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何要考社工证?证书的意义有多大?

出处:《社会学了没》 作者:李明令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4批取消了211项职业资格。这使得原本考到这些证的人大呼“可惜”、“不公平”,更引来许多网友拍手叫好“只需留点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认证,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已被取消的11种职业资格证书

1社会评价——你有证不?

  证书的意义有多大?在此我们引入社会学家布迪厄的一个观点。布迪厄把文化资本分为三类,其一是身体化的形式,如内在秉性;其二是客观化的形式,如古董;其三是制度化的形式,指的是由合法化和正当化的制度所确认的头衔、学位、证书等。而职业资格证书,就被视为一种制度型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稳定又牢固,且可以转为经济资本,高含金量的证书尤其能提高拥有者的身价。所以与其说资格证书是在证明某种能力,不如说它是劳动者拥有求职底气的砝码。这就是证书的信号功能,而这恰恰是社会评价的后果。

  证书被认为与能力挂钩,具备职业资格的人才更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鉴定你的最便捷又有效的方式,就是看你有没有持证;一个人想向他人证明自己有某种技能,拿出一本证书,比说什么话都来得有信服力。你想当医生,没有医师证没人会要你;你想当注册会计师,没拿到注会证书是不可能的

  社会评价原本只是一种态度,但常常变成支配生活的一种话语权威。证书只是能力体现的一种形式,但因为认定部门(单位)通常是政府或“国字头”协会(组织),它们的权威性会让人相信鉴定合理、测试科学,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然而证书往往演变成一种单一的评价尺度,浮躁社会下对这种形式的重视,超乎以往。社会对资格证书的认可,既让用人单位把不少职业的第一门槛设定成“拥有某证书”,也让劳动者产生“考证是正确的”、“考证是必须的”等对证书的崇拜心理,甚至会让部分人产生“拥有证书,就业就没问题”的过度信任和依赖心理。


考证热

2社会屏蔽——没证就没办法一起玩

  “你想进入某种职业,就必须拥有某种资格”,在各位看来,这可能是非常合理且现实的准入规则——持证上岗。在劳动分工极细的现代社会,“资格认证”是权威部门对劳动者某项能力的鉴定,是保证从业者专业性的必要举措。然而资格证书对应着劳动分工中的各项职位,也就决定着谁可以进入这些职位,谁不能进入这些职位。所以,资格证书其实是“排他”的,某种职位的获得,被局限于证书拥有者的狭小圈子里。

  按照新韦伯主义分层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帕金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屏蔽”。与该职位相关的回报,获得资源、机会、财富、荣誉等的可能性,都被垄断在具有某种资格的圈子里,并相应地屏蔽了其他人的介入。医生、律师等职业的专业要求严格,社会认同度高,但只有经过筛选的人员才有资格去从事这类工作,更重要的是,也只有这些人员才配享受该类职业带来的待遇和社会声望。帕金认为,专业化本身就是社会屏蔽与社会排他。通过考试,限制进入者的资格;通过设立门槛,限制进入者的人数,以这样的办法来保障这些职业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见,所谓的职业资格认证,既是在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服务,更是以一种世人认可的合法手段来保障一部分人的利益。职业资格成了另一种身份标签,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拥有这种资格,有意无意地自成一个团体;其他人则被划到另外的部分,各自有自己的“团体”,享受着各自的利益。而每一次职业资格考试,其实是在筛选新的进入者,越好的职业,门槛越高,竞争越大。


带证找工作

3考证功利化:考这么多证有卵用?

  学者潘云华曾调查过江西省七所高校的学生,结果发现,大学生平均考证次数为2.90次,平均每人考证费用726.35元,平均目标拿证个数为4.15个;有52.7%的被调查者表示,考证是因为“就业压力”;65.6%  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考证的作用只了解一点点。此外,南开大学“百项工程”课题组对国内1800名在校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9.3%的学生打算或已经考证,考过证的学生人均参加1.95门职业资格考试,平均每天花费2.36个小时用于备考,考证平均花费达1512.5元,66.1%的学生希望考证能增加就业机会。

  职业资格证书被当成求职的“敲门砖”,许多人尤其是大学生对它趋之若鹜。证书确实能提高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有的证书如律师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建筑师证等都能给求职者带来不错的就业机会,然而也有一些证书,专业相关性并不高,考试突击一下就能拿到,能力并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许多学生选择考取的。当前的大学生处于就业市场上的弱势位置,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而容易加深他们对考证的未来收益的期待,为了避免以后被动,只好现在主动。多数人并不确定“持证”与能力是否相关,但是抱着“多张证书多条路”、“艺多不压身”、“先考考,指不定就有用”等未雨绸缪的心态。可是大多数学生的考证动机是增加就业筹码,考证依旧“应试化”,渴望付出小而收益大,失去了对大学知识的价值性信任,而转向追求看起来更“有用”的证书。


北大“晒证女”展示考取的各种证书

4考证的异化:要办证不,包过、包真

  对证书价值的异化。发证方既是监管者,也是收取报名费、编写教材、组织培训的获益方,这样尴尬又富有操作权的身份使得有的部门抓住了“考证经济”的利益链条,不科学地滥加资格认证的职业数量,刻意细化各种职业技能,莫名其妙地把许多不需要特地认定的职业技能也加上去,出现职业资格许可“量”的乱象。许多证书并不能真正反映能力,结果部门“为设证而设证”,报名者“为考证而考证”,导致证书的总体含金量降低。这是认证部门行业权力滥用、片面追逐利益、过度理性化的结果。

  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异化。于1994年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是在鼓励劳动者通过考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但现在却从“提倡”变成“必须”,从“引导”变成“诱导”。比如一个装饰管理师,被细化成“装饰材料管理师、装饰资料管理师、装饰施工管理师、装饰质量管理师”,原本“一证一岗”,变成“一岗多证”;有的职位根本不必要考证,从业者却被硬性规定要配备指定资格证书。这些无疑是在挤占劳动者精力和金钱,需要资格认定的职业过多,反而会提高入职门槛,增加入职难度,妨碍劳动者求职、任职。

  拿证合法性的异化。我们只是劳动力市场中微不足道的个体,只能被迫接受行业规则,可有的人会投机倒把,有的认证机构监守自盗,于是出现“花钱买证、办证”的现象。选择拿证的捷径,看似是目的合理的行动,但其实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和灰色利益,反映出资格认定部门的管理漏洞。


办证刻章业务

5结语

  近来职业资格证书的部分取消引起了公众关注,也引来了社会舆论。在这符号消费占主流、形式评价居主导的时代里,身份样式的生命周期一直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含金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什么是电工
从事建筑行业这么多年,搞清楚执业资格、职业技能的区别了吗?
电工证怎么考? 初级电工证怎么考?中级电工证怎么考?高级电工证怎么考?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职称证书有什么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