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善救助过程须有慈善精神的传递


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倡导各类企业将慈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慈善组织及爱心人士在对困难群体实施救助时,也应该伴有慈善精神的传递。


慈善不同于政府救助,不仅是一个物质资源再分配的系统,更是一个物质系统与精神系统的统一体,其物质系统原则是不求物质回报,精神系统原则是具有爱心与善意。真正的慈善,需要关注施助者与受助者的精神关联。


对施助者而言,慈善不求物质回报,但却追求精神回报,不论是从助人中获得精神满足还是从利他声誉中获得满足,都希望得到一种精神满足,并需要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动力系统。


对受助者而言,最大的慈善不仅是他们得到多少钱或物的救助。我们不难发现受助者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他们对整个社会和经济进程的参与度相对普遍较低。然而过于重视物质救助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帮助,导致这种物质依赖性反过来会影响他们不会更多地参与社会和经济进程,使得他们继续贫穷。


基于此,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救助,应该以慈善物质救助为保障,以慈善精神传递为重心,通过对受助对象的真正关注和关爱,使他们渐渐有了生活目标和通向这些目标的信心和方法,从而让他们自身充满爱心与善意,意识到自己作为受助者的同时也能成为施助者。所以说,曾被誉为四川“首善”的刘汉和山西女“慈善家”的丁书苗都不是真正的慈善,这种没有慈善精神、慈善动机不纯的准慈善行为,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标签而已。


那什么样的慈善才能持久、才能走的更远呢?


美国救世军是一个国际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组织,是一支“以爱心代替枪炮的军队”,以街头布道和慈善活动、社会服务著称。1880年成立时只有八个人,但他们以尊重生命、满足渴望改变生活的人的心理需求为信念,在无偿救助、传递爱心、引起社会共鸣的同时,倡导受助者也成为施助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终,救世军成长为一个年预算超过20亿美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近340万的超大型组织。


中国台湾最成功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坚持“物质救助与慈善精神合一”的原则,秉承“每个慈善行为后面都有爱的支撑,慈善过程也是爱的链接与感动的过程”的理念,快速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1000多万会员、400多万义工,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慈善组织。慈善在这里不仅是物质的转移,更是一种爱的精神的认同与传播。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必须在捐赠中有爱的给予,并促成爱的流动,使捐赠者与受益人在施助与受助中,相互有爱的链接,共同成长,最终达到爱心与善意的良性循环。



作者:中卫市公益慈善基金会 杨学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善不求回报,只求你有能力时候也去帮助他人…
李光东:慈善不能成为欺诈谋私的诱饵
互联网 公益 为爱心添动力
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燕宝,慈善,基金会,助学,捐建,爱心超市,大病救助,助残助困
中国社会对“慈善”的误区
雷州市爱心慈善会会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