国果然派孟明讨伐晋国,为在殽的失败复仇,攻下晋国汪地后撤兵。四年(前624),秦缪公派大军攻打晋国,渡过黄河,拿下王宫,在殽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才离去。晋国十分慌恐,不敢再出来,只好坚守城池。五年(前623),晋国攻打秦国,拿下了新城,为王官失败报了仇。

六年(前622),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死去。赵盾代替赵衰主持政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左传全译》(卷五僖公(二))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31年)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春秋先轸
三晋历史名人录——晋文公 ( 春秋霸主)
汉民族形成前的中华民族(二十四)晋文公(下)
七七、晋楚争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