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河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全解读 (2017)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男女人口预期寿命逐年提高,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导致了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商机。
图1  2000年至2015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变化
国际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步入老龄化社会。如图所示,2000年河南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5年人口老龄化率为9.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特点
(i)老年人口数量大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表1  2012年—2015年河南省老年人口数量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老年人数(>65岁,万人)
830
853
884
913
如表,2012年6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有830万人,2013年有853万,2014年有884万,2015年913万人,在4年内老年人口数量增加83万人。据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测算,到2020年,河南省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689万人。
2013年河南省人口发展报指出:在人口总量得到一定控制后,人口结构性问题逐渐成为今后河南人口主要面临的矛盾。2000年到2013年河南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0.86%,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03%,河南省老年人口涨速远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
(ii)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
与200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对比发现,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口内在结构发了改变,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并稳定在17%~18%左右,老龄人口呈现出高龄化的趋势。
表2  2000、2010、2015年老年人口结构分析
河南省2000年、2010年、2015年老年人口对比分析 单位:万(人口),%
2000
2010
2015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老年人口合计
648
100
786
100
913
100
65-69岁
246
37.9
280
35.64
361
39.58
70-79岁
308
47.51
366
46.53
390
42.71
80岁及以上
95
14.59
140
17.83
162
17.71
同时,可以看到河南省现有老年人口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绝对量增幅巨大,从2000年的95万到2015年增加到162万。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是基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和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而大量高龄人口的存在,则意味着照护需求的增加。
(iii)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存在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首先,河南省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
2000 年全省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 5.97%、乡村为 7.49%,标志着农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进入老年型。而 2008 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 8.38%、乡村为 8.72%,标志着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同时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但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
其次,区域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均衡。
2008 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信阳市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 9.8%;漯河市为 9.5%;驻马店市为 9.3%,均达到人口老龄化标准;而鹤壁市的老年人口比重仅为6.5%,还没达到老年型标准。
(iv)老年人口女性化趋势较强
由于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作用,老年人口各年龄组的性别比随年龄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女性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将逐步增加。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中都反映出女性化趋势较强。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小于 100,即女性老年人口数一直高于男性,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性别比更低,历次人口普查中高龄老人性别比最低的时点为 1964年,每 100 名女性高龄老人中仅对应 45.97 名男性高龄老人。郑州市老龄委 2009 年 8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共有 185 名百岁以上老人,其中女性 161 名,男性仅 24 人,长寿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超过八成。
(v)空巢化家庭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比率高、河南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家庭趋势日益明显。在2010年召开的河南省老龄工作会议上,河南省民政厅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目前全省城市空巢老人户达到49.7%,农村为38.3%。
与中国整体的国情相同的是,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预期寿命,与城市人口相比,老年人占农村人口比例更高。
河南省老年人口服务需求及变化
01
老年人服务需求分析
穆光宗将老年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展性需求、价值性需求”。翟德华、陶立群则将老人需求分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个方面。
在所有需求分析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最为清晰的,也是被使用最为广泛的。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老年人在各个层面的需求:生理需求主要为对于食物和服饰等的需求,安全需求为健康长寿和医疗健全,社交和情感需求为沟通交流和互助友爱,尊重需求为受人尊敬、自我实现及老有所为。
图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老年人需求分析
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就可以针对老年人需求设计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下表,从老人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养老机构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表3 老年人需求对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第一
层次
具体内容
老年需求(及具体要求)
对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和性
衣物(实用、舒适、整洁、美观)
有良好的环境,无重度粉尘污染
食物(营养与健康、符合老年人口味、便于吞咽)
住宿(安全,舒适,通风采光良好等)
对房屋的建筑质量和使用年限加以关注;
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空间有一定的要求。
活动空间(有合适的室内和室外活动场所)
室内有公共空间或可改造为公共空间;
有单独的院落。
护理(协助老人生活,帮助减缓身体不适)
第二层次
具体内容
安全需求
对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资源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人身安全
项目周边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项目地无环境污染,如化学污染、噪音污染、光源污染、辐射等;
适老化改造到位,风险防范。
健康保障
周边或者项目本身有相应的医疗资源可保证老人能及时就医(10分钟车程内)
第三层次
具体内容
老年人需求
具体要求
对于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
友情爱情性亲密
亲情
不远离群索居;
希望活的家人的关注和爱护;
与邻里相处和谐;
能够得到子女的经常探望等。
交通方便,便于子女探望;
项目地紧邻刚需市场,周边有较多老年人。
爱情
友情
团体
信仰
老人的信仰;
老人的传统观念;
老人比较忌讳的事项。
无恶性事件发生,如谋杀案等;
无不良声誉,如闹鬼传闻等
02
需求差异决定的养老方式选择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绝大部分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
健康、自理的老人不会考虑养老问题,大多数在进行隔代抚养或旅游放松;
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空巢独居尚有自立能力的老人被定义为“轻刚需”客群,更希望获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不脱离原有的社区环境和社交圈层的前提下,享有带有辅助性质的养老服务;
老年人在高龄独居生活不能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度最高,高龄、独居、非自理老人是刚需人群,更希望获得专业的照护。
选择机构样养老的老人也会因为实际需求而对养老机构有所要求、对服务有所偏好,主要表现为:
老年人普遍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非常重视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功能。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重视交通区位、住宿环境、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而购买养老公寓的除了以上共性因素还包括户型设计,选择较为理性,追求性价比。
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服务项目时偏好于医疗护理、营养配餐和健康养生精神文化娱乐、旅游休闲。
在养老机构功能配置方面,老人对医疗配套、文化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有强烈的偏好。
老人的养老住宅方面的偏好:喜欢多层多而非余高层建筑;选择两居室的人最多;大部分老人喜欢7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
在养老服务付费方式上:选择按月支付或者交会员费的老人居多。但会员费数额较大,多数老人选择会员费等级中的最低支付标准。
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自身观念接受不了、家人不支持、找不到合适的养老机构、经济上不能承受。
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是在高龄独居或子女外出等情况下,目的是为了获取专业的医疗照护、不拖累儿女与同龄好友共同生活。老年人愿意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住在养老机构,享受充满亲情和友情的群体生活。
不同年龄的老年群体在服务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低龄老人更关注养老机构文化活动设施,高龄老人更关心安全保障问题。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退休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高收入、高学历的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文化娱乐和服务品质更为关注。低收入的老年人对服务价格更为敏感。
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01
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
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13个,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10多家,养老床位总数47.3万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得到鼓励支持,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2张。
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截止2015年年底,全省已建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37个,入网老人200多万人,接近四分之一的老人能够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02
养老机构人才培训日臻完善
我省较早启动了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单位为全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为护理员提供免费培训。目前,全省有养老护理员1.8万余人,持证上岗率达50%以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0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助推养老发展
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在此之前两类保险都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也在98%以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完善意味着老年人生病可以报销,有退休金可拿,是对年老风险较大程度的保障。
除此之外,全省8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补贴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针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的政府供养。
但是,河南省目前缺乏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植物人等需要长期照护人群的保障。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对提升老年人养老风险防范能力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至关重要。
04
政府兜底和市场化运作同步进行
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公建民营、PPP等多种方式,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鼓励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提供养老服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逐渐从实际运营者的角色中脱离,更好的担负市场监管、制度制定的职责。
同时,政府兜底责任以更多的形式呈现,如传统的公办养老机构,或者政府购买,民营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或者通过PPP形式使民营资本承担部分兜底责任(政府购买)同时进行市场化运营。
服务市场化和责任明确化同步进行,更有利于老龄服务产业中政府、企业、机构等明确自身定位,责权利对等划分。
05
养老服务政策频繁发布
我省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规划建设推进计划》《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问题
01
城乡差距明显
无论是在政策倾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在民营资本投资方面,农村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
但河南省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旺盛,这使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明显的供需矛盾,城乡差距也相当明显。
河南省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机构养老主要以“乡镇敬老院”组织形态出现,几乎没有民办养老院落户农村,主要承担的是兜底责任,针对三无、五保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河南省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要有慈善幸福院、老年公寓、老年俱乐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形式,利用闲置物业、集体投资改建,在日常运营中资金来源于“群众缴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拿一点、政府补一点”,老人通过较少的缴费享受一些日常服务,帮助解决衣食住行中的困难。武陟慈善幸福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除极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镇开设了居家养老服务,绝大部分村镇的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没有任何认知。
农村老年群体及家庭支付能力缺乏是不能够获得民营资本青睐的根本原因。河南省的农村养老服务无论是在供给数量还是在服务层次、服务程度上远不及城市,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服务需求。
02
内部供给结构性失衡
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发现,愿意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人都表现出以下特征:高龄、空巢、独居、失能或半失能。
老年人在高龄独居生活不能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度最高,高龄、独居、非自理老人被人为是刚需人群。而民营养老机构在刚刚进入老龄服务业时,大多数不愿意为刚需老人提供服务,希望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吸引自理或活力老人入住。活力老人恰恰是养老机构入住意愿最低的一类人群,这种供需上的错位使很多民营养老机构面临入住率提升困难、经营难以为继的窘境。
03
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协调
政府办养老机构负责“三无、五保”老人兜底,民办养老机构负责市场化运营。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公办养老机构三家,其中郑州市老年公寓床位150多张,远不能满足兜底老人需求,民办养老机构100家左走,自理老人收费一般在2000-2500元之间,普遍收费区间在1800-6000元左右。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群体不符合进入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也难以支付高额的民办养老机构费用,处于“公办住不进、民办住不起”的尴尬境地,养老问题难以解决,这类老人是急需关注的群体。
04
养老观念短期难以转化
“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和社会群体关系割裂使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方式。
我们在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社会角色分配都会发生变化,并且每个阶段各个角色的重要性有所不同。这基于三个假设:①人的精力总和有限,对于社会交往的需求也是有限的;②人的社会交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并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各自分配着稳定的比例;③一般人对被动的重构社会关系持有消极抵抗的态度。
在老人的观念里,养老机构人为的割裂了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使他们处于一种更为孤独的境地。因此,大部分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对于子女来讲,出于敬老、孝老的想法,大部分子女不希望家中老人的晚年在养老机构度过,同时在反对将父母送入养老机构的被调查者中都选择了“考虑周围人的看法”,换言之,社会舆论压力是子女不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老年人不选择机构养老深受着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但也不完全是观念问题。“9073、9046”的提出一方面适应老年群体养老方式选择的心理要求,同样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难题的解决也需要老人开放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05
高端运营人才与基层护理人才双缺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可,没有职业荣誉感,同时劳动强度大、护工心理压力大、风险点较一般工作较多,因此基层护理人才缺乏,大部分护理人员为40、50人员,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而护理学校毕业生流失率高。基层人才缺乏是所有养老服务提供者共同面对的人才困境。
事实上,现阶段大量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民营投资者抱着对未来市场的看好和对行业宏观前景的认可,在没有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项目定位的基础上,盲目投建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在开业后缺乏了解老年群体、擅长管理运营的运营人才和销售人才,致使机构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或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现阶段人力市场上,养老服务业运营、营销人才需求远大于供给。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现阶段的的老龄服务业面临的是人才的全面缺乏,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06
政策缺乏有效落实
尽管2006年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出台一系列好的政策,养老机构在土地供应、政策性低息贷款、水电气暖、通信、有限收视、床位补贴等方面享有政策优惠。
但事实上,除了免税优惠以外,其他大多数政策都未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河南省养老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仅一例,床位补贴、建设补贴限于“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水电气暖等具体政策落实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切实有效执行。
政策难以落实也是很多民营资本持观望态度,不愿意进入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落实需要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出具可执行的实施细节以解决落实难题。
发展建议
实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促进民办养老事业发展。
做好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工作 ;进一步出台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详细政策;加强管理,规范养老事业发展 。
关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制度公平。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的现状需求与展望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养老机构的实践探索
王石谈万科养老地产
关于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作模式的探索——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养老要科学界定政府与家庭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