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en Thompson:乏味的Google

编者按:跟苹果发布会相比,Google I/O少了兴奋感;跟微软的发布会相比,Google I/O少了宏伟愿景。今年的Google I/O大会,Pichai似乎还在老调重弹人工智能。但科技博主Ben Thompson认为,这场“无聊”的开场白其实很棒,因为这意味着Google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在这个新世界里取得成功了。

主旨演讲的开头一直是我喜欢的部分。在这一刻,CEO走上讲台,为的不是介绍产品或者功能,而是建立起一个框架,从而把新产品和功能框定在这个框架里面。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上周微软的主旨演讲那么有趣的原因:CEO Satya Nadella用了30分钟很好地搭设了框架,解释清楚了能发挥作用的平台不是特定的设备或者云,而是能运行在所有设备和云上。而已经摆脱了专注于自身设备理念的微软正好有望成为这样的平台,并且正在寻找一条有别于Windows的匝道。

Google I/O的开场白跟微软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里面没有描绘宏伟蓝图,没有就如何思考更广泛的生态体系做出震撼人心的重新诠释,只是肯定是人工智能这个去年I/O的首要主题的重要性,并且解释了它跟Google的最初愿景是如何契合的。CEO Sundar Pichai照本宣科说了这么一段话:

跟我在Google度过的13年一样,自从去年以来我们经历了非常繁忙的一年。这是因为我们更加专注于我们组织全球信息的核心使命了。而且我们是在为每一个人去做这件事情,我们通过应用深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洞察来大规模地解决问题。这种办法为我们服务得非常非常的好。这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把其中7个最重要的产品和平台扩展到了超过10亿用户……能服务如此规模的用户是一种荣幸,而这完全要拜移动和智能手机所赐。

但计算正经历着又一次的演变。我们去年说过,计算正在发生这一场重大转变,也就是从移动优先转到了AI优先。移动让我们重新想象我们正在做的每一款产品。我们必须考虑到,在有了多点触摸、位置、身份、支付等等之后,用户交互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类似地,在这个AI优先的世界里,我们正重新思考我们所有的产品,并应用机器学习和AI来解决用户问题,而且我们每一个产品都在这样做。

说实话,这些话听起来有点无聊。

Google的进入市场问题

去年的I/O大会之后我写了Google的进入市场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说法仍然非常切题。没有一家公司从开放web身上获得的好处能比Google多:web不仅创造了对Google搜索的需求,事实上,所有网页的地位都一样意味着Google只需成为最好便可获胜,而他们也做到了。

移动的挑战则要大很多:尽管Android仍然是一次出色的战略行动,其统治力更多的是根植于商业模式而不是品质(这并不是在诋毁它的品质,尤其是考虑到Android运行在如此众多类型不同、价格也不同的设备上)。Android的要点在于Google服务是绝大部分手机的默认,这也是它在今天所得到的回报。

问题当然出在iOS:(从货币化的角度来说)苹果拥有最有价值的客户,这些除了默认的苹果服务以外基本上不会想去用别的东西,就算用了,也是很差的。这一点我写过:

是的,就像苹果一样,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Facebook和Amazon都落后于Google——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但这并不是一场公平战斗。Google的竞争对手,凭借着拥有客户,只需要做到足够好即可,而且他们还会变得越来越好。Google要跨越的门槛非常高——它是在要求用户,有时候还包括网络不仅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还要愿意给自己的生活引入更多的摩擦——这就要求它的技术必须在此复制公司最初取得的成功。

为此,我认为这次有3项产品发布说明Google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Google Assistant助手

Google Assistant是在去年首次发布的,但是仅出现在Allo聊天应用上,这是Google开发社交产品的最新尝试;这家公司还预发布了Google Home,但直到今年秋季才会跟Pixel手机一起推出。你可以看出Google对这3款产品的考虑:

  • 鉴于聊天应用最重要的特性是你的朋友或者家人用不用,Google需要一个杀手功能来让大家下载Allo。于是就有了Google Assistant。

  • 在智能家居方面Google现在已经落后于Amazon,这要归咎于在Nest身上押错了宝。Google Assistant比Alexa更聪明是赶上的最好办法。

  • 在语音计算方面,Google的问题是不清楚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可选的替代方案可能是通过硬件来开始货币化,所以高端Pixel手机是通过was differentiated by Google Assistant来实现差异化的。

但这三个方案都受到同一个瑕疵的掣肘:Google Assistant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不是终点。但问题是,Google Assistant跟搜索不一样,它还没有确立起大家越过重重关卡也要得到的地位:推动Google Assistant的使用应该成为那个目标;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它才可以成为别的什么的杠杆。

为此,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Google已经对自己的办法做出了重大调整:

  • Google Assistant已经推出了自己的app,包括Android和iOS版本的。再也不需要多余的聊天app了。

  • Google Assistant SDK使得Google Assistant可以植入几乎任何东西内。负责Google Assistant的VP Scott Huffman说:

我们认为Google Assistant应该出现在各种各样大家可能会提出帮忙要求的设备上。新的Google Assistant SDK使得任何设备制造商都能轻易地将Google Assistant植入到自己开发的任何东西上,音箱,玩具,调酒机器人,任何你能想到的疯狂设备现在都可以吸收Google Assistant。我们现在正在跟许多全世界最好的消费品牌极其供应商合作,以便今年你开始假日购物时上面都有“内置Google Assistant”的标记出现。

这正是一家服务型公司要走的正确道路。

于是就引出了Pixel手机:今年早些时候,在他们坚持了几个月之后,Google终于不再把Google Assistant当作独立app,而是增加到整个Android里面了,Google Assistant是内置的,而不是一项app。这个转变恶略四医大错误(就像这整个计划一样),但至少Google终于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也就是任何地方了。

Google Photos

Google Assistant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成功的清晰样子已经可鉴:那就是Google Photos。Pichai 称2年前推出的Photos现在已有超过5亿的活跃用户,每天上传的照片数达到了12亿。这个数字非常壮观,理由也非常简单:Google Photos既不是Android(只有Pixel和少数最近推出的Android才把Google Photos设为默认应用)也不是iOS的默认照相应用。相反,Google之所以得到了那么多的照片,只是因为Google Photos比默认的照片应用更好,而这种出色的基础是Google的机器学习。

此外,Photos跟搜索很像的地方是,手上得到的数据越多它的表现就越出色,从而制造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的照片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而后者则意味着更好的体验,从而又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进而意味着更多的照片。其他照片应用想要赶上已经很难了。

昨天Google再进了一步,引入了推荐分享,共享库以及照片簿。这些都利用了视觉识别(比方说,你可以选择自动分享孩子的照片给关系好的人),这一切都使得Photos成为比以前还要好的app,从而吸引了新用户,进而获得更多的数据。

从Google的角度来说,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更新还添加了一个社交组件:比方说,推荐分享就是Google Photos内置的功能,这可以在朋友之间建立一个临时的私有网络。这不仅有助于Google Photos的传播,也是比Google Plus之类的社交网络工具更加可行和可持续化的手段。像社交网络这样的复杂实体是通过演进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自顶向下的做法,而且它们还必须依赖创建者的优势,而不是弱势。

Google Lens

Google Lens是作为Google Assistant与Google Photos的功能发布的。来自Pichai:

我们已经处在视觉的拐点,所以今天,我们宣布一项叫做Google Lens的行动计划。Google Lens是一组基于视觉的计算能力,它可以理解你在看什么,并且帮助你基于这一信息采取行动。我们会首先在Google Assistant和Photos上面推出,然后再推广到其他产品上。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如果你碰到什么东西并且想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比方说一朵花,你就可以唤出Google Lens,把你的手机对准它,然后我们就能告诉你那朵花是什么花……或者如果你正走在市中心的街道上,面前是一排的饭店,你可以把手机对准它们,因为我们知道你在哪里,然后又有了你的知识图谱,还知道你正在看什么,我们就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提供合适的信息给你。

正如你看到那样,我们正在开始理解图像和视频。Google之所以诞生是因为我们开始理解文章和网页,那么计算机理解图像和视频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核心使命也有着深远影响。

这种深远性无法被低估:通过把搜索的力量带进实体世界,Google实际上大规模地增加了可搜索数据的目标市场,而所有这些数据又添加回这个良性循环里面。但其潜在的好处不仅仅是数据:从二维码到支付,它还成为了与物理世界的交互点打开了众多应用的大门。

我的一个担心是Google正在重复之前的错误:也就是寻求利用一个新产品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把Google Len限制在Google Assistant和Google Photos之内会有妨碍Lens增长的风险。理想情况下Lens会成为自己的app,因此也会成为其他应用的基础,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不要搞错,这些机会没有一个直接类同于Google搜索,尤其是在各自市场的开放性或者实现货币化之路上面。Google Assistant需要你打开app而不是使用内置(尽管Android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会改善),Photos需要下载而不必是默认的照片app,而Lens则是在这两者之上。这跟把Google设置为你浏览器的主页这个简单动作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而后者情况下,使用互联网的人越多Google就赚钱越多。

不过这三款app都依靠Google的优势:

  • Google Assistant专注于变得无所不在

  • Google Photos通过出色的数据和机器学习以更好表现获胜

  • Google Lens正在扩展Google在物理世界的实用性

还有别的例子:Google在VR的关注点是以多个价格点开发一个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跨设备平台,而不是Facebook一体式的高端方案,这对于社交网络来说毫无意义。还有,正像苹果投入于芯片来令自己的消费者产品更出色一样,Google正在投入到芯片来令自己的机器学习更好。

无聊之美

某个转变的顶点发生在2年前的2015 Google I/O大会上。正如我当时指出那样,那场活动其实是一次登台做了两场主旨演讲。

(前一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功能和程序大杂烩,没有统一的愿景,只是感觉Google应该做这个。一个家用的操作系统?当然!一个物联网语言?来吧!Android Wear?我们有应用!Android Pay?显然!Android的愿景?不必了!

这些没有一个有统一的愿景,只是感觉Google应该做这些,因为他们是一家大公司,应该做大事。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次主旨演讲的第二部分就完全不同了。Pichai就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给出了一场冗长、详尽的演讲,并把它跟Google的使命捆绑在一起,风格很像他这次的介绍。在引用了Pichai的独白后我写到:

需要指出的是——这对于主旨演讲来说似乎太长了,但绝对不是废话连篇。不要感到奇怪,Pichai所说的一切正好跟Google诞生的使命有关……接下来的30分钟是出色的:Google Now,尤其是Now on Tap,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而Google Photos看起来也很出色。还有,我可能还要给它加个杀手口号:Gmail for Photos。当你做的正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也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擅长的事情时,说清楚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才认为Pichai“无聊”的开场白其实很棒。现在已经没了早期Google I/O的那种好斗,坚持说Android将会取代iPhone。现在它也没有上周Nadella描绘的宏伟愿景,或者苹果产品发布时的那种兴奋。这里有的是一种确定感,而且几乎是舒适感:Google就是要组织全世界的信息,鉴于Pichai认为未来属于人工智能,尤其是运行于数据之上的机器学习派生,也就意味着Google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在这个新世界里取得成功了。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而言,这都是最好的去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歌的无聊之美
看完谷歌I/O大会,Echo和Siri都沉默了
Google I/O 完整盘点,这才是地球上最「性感」的发布会
深入解读Google Lens
出门问问带你看GoogleI/O 人工智能燃烧了
谷歌手机AI摄像头新进展:能识别名人 还能显示身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