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景观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丨Prolific Relic
编者按

拥有难得一见的石砌古民居和自然原始风貌的天津蓟县东井峪村由于水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已闲置多年成为废墟。对此,作为东井峪乡村整体改造计划切入点,由CBC(China Building Centre)、渔阳镇政府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景观国际设计竞赛邀请了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柏林工业大学规划建造环境学院教授、Weidinger景观建筑事务所创始人Jürgen Weidinger担任评委会主席,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规划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黄晶涛担任评委会执行主席,以“乡土共生”为主题,通过广泛征集对东井峪文化内涵挖掘以及乡土智慧的设计作品,希望以一系列设计与文化的力量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评委认为一等奖作品除了满足四项评判标准(1.设计&审美价值,2项目与现状关系和对现状的尊重程度,3.建造可实施性,4.为东井峪后期带来的文化效益)之外,还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未来可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是评委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两点。它通过轻微的介入,在充分尊重场地的情况下,实现了人与自然、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表达的不是一种结果,更多的是一种对过程性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的行为活动,场地也将继续发展,它的未来是未知的,是有无限可能的。同时,该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生态发展。


Prolific Relic:  Relic As Framework to Foster Pro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丰产的遗址

生长于东井峪村落基址上的新人地关系

“设计无需花费太大的气力去点缀,当你的设计高度足以支撑、并完整表达出你的理念时,这个设计就是完整的,就是最成功的。而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

——竞赛评委会主席Jürgen Weidinger先生


  PREFACE


1 东井峪村:人类关系的活化石
THEME

人们聚居形成村落。从一砖一瓦的搭建与兴修,到一草一木的栽培与耕作,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相互作用,创造了村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村落记录着在漫长的时间里当地人是如何去阅读和理解自然,如何智慧并谦逊地改造土地,营造生活。这是一种乡土的景观,一种文化的传承。

然而,由于古老村落水电等现代生活设施的缺乏,以及都市发展机遇与繁华生活的诱惑,村民逐渐离开村落走进城市。东井峪,由于人的聚居而形成与繁盛,也因人的离去而渐渐荒废。昔日烟火虽已逝去,而因石而生的古村其独特的景观表现力,及与自然共生的传统生活智慧却铭刻在遗址中。

在这默然伫立的残垣断壁上,杂草丛生的农田与阡陌巷道中,蕴含着无限的场地文化记忆与复兴潜能。


2 设计灵感:场地行程过程的思考

INSPIRATION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场地形成过程的思考。不单是对静止的石村遗址的观察,更是追溯这种文化景观是如何形成,当地人又是如何与其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动态的过程。

为何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会被抛弃?传统的人地关系的优劣势在哪里?是否能将其中的营造哲学材料与现代技术结合,从而吸引当下的人们参与到场地的重生,建立新的人地关系?新的人地关系如何引导村落复兴,并如何给予场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过程的景观:面向丰产的未来

  PROGRESS

我们将整个村落遗址看成资源,作为重建人地关系的基质。从研究村落选址出发,东井峪村落的选址大体上遵循着背山面水的传统风水观念,营造了良好的区位小气候。在大的景观格局下,村落的庭院和建筑大致沿所处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布置,采光、通风、可达性皆良好。我们选择了村落中的五十二处最具有保存价值和良好视野的院落,作为承载活动的空间场所


选址为东井峪村民居所在地

场地原有的道路设施和残留的石头将被加以梳理,回收利用,参与到场地重生的过程中;其次,基于传统的生产性景观来建立新的人地关系纽带,包括可持续的林(果)下养鸡,果蔬种植等,这里将结合新的现代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新的活动方式,逐渐形成新的景观,吸引周边的西井峪和蓟县北部县城居民。第三是传统材料的应用,设计从北方传统民居中提炼出了三种低价格,可回收的材料,白尼龙布(抽象自糊窗户纸),木头,和屋瓦,三种材料使用对场地介入程度由小到大。


设计策略与介入过程

在场地如何重生的过程中,设计将分步介入:从低成本、侧重生产的林下养殖,到强调城市居民参与的庭院种植,再到户外环境设计的舞台,参与到未来国家地质公园的打造,拥抱更多受众。每一步层层递进,对场地面貌的改变和投入的成本逐渐提高,一步的实施为下一步做铺垫,亦可戛然而止,自成一体。整个的过程期待着丰产的、开放而多样的结局


场地整理策略

场地整理过程意向


1  林下养殖 生产性景观
PRODUCTIVE LANDSCAPE

介入场地之前,我们做了如下的整理工作:清理枯枝杂叶、修补石墙院落、整理台基地形、防治水土流失、理顺道路交通。


△第一步原型设计、使用材料成本及各元素相互关系

第一步的设计原型来自传统的林下牧业——一种中国丘陵地区乡村常见的循环农业生产方式,辅以适当的改造,作为吸引人们参与到东井峪村落的契机。我们建议鸡、兔两种禽类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在养殖场所的设计中,我们用白尼龙布将原有的石墙和乔木为合成“院落”,并用简单的投影器材或者隐藏在地面的灯光将鸡的活动投影在白布上,形成一种变化的景色。“院落”根据原有植被郁密度、石墙围合程度、坡度和可达性等差异,分配到不同阶段的养鸡过程中。

△不同院落使用方式草模及位置

引入的自然农业生产法,将发酵床、部分中草药作物和场地中原有的牧草并置于庭院岩石基址上,减少投放免疫药物的次数和不良气味,从而提高鸡的活力,产出原生态的肉制品和鸡蛋,供给游客或周边农贸市场。在西井峪及周边村民的支持下,这种林下牧业的运作方式不仅有一定产量,亦能改善土壤的肥力,吸引周边游人,为下一步引入多样的植物种植和参与活动打下基础。

△林地养殖所期待的活动

两种简易现实增强技术和场地季节性活动


2 院落种植 互动性景观
INTERACTIVE LANDSCAPE

第二步在围合的“院落”中引入了果蔬种植——农民自家院落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游客提供可参与的种植和观赏体验,形成互动的景观,进一步联系村民、城市居民和东井峪村。当地森林遍地,盛产木材,我们将木材与石墙结合设计,围合形成疏密有致的院落空间。依据围合程度、坡度、坡向以及所处的山水环境,我们选择不同的作物来承载不同的活动类型


△第二步原型设计、使用材料成本及各元素相互关系

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房屋,修葺成为体验式院落,即可以房屋为厨,以庭院为汇,以山林景色为憩,为西井峪农家乐的延伸。此类庭院选择种植适应性较高的当地作物以减少管理成本,供游客采摘和烹饪。另一种保存程度不高,但景观价值较好的庭院,将播撒耐性高的观赏性植物,让游人徜徉于花海与石墙之间。

△不同院落使用方式草模及位置

最后一种类型庭院,意在提高村落景观的经济价值和鼓励市民参与,可选择设置“菜园领养项目”。周边城市居民可领养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平时委托给周边村民管理,在周末或农耕气节,来到场地体验传统耕作的乐趣。

△院落种植所期待的活动


3 园艺展示 开放性景观
THE OPEN LANDSCAPE

前两步环节增加了山村的人气,为山村场地转化为人居环境设计的平台奠定了基础,为山村在地质公园中充当的良好角色做了铺垫。第三步中,场地的五十二个庭院将提供给各界设计师勾勒山水的机遇。以庭院为纸,以瓦石为绘,勾画丹青锦绣。


△整理出的52个可供设计师勾勒的场地


结语  EPILOGUE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形造就了丰富迥异的景观风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人们耕作劳动并留下痕迹,从而塑造出有人类参与的乡土景观,每一片土地也因其不同而熠熠生辉。东井峪村依山而建,建筑用材、院落布局与自然相辅相生,意趣天成。

在这次竞赛中,我们始终地把自己当成场地的学习者,我们希望在未来人们来到这里,能真的参与并感受东井峪,感受清晨鸡鸣,日暮柴扉,如同一幅动态的千年画卷在眼前展开,我们行走并生活在其中。


 作者 DESIGNERS 


吴龙峰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陈如一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闵冠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成果 HARVEST 


优秀获奖作品的故事还在继续

更多设计者亲述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竞赛概况



2016年,竞赛由CBC(China Building Centre)、渔阳镇政府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柏林工业大学规划建造环境学院教授、Weidinger景观建筑事务所创始人Jürgen Weidinger先生担任评委会主席,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规划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黄晶涛先生担任评委会执行主席。本届“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改造国际景观设计竞赛以“乡土共生”为主题。


在此次竞赛的评委主席Jürgen Weidinger 先生看来,未来社会的前景取决于土地和城市之间的平衡关系,未来城市的存续离不开土地,这是当今全球开展乡村复兴运动的原因。此次竞赛为我们在情感与美学上共同探索“乡土共生”的可能性提供了机会,从前村庄的基址将成为试验性的展览空间,乡土共生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在这里进行尝试,而我们在生态以及与场地有意义的设计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新的认知,对城市与景观建筑设计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新的刺激,又会如何进一步开发出新的设计技能,这些思考正是Jürgen Weidinger 先生提出此主题的原因。乡土共生,意味着以地形、气候、可利用材料以及当地人的特殊智慧等条件为设计依据,并要求设计者以保护性、共生性、可实施性及生态性为设计原则,在尊重现状的原始性及特殊性、科学合理保护现有资源的同时,考虑实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并秉承有机、低碳、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我们欢迎来自景观建筑、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参与者,期待他们以场所营造、大地艺术、艺术装置或者其他任何适合当地人民生活的、新的形式介入此地,共同为将这里建立成为一个实现乡土共生的试验地和档案馆而出谋划策。


关于东井峪


东井峪村位于天津市唯一的山水绿城蓟县,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一个小时车程。这里有难得一见的石砌的古民居,形状各异、布局奇特,村落周围的山野里古木众多,怪石林立,奇花异草山间满目,原始风貌与生态自然景观令人惊叹叫绝。此外这里是闻名中外的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的起点,记录着 18 亿至 8 亿年间的地质变化,被称为“大地史书”。东井峪村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极具特色的风貌和环境,作为中国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的空间载体,体现了中国农民对待土地与自然最朴素的互动,村庄闲置多年现已成为废墟,形成更加独特的景观却没有得到利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竞赛评委会成员合影

2016年11月12日,“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改造国际景观设计竞赛作品评审会在天津蓟县体育馆成功举办。此次竞赛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约1200组参赛者报名,最终评委在221幅有效作品中,选出了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5组及优秀奖10组。


“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改造国际景观设计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CBC(China Building Centre)

渔阳镇政府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承办单位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编辑:詹詹(J.Q)  投稿:吴龙峰,陈如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山钓雪园:遗产村落中的绿水青山式生活美学
文旅设计:完美呼应自然环境——黑竹沟禅驿精品酒店接待中心
【 院落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庭院景观设计效果图
现代中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打造华贵型中式院落!
史上最全庭院设计,一定会疯狂的爱上!
上海充满童趣的小型排屋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