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新材料作文中如何表达“我”的参与意识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丁美华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清一色都是材料作文,这直接体现出材料作文在当下以及未来高考语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从作文形式本身来讲,材料作文的特点在于考生以第三者的角度        来总结归纳材料内容,并根据个人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来进行写作,这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 更大的自由度。从这一角度考虑,材料作文文章起点及内涵应当是“我”的意识,而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一要点。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并指导考生在新材料作文中表达“我”的参与意识。

    一、“我”的参与意识内涵

    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将覆盖到不同的风景,在材料作文中亦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脱离了个人而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会

是他人的内容,因此,“我”的参与意识首先就是要求考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⒉以“我”为写作对象

    大部分材料作文都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这无疑给考生提供了个人能力的更大施展空间。与模拟他人或假想他人对比起来,考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是生活感悟将更加逼真贴切及容易表达书写,因此,“我”的参与意识第二个内涵就是要求考生尽量以“我”为写作对象,不要将笔墨过多地摆放在他人之上。用的方法就是引入大量的名言警旬或历史典故等,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文章的丰富度,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考生个人意识的表达程度,因此,“我”的参与意识第三个内涵就是考生要学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看法见解去思考探究而不是盲目模仿。

    二、考生如何在材料作文中融入“我”的意识

    考生在明确“我”的参与意识内涵之后,就应当以写作过程为依托,以个人意识--为主线,在“审题定位一思路拟定一成文撰写一内涵升华”这四个方面有方向、有方法地去融入“我”的意识:

    ⒈审题定位——传达个人观点

    纵观各地及历届高考的材料作文题目可以发现,其所提供的材料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容丰富,无任何指向性,可供选择的方向多。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其阅读内容为驴友的探险经历,材料中既有蝴蝶栖息位置的改变,又有蜡烛点燃后的影响,也有驴友的思考等,可选角度非常广。另一类是对立观点或内容,有大方向意义的指示性倾向。如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其材料是关于“青春不朽”及“自欺欺人地抱有不朽的信念”这“有”与“无”的对立,考生的情感倾向必须较为明确。不论是哪一类材料,均要求考生应当有准确的文章定位与思想格调。审题定位是文章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奠定文章内容的基础,在这一初始环节,考生应当借定位来传达个人观点以融入“我”的意识。具体来讲,就是作文所要表瑚的主题或传递的思想应当是考生个人的观点,而不是过分求高求偏。或是追随主流,模仿他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不仅在书写时会更加流畅、顺利,而且会更加富有真实情感,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这也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的“我”的意识内涵要求。

    ⒉思路拟定——结合个人生活

    在审题定位之后,写作就进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思路拟定。考生需要在这一环节确定文章的篇章架构、内容铺排、详略分布等,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考生还应当在腹稿思考的

基础上撰写写作提纲,而在思路拟定的过程中,考生必须有意识地结合个人生活,将“我”的参与意识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之中。以2014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中关于“青春不朽”为例,“青春”这一话题与考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非常符合,贴切度极高,考生的成长过程也是经历青春的过程,因此,它是非常具有可写性的一个话题。需要注意的是,因“我”的参与意识内涵要求以“我”为写作对象,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有意识地结合个人生活,比如自己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所遭遇过的挫折、所结识的好友、所发生的有趣事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未来自己的假想等。而不要过多地以他人的故事来作为写作材料,如身边的同学朋友,或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等。结合个人生活来进行思路拟定的好处在于,~方面,材料信手拈来。因为是自己发生的事情,考生可以轻易地回忆起与该写作话题有关的素材,避免文章内容空洞或不接地气。另一方面,文章情真意切。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很自然地用文字表达处理,避免文章寡而无味或可读性偏低。

    ⒊成文撰写——打造个人文风

    审题定位及思路拟定确定之后,文章写作就进入正式的动笔阶段,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成文撰写,这将直接体现考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及逻辑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考生应当通过在文章中打造个人文风来融入“我”的参与意识。文风指的是文章风格,包括感情基调、语言风格、写作方式等。有的文章婉约细腻,词藻华丽,句式优美,修辞丰富。有的文章豪爽大气,读起来颇有气势磅礴的威慑之感。有的文章寓意深刻,以小见大,简单的勾勒,寥寥的笔墨下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文风特点不仅与作者个人的性格有关,也与作者的文学造诣及写作水平有关。有的考生为了提高作文分数,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刻意将平时积累或背诵的优秀文章直接嵌入其中或死板地临摹模仿。这不仅容易使得文章有堆砌乃至抄袭之感,而且也降低了文章整体的和谐度与顺畅度。因此,考生在表达“我”的意识时,应当结合个人的性格、语文水平、写作习惯等来打造个人的文章风格。比如有的擅长修辞排比,有的擅长细节描写,有的擅长人物刻画,有的擅长轮廓勾勒等。个人文章风格的打造既有利于考生更加自如地表达“我”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创新度。

      ⒋内涵升华——抒发个人情思

      写作本身就是一项表达个人观点,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它往往借助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基调、文意内涵等呈现给读者。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于文章中融入“我”的意识,考生在完整、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的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对个人情思的抒发。具体来讲,就是应当借助文章内容来渲染自己的感情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如2014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中关于“青春不朽”这一话题,考生是积极乐观的、愉悦高兴的、轻松闲适的,还是高度紧张的、忧心忡忡的、迷茫无措的?不同的考生必定会有不同的个人感情,它都需要在文章的内涵升华中被加以体现。具体来讲,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有自述式的写作方式,如“我认为……”“我觉得……”“我的观点是……”“在我看来……”等,也可以有感情宣泄式的写作方式,如采用富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等。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考生可能因为性格的关系而怯于在文章中抒发个人情感,对此,教师应当予以正向的引导与积极的鼓励。总的来说,在文章中融入“我”的参与意识就是应当让读者对作者的个人情思有直接的感觉与直观的感受。

        与封闭式的命题作文及半封闭式的半命题作文对比起来,材料作文因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涵要义来开展写作而被称作为“命意作文”。诚如莎士比亚的名言所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则材料,不同的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表现在作文上就是不同的文体及不同的内容。这在提高考生作文弹性写作空间的同时,也对考生自我意识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已经初步拥有个人价值观及世界观的高中生来讲,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我”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探究将直接决定文章的立意新度及真实程度,因此,考生在书写材料作文时,应当在审题定位时传达个人观点,在思路拟定时结合个人生活,在成文撰写时打造个人文风,在内涵升华中抒发个人情思,以更好地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价值性、美感度,从而实现“我字写我意,我文抒我情”的写作境界。

                                                (本文录自《语文月刊》2014年第1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方法|如何剖析话题作文的题目内涵
考场议论文必须注意的三大点(上)
高考考场作文审题方略举隅
将作文的审题进行到底
2023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
高考前三个月的作文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