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天寿《山鹰虬松图》(《松鹰图》)
潘天寿《山鹰虬松图》成交价880万元
【作品鉴赏】
在我的记忆中潘天寿巨幅横卷《山鹰虬松图》是香港海晖斋主人的收藏,大陆见过的人不多。2000年10月我编著的《中国名画家全集·潘天寿》一书出版,曾跨页选载其中(第72-73页),后来河北教育出版社再版时依然保留了原样,读者只需将拍卖图录与该书图对照即不会有误。其实在此前海晖斋主人已印刷过长对开的单张画页,陈履生还为之专门与我联络,所以至今在我们潘天寿纪念馆售书部还能买到这种印刷品。没想到海晖斋主人竟能割爱让其流通于拍卖市场。
潘天寿先生是二十世纪借古开今的中国画四大家之一,擅长大写意中国画,以山水花鸟画名世,他的画特别注重意境、格调。“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这是他的名言。对于画材选择他有自己严格的要求,决不肯让艺术随波逐流作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他常常选择山花野卉、秃鹫鹰隼,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表现,自己有一种格趣在其中,他崇尚自然界的野性荒寒,雄强霸悍之美。“不雕”、“强其骨”、“一味霸悍”不仅是他的常用印章,亦是他的艺术主张。我在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天寿画鹰》一书的序言里曾谈到,他对笔下之花鸟、山石均不做毛发谨微的描摹。他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用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法强化形象,构成画面,以洗练的笔墨,真实而鲜明地表现那种生动的神情气韵,其境界高妙,气势雄强,霸悍,体现出一种极不寻常的阳刚之美。
潘天寿的笔墨语言既来自于传统文人画的深厚积淀,一种表现神完意足的中国画写形程序;又出于“师造化”、“得心源”的独特创造。他以慧眼慧心捕捉诗情画意:又融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质,故其创造的艺术形象,独步高格,总是耐人寻味、百看不厌,总是给人以很高的精神享受。
潘天寿不同于“逸笔草草”游戏人间的旧式文人,又与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当代炒家”迥异。他的每幅作品都一丝不苟,章法谨严而经得起推敲。即便是应酬之需,凡不成熟不满意的作品亦不肯轻易出手。他以殉道者之精神从事绘画和美术教学,他志在振兴民族艺术,振兴民族精神。像这幅《山鹰虬松图》便蕴涵着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就此幅作品我想再具体一点谈谈鹰、松、石。
潘先生不曾有过画鹰专文留世,只在谈论中国画章法(构图)和传统绘画风格特点的时候,间或有过关于画鹰的片言只语。先生反对“呆对着对象慢慢地描摹,而全靠抓住刹那间的感觉,靠视觉记忆而表达出来”。这幅画中有三只鹰,二只淡墨,另一只浓墨山鹰正欲展翅高翔。浓墨山鹰尤为老辣,羽毛墨分五色,空白留得非常讲究,虚实处理极好,可谓栩栩如生。三只鹰采用大片泼墨表现羽毛,酣畅饱和,又以刚劲有力的笔线勾勒出目、喙、爪。二只一起布排在山岩上,与另一只栖息在松枝上的遥相呼应,注意了大关系的疏密变化。鹰头的趋向常常决定整个气势,此幅鹰的头前留白比较多,三只鹰的目光所视趋于一处,无形中使画面有了一个聚合点而不至松散。
此图注意到鹰的生活习惯,故画材取松石为衬景,而且无论在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等,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可谓气盛势旺,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
鹰是空中之王,自然是力的化身,树木中松的高华挺拔,奇崛矫健正好与鹰相称。此图横亘一株古松,似有千钧擎天之力,松干用书法“屋漏痕”写出,苍古而突显骨力,笔笔分明。松节疤痕处处,显示古松历尽大自然风霜雪雨的种种磨难。松针似钢针组合,不求茂密而取疏朗有致。
潘天寿曾对画家绘描自然界的松树有过一次十分精彩的谈话。“格调境界是重要的。例如任伯年、朱梦庐、吴昌硕、齐白石,八大都画松树,八大的松树就高,朱梦庐的就低,这就是境界。原因是人的品质格调和修养问题。修养低就无法体会松之高华挺拔,八大画松针很疏,老干枯枝是简炼,高华挺拔是意趣。八大不点搭不噜苏,故高,点搭噜苏调子就不高。太白是才华大气,李商隐就雕凿了”。这是1963年4月潘天寿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谈深入生活问题时的一段精辟语录,读者可以细细去品味。
松树的可贵还在于它能在荒山乱石中生长,与水边之柳相比,它的生长条件要差许多,与巨石相伴恰恰更可显示松树的品质。说到岩石,我想到潘天寿曾说过:“小孩子是不大会光画一块石头的。过去,有的人只注意画些富贵荣禄多子多寿之类,这种是大凡不读书或少读书的人。懂诗有学问的人就去注意风花雪月去了。能够陶醉于静美之中,对单画石头感兴趣,则多半是文人之类了”。体会石头的静美是需要有文化修养的,石头的质朴厚重,尤其是荒僻之处的岩石给人的感觉自然不同于玲珑剔透的玉石玩物。我想出巨资购买潘天寿的绘画,抱回去“一树三鸟一石坡”的投拍者或许与潘天寿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潘天寿对石头是有感情的,1989年我选编《潘天寿研究》一书时,有一篇蔡若虹先生的文章,文中记录了当年潘天寿对他亲口说的一些话,至今我还印象极深。现转录于下:“潘先生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往野地里跑,对着山,看半天;对着水,看半天;眼睛在看,心里在想,想那些和山和水有关系的事情。其实,都是人的事情……我倒是和山水交上了朋友,和花草树木交上了朋友;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人家说,你是在和石头说话吧!我说,石头就是我自家呀!’”蔡若虹概括潘天寿的艺术很精彩,他写道:“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潘先生描绘的树木、花草、泉石的具体形象,与一般古代画家惯于描绘的有所不同。他画的树木,往往是那种和狂风搏斗以致树干倾斜、枝叉残折,但终于没有倒下的倔强的老树;他画的花草,也往往是那种自生自长,不太惹人注目的闲花野草;他爱画腾空的瀑布,也爱画淌在雨后洼地上的涓涓细流;而更多的在他笔下出现的,却是那既非八面玲珑又不争奇斗艳的,十分平板十分憨厚的巨石。的确,潘先生的创作取材,往往是自然风物中容易发现而又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是一些被古代诗人们称为‘野趣’的东西,只要被他那挺拔的构图和苍劲的笔墨稍稍点染,就会从‘野趣’之中透露出一股勃勃的生气,让你赏心悦目,有所收获”。
此幅岩石是典型的“潘公石”,坡石不作皴擦,仅以刚劲有力的笔线勾出轮廓,布以少许苔点,然后用赭石铺色,空灵自然,不夺主体。
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约我为此幅潘作撰文谈些感想,上述文字或许已能完成使命。但我还想补充说一下作此图的背景情况。如果阅读过我写的潘天寿传记的读者,一定知道1962年“潘天寿画展”在北京、上海、杭州举行时十分轰动。共有91幅作品,在京展出时仅减少一幅。香港方面来邀请时,通过对外文委与浙江美协协商,让潘老一定要有一些出售品,无奈之下选出三十馀件,分别标明甲乙丙,价格则让香港方面去定,谁知道展览结束展品寄回,浙江美协大呼上当,所选要出售的画件均被截留香港。潘天寿巨幅作品现在绝大部分为潘天寿纪念馆的藏品,少数为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浙江博物馆收藏,私人藏家手中巨幅藏品极少,此幅竟是丈二巨帧,如果不是那次香港展览操作时的失误,定然不会流于私人藏家之手。因为此幅创作年代为60年代初,正当潘天寿创作旺期。图中印章除了潘天寿名章外,还有“一味霸悍”及鸟形肖形章。其收藏意义无须赘言。(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 炘)
【作品资料】
作者潘天寿  尺寸127×325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创作年代暂无
估价咨 询 价
成交价RMB  8,800,000
HKD  8,224,299
USD  1,062,802
EUR  840,497
专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时间2004-06-06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1、《潘天寿书画集》(下)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2年北京,图版245。
2 、“CONTEMPOKAPY CHINESES PAINTERS 1”图版59,1982年出版HAI FENGPUBLISHINGCOMPANY。3、《现代中国书画展览》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香港集古斋联合主办,1984年4月,香港,图版NO.
4、“松鹰图”单张彩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北京。
5、《潘天寿书画集》下篇,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2月,图版431。
6、《中华文化画报》1997年第一期封内。
7、《画廊》双月刊,1997年第63期第55页。
8、《中国花鸟画--现代卷》下,图版1343,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9、《中国名画家全集》潘天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图版72。
说明:除以上著录以外,还有诸多出版物出版,发表,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天寿《竹谷图》(香港佳士得2016春拍)
聚焦 | 天价《耕罢》是潘天寿真迹吗?
潘天寿100幅大作
潘天寿花鸟真迹100幅大赏,大师就是不一样!
潘天寿指画鹰-水墨苍劲,大气磅礴,犀利而敏锐
潘天寿花鸟真迹作品大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