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砸了一个小人物的饭碗,这个皇帝丢命丢江山

文|薛中鼎

(本文获作者授权在“湖北特别关注”公众号发布)

作者简介|薛中鼎,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交换学者,曾任滚石中国总经理等职,现任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薛中鼎先生的文章视角独特,语言幽默 ,充满有趣的分析和想象。本文为摘编内容,原题《明思宗崇祯的寓言》,原文见“好读”网站。

01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在位17年,自1628年至1644年。

说来很有意思,似乎在冥冥之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种说不清楚的、生生相克的命运或是报应。崇祯当上了皇帝的第一年,为了节省公帑,干了件没什么了不得的事。

这件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影响了当时的一个小人物的一生。这个小人物,在16年之后,竟然逼使崇祯皇帝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展开剩余88%

崇祯所干的那件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就是为了节省公帑,裁撤了很多不合经济效益的驿站。陕西米脂的地方驿站,也被裁撤了。

驿站里有位负责照顾马匹的驿卒,叫做李自成,因而丢了工作。

李自成没了收入,只好去借高利贷。借了高利贷,还不出钱,债主大约有些恶势力,就把李自成告进了县衙门,“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也就是说,县衙门把李自成系械游街,几乎要了他的性命。

后来,李自成的亲友把他救了出来。李自成到了年底,干脆杀了那个债主,跑到甘肃甘州投了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李自成的这段故事,很有水浒梁山泊好汉的味道。

李自成最终成了“革命的闯王”。李自成在1644年,率领他的农民军部队,杀进北京城,堂堂大明王朝,就被这位早年“下岗”的驿站“弼马瘟”,给划下了休止符。李自成显然比水浒好汉,更为剽悍得多。

我们可以这样说,崇祯初一登基,就让李自成丢了工作。李自成君子报仇,不急于一时。16年之后,李自成让崇祯皇帝丢了工作。李自成与朱由检二人,可谓是“一报还一报”。

▲汤若望《火攻挈要》,传予明末武器专家焦勗

02

崇祯皇帝的另一位大对头,是满清的皇太极。皇太极在位也是17年余,自1626年至1643年。崇祯与皇太极在位的时间,差不多完全重叠。

这二个人在这同样的17年间,皇太极使得满清往上提升,崇祯使得明朝向下沉沦。

先附带说明一下,满清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在1616年称“汗”,国号“后金”。到了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把女真族改为“满族”;到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大清”。因此,所谓的“满清”这个名词,是到了1636年才出现的。

崇祯与皇太极的第一次交锋,就可以看出双方才干上的差距。

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后金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皇太极率兵南下,刻意避开了当时的抗金第一名将,驻守在辽东山海关外宁远城的袁崇焕,绕道从内蒙古破长城喜峰口南下,直逼北京城。

袁崇焕紧急从宁远城南下驰援勤王,与皇太极大战于北京城下广渠门。皇太极看攻陷北京城的机会不大,就退了兵。

袁崇焕从辽东驰援,解了京师之危,救了崇祯皇帝。

皇太极从北京城下退兵返回辽东,崇祯转危为安。乍看之下,皇太极与崇祯两人平分秋色,打了个平手。实际上,这次的交锋,皇太极是个大赢家,崇祯是个大输家。

因为皇太极在退兵之前,用了“反间计”,让崇祯皇帝以为皇太极的退兵,是与袁崇焕私下有了协议。最后,崇祯把抗金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的一个主要罪名,是“擅自与后金军议和”。

皇太极的“反间计”,很有《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味道。如果皇太极真的用了“反间计”,诱使崇祯杀了袁崇焕,皇太极应该是熟读《三国演义》的。

有的学者对于皇太极设下“反间计”这件事存疑,认为未必有其事。但是,无论如何,崇祯确实是自坏长城,杀了袁崇焕。

据说,袁崇焕刑前还写了首绝命诗,诗如下: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

崇祯与皇太极的初度交锋,是以崇祯杀了袁崇焕告终。等于是铲除了之后满清兵锋南下,入主中原的一个大障碍。

▲袁崇焕纪念园的石刻浮雕

03

崇祯与皇太极的最后一次交锋,是在13年后的1642年。

当时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张献忠、李自成的纷扰天下,外有日益强大,屡次大败明军的大清国,大明王朝已是岌岌可危。

于是,崇祯密诏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清议和。如果议和成功,至少可以免除朝廷背腹受敌的窘境,可以全力先对付国内的“流寇”。

陈新甲有一天不小心,把与满清的议和文件放在桌上,助手误以为是要对外传抄发布的《塘报》,就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机泄露,群臣哗然。

崇祯皇帝对于陈新甲泄露了议和机密,十分的愤怒,就杀了“私下议和”的陈新甲,结束了明朝与满清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

第二年,1643年,一代雄主皇太极逝世。皇太极为满清的入主中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再过一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紫禁城边煤山的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

一个月之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在山海关,与吴三桂与满清联军进行了“一片石战役”。李自成大败,满清的军队进了北京城。皇太极的儿子,六岁的小皇帝顺治,在北京城登基“顺天而治”。

李自成的军队彻底溃败,李自成下落不明。有的说法是李自成在次年,在湖北省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当地民兵所杀;有的说法是李自成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削发为僧。

皇太极、崇祯皇帝与李自成这三位历史人物,在1643、1644、1645年,分别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战争铜版画

04

我写这段历史故事,冥冥之中,仿佛看到了这几位历史人物在做很简单的对话。

对话一:李自成与崇祯皇帝

李自成跟崇祯皇帝说:“你砸了我的饭碗。我这辈子只好好地干了一件事,就是砸掉了你的饭碗。”

崇祯皇帝跟李自成说:“我不是故意要砸你的饭碗,你可是故意地砸了我的饭碗。”

李自成说:“我让你自缢身亡,很抱歉。最后,我削发为僧。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对话二:皇太极与崇祯皇帝

皇太极跟崇祯说:“我真不了解你。”

崇祯说:“请说明白些。”

皇太极说:“你杀了袁崇焕,等于是自废武功。”

崇祯点了点头,没说话。

皇太极说:“你又杀了陈新甲,等于是自断议和之路。”

崇祯又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皇太极继续说:“你自废武功,又自断议和之路。你是战既不能战,和又不敢和,你到底要什么?”

崇祯再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崇祯才缓缓的说:“当我在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对话三:陈新甲与崇祯皇帝

陈新甲跟崇祯说:“你密诏我去议和,我去议和,结果你杀了我。”

崇祯说:“你不应该泄露这件事的,这是大错。”

陈新甲说:“与满清议和,对我们国家好,我们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崇祯说:“可是很多人会反对,我很难抗拒主流民意。”

陈新甲说:“古人云‘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作为国家领导者,是不是应该带引昧于时局之人;而不是由昧于时局之人,来带引领导者?商鞅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崇祯皇帝说:“所以我在上吊前,留下了遗言:‘朕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陈新甲看着崇祯皇帝,静默了很久,没有再说话。

▲今古舆地图

寓言:后人给崇祯皇帝的谥号,是明思宗。思,就是“需要好好思考”的“思”。显然,这个谥号的含义,是崇祯皇帝的故事,值得好好地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帝死要面子,却坏了大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加速明朝覆灭的一篇新闻稿
崇祯错杀的三个大臣,袁崇焕不是最冤的,此人的死才是最大损失
被“愤青”耽误的大明
崇祯帝原本不用死,至少有2次逃命的机会,为何都没抓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