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二)

本篇为第三章《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金灭北宋之战)的第五篇。讲述了金军轻而易举突破黄河天险,第一次兵临东京城下,已退位的宋徽宗逃亡东南的经过。本篇有6011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第三章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金灭北宋战争)

(五)、金军兵临城下,徽宗巡幸东南

十二月末,正当北宋的政治家们在“新老交替”的政坛上“又哭又闹”的时候,北宋的军事家们也在这个灾难性的月份里,出够了“洋相”!让我们看看驻守黄河大桥的宋军中央劲旅都干了些什么?

1、大桥不守,天险尽失

十二月二十二日,奉命防卫浚州北桥的梁方平,率领四万禁军离开了汴京,这一队人马在胡子宦官“军事家”的带领下,经过了漫长的七天行军,终于“艰苦”的走完了从汴京至浚州的一百里路。

如果这个世界上那支军队的行进速度,可以用“蜗牛”来“赞美”的话,那麽此时的宋军绝对“当之无愧”。但是无论怎么说,这支“蜗牛”部队,在二十九日傍晚,终于还是通过了“天成桥”来到了黄河北岸的浚州。对指挥官梁方平而言,能够带领一支四万人军队,在自家土地上徒步“开进”一百里,在元旦前夕,平安到达目的地,无论如何也算一个不小的“成就”

这天晚上,“拉练”总指挥梁方平,为了庆祝这个好日子,在军中摆起了酒宴。宴席之上,美酒佳肴自不必说,更有歌舞助兴!一时间,歌姬舞娃,袅袅亭亭,轻舒歌喉,低垂红袖。好不热闹!

在浚州前线的宋军官兵,他们“白日放歌须纵酒”,没有人考虑打仗的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金兵也许还离得很远很远。1125年大年三十,浚州前线的干部战士在金军不断南下的噩耗中,天天款待着自己,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几天以后,这支“吃吃喝喝”的“蜗牛”部队,终于把自己也变成了那道著名的“法式大菜”,被端上金人的“盛宴”。

正当浚州守军不作战备,纵酒行乐之时,又有一支宋军部队滑稽亮相了。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上台的宋钦宗命殿帅何灌领步骑两万协防黄河。在出征这天,皇帝的侍卫马军向首都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马戏”。

这些好不容易,才爬上马背的健儿们,有的紧紧地抱住马脖子,有的死死地拽着马鞍子,在颠簸的马背上,失去平衡的他们,被吓得面色苍白,为了不从马上掉下来,“骑马难下”的他们被迫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同马儿“较劲”的过程中,他们瞪着双眼,喘着粗气,嘴上不断吆喝着,被累得满头大汗。

所有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些宋朝骑兵同志们,似乎是第一次同他们的“马儿”亲密接触。在新年前夕,在东京街头,能看到这些马背上的“ 洋相”,即使是最穷困,最没有幽默感的市民,也都被这些“新鲜”的“行为艺术”逗笑了。在唐朝,即使“素面朝天”的女孩子都会骑马,而三百年后的这群宋朝小伙子们,居然会被这些美丽的“马儿”们,折腾得“心力憔悴”!

历史似乎总爱和中国人开玩笑,因为在许多时候,你分不清楚,它究竟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

十二月底,金军郭药师先遣兵团驰抵黄河,女真人惊奇的发现,不仅驻防浚州的宋军毫无戒备,连那座黄河大桥也完整无缺的保留了下来。郭药师将侦察的结果飞报邯郸,宗望立即派“四太子”完颜宗弼(兀术)领主力精骑突袭浚州。大批女真骑兵昼夜疾进,犹如旋风一般卷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汤阴几乎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就被金兵攻陷了。宗弼毫不停留,率军全力压向浚州,意图尽快的夺取那座黄河大桥

1126年春节之后的第二天,黑压压的女真马队突然掩至浚州地界,整日里饮酒取乐的宋军,做梦也没想到金兵来的如此迅速。宋军仓皇弃城,四散而逃,金骑一路向南驰射冲杀,宋军大溃,不复成伍。此时,无数宋朝败兵拥挤在“天成桥”上,大批军马互相践踏,局面失控,早已一片混乱。驻扎黄河南岸的何灌一见情况危急,下令立即烧毁大桥。滑州境内的宋兵奉命将“圣功桥”(浚州大桥南段)点燃。河面上出现了一条长达两千余米的火龙,熊熊烈焰夹带着滚滚浓烟直冲天际,连那个惨淡无力的冬日,都被大火笼罩得黯然失色了。这时“天成桥”上尚未过河的数千名宋军,被“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得焦头烂额,士兵哀嚎着,战马嘶鸣着,纷纷落水。即便有少量宋兵逃回北岸,也随即被掩杀而来的女真铁骑斩杀殆尽。

入夜后,这座刚刚建成十年的浚州大桥,在一片火焰中化为了灰烬,冒着烟气的残桩焦木连同无数的死人死马,带着一层白霜,顺水漂浮在河面上。经过一个下午的焚烧与屠杀,黄河北岸宋军梁方平兵团四万人马全军覆没,黄河南岸的何灌兵团,已连夜收集败兵向汴京方向撤退了。此时,开封以北,西起河阳(孟县)东至大名的数百里黄河天堑上,再没有一个宋朝守兵了。冰冷浑浊的黄河水面上,只剩下那些大桥铁索,孤零零地在凄凄的夜风中瑟瑟发抖。

元月三日早晨,金军准备渡河。自从1115年浚州大桥竣工后,浚州逐渐失去了渡口的作用,城内艄公与民船日渐减少。女真人在浚州城内,刮地三尺只搜集到能够承载六七人的渔船十余条和几艘稍大一些的民船。这个船队运力非常有限,一次只能航渡百余人。而对五六万急于渡河的金兵而言,他们所能凭借的工具只有这些。

为了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金军将百余名精锐骑兵编为首批航渡的突击部队,用于“第一波次”抢滩上陆。当金军第一波“突击队”乘船即将驶抵黄河南岸的时候,预想中的激烈抵抗根本就没有发生。在船上的女真骑兵们,突然发现南岸居然没有一个宋朝士兵。这个“奇怪”现象,大出金兵意料之外。他们不禁嘲笑宋人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能渡哉?

但是嘲笑总归是嘲笑,由于没有宋军抵抗,金军因此在黄河南岸从容地开辟了登陆场,航渡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金兵不分昼夜抢渡黄河,船队在河面上,日夜不息,往来穿梭,一批又一批的骑兵被陆续运抵南岸。连续五天,金军数万骑全部渡过黄河。宗望率金骑不等步兵集结随即南下,大量金兵随渡随行。金军打乱建制,无复行伍,尾随宋朝溃军之后猛冲猛打,一路向开封挺进。

大江大河流域抗登陆作战,自古以来,就是败多胜少。因为在丧失了对岸稳固的战略支撑点的情况下,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水面力量封锁控制主要航道,就无法判断敌军准确的登陆地点与主突方向。很容易被敌人一点突破,全线失利。然而这次宋军的失败,显然不是失败在判断不明上,而是失败在丧失斗志上

2、精骑闪击,兵临城下

由于黄河南岸的宋军主动撤防,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使原本渡河条件并不充分的女真人,突破了宋朝重兵驻防的黄河防线,攻陷了河南重镇滑州,并推进到汴京的接近地。

对这些行动迅速、装备精良的入侵者而言,侵略即将成功,汴京就在眼前了!

1941年10月“台风计划”实施之前,“老希”给疲惫不堪的德军打气,“再努把力,到莫斯科去过冬!”而对1126年1月份的金军而言,侵宋战争打得如此“逍遥”,犹如在宋境内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如果他们“再努把力”,不仅可以到开封“去过冬”,而且还可以到开封去“欢度元宵”了!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元月初,渡过黄河的金东路军先遣兵团,在郭药师的引导之下,向北宋首都快速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下滑州,越封丘,向南挺进一百余里,如入无人之境。一月五日,金军前锋突骑逼进到了首都外环,攻占了汴京西北郊的牟驼冈。此地是当年药师入朝与道君皇帝打马球的地方,也是国家天驷监所在。这个地方为首都西北高地,冈坡如沙碛,三面临水,其中豢养良马两万匹,豆料草谷,囤积如山。金军四处掠夺,获得大量的战马饲料,虎狼之师,兵威更盛!

一月五日,大量的郊区居民举家疏散,纷纷入城避难。鉴于形势严峻,刚即位不到十一天的宋钦宗同宰执大臣紧急磋商后,决定留守开封。同日,汴京宣布戒严,这是北宋建国一百六十六年来的第一次。自公元945年,耶律德光的军队撤离汴梁以来,一百八十个春秋过去了,没有哪支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能够跨越黄河天堑, 突进到这么深远的中原腹地。

赵宋百年家国,琼枝烟萝,汴梁风月,不识干戈。而如今,在凄厉的北风中,北方的狼真的来到了家门口~~!

金东路军渡河迅速逼近开封的消息传入宫中,“风流天子”宋道君可就坐不住了。早在去年十二月金兵入侵之初,宋徽宗对金朝还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金人败盟入寇,无非是垂涎中原财富罢了。他当年与金太祖指天为誓,互约盟国,墨迹未干,历历在目,“海上之盟”的政治基础还在。虽然完颜阿骨打刚去世,其弟完颜晟即位不久,也不能这么快就推翻先皇帝与宋朝的盟约,因此宋金关系并非没有转圜的可能。二十二日,宋徽宗命通直郎李邺出使金军,表示愿意求和,李邺请求拨帑金三万两,作为贿赂金方大臣之用,道君首肯。

可是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童贯携金人宣战檄文入宫觐见,道君这才“醒过味儿”来,原来,此次金军南侵,远没他想得那麽简单!金兵南下,就是向他问罪的!既然金人伐宋的理由,主要是针对他的,就不是用黄金能够“摆平”的了。再者,金人诏书中,口气强硬,没给他留任何余地。由他出面与金朝和谈这条路,其实就堵死了。

3、巡幸东南,乞食于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宋徽宗不得不想想“退身之策”了。此时的宋徽宗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面装病“内禅”;一面策划逃跑~~

对于宋徽宗内禅逃跑“动一动”的计划,朝中群臣心知肚明。已经内禅的宋徽宗,卸下了包袱,早不是“有权天下重”而是“无权一身轻”了。被金兵吓破胆的他,巴不得退出领导核心,交出全部权利,以便尽快成行。十二月底,他借口去毫州烧香,准备先走一步,逃之夭夭~~

正月二日,宋钦宗正式下诏,公布了太上官家将于今春贞元节前后,赴毫州太清宫烧香还愿的消息,并选派蔡攸、宇文粹中为恭谢行宫使,为道君东幸作准备。既然朝廷对外发布的消息是“东幸烧香”,那麽还需“假戏真唱”,必要的仪轨还是要讲的。同日,太史为道君占卜,认定初四是黄道吉日,上皇可以启行。道君早等不及了,烧香选吉日,逃跑无需吉日,跑得越快越吉利。道君可是个聪明人,审时度势,轻重缓急,他分得清楚。

靖康元年正月三日晚间夜漏二鼓,宋道君一行乘夜色,偷偷离开汴梁大内,出津通门买舟东下,仓皇出逃。随行的有太上皇后、皇妃及一部分王子帝姬,扈从官员只有蔡攸及宦官、卫士等数人。由于道君半夜出逃,朝廷指定的侍从官事先未得任何讯息,多数都没有随行。道君真不愧是个大政治家,不仅装病装得像,逃跑也逃得出神入化~~

一个星期前“已无半边”的宋徽宗,此时“边瘫”突然好了。一出汴梁城,道君两耳不闻天下事,一门心思往南跑。

徽宗本来是乘船的,此时正值寒冬时节,汴河水浅,船速较慢,道君坐的心焦,下船改乘肩辇,谁知肩辇也走不快。徽宗嫌慢,于是舍了肩辇,在河边寻到一艘搬运砖瓦的帆船搭乘。这一个晚上,道君为了逃之夭夭,换来换去,没少折腾。由于行色仓猝,出门时不暇就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了,只得向船家处讨得炊饼一枚,与皇后等分而食。一个堂堂天子,竟然落魄到向老百姓乞食的地步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徽宗“东幸烧香”搞得跟“逃难”一般,真是狼狈不堪,此时风流天子已无半点风流之态了!

宋徽宗的画

小船行至雍丘(河南杞县),因时值隆冬,河道枯涩,水浅不能行舟。徽宗舍舟乘骡,朝雎阳(河南商丘)方向飞奔,此时天色蒙蒙亮,远处传来鸡鸣。滨河有一小市,村民睡得正酣,唯独一个姥姥家亮着灯,竹扉半掩。道君走乏了,想歇歇脚,遂拍门而入。四十三年来,除了微服出游,赴樊楼幽会李师师外,这是他第一次深入老百姓家里体验生活。

老婆婆与道君闲聊起来,问起了徽宗的姓氏。徽宗曰“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见到前“国家元首”如此幽默自谦,身边的警卫战士不禁哑然失笑了。徽宗环顾众人,自己也笑了。老婆婆给道君进酒,徽宗起身接过酒杯,喝了一口,复传爵与众卫士。老婆婆将道君引到里屋,拥炉取暖,又添加了炭薪,好让徽宗释袜烘趾。

经过短时休整后,道君一行又连夜驰骋数百里,次日平明时分抵达南都商丘,在馆驿中略事憩息,补充了衣被之类,又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骑骡登程。宋徽宗“兵贵神速”一口气向南狂奔数百里,直到符离(安徽宿县符离集),才登上停泊在泗江上的官船。船行至泗上(江苏盱眙西北),徽宗登岸至江边集市上买鱼,道君很会买东西,老想压低鱼价,买鱼人不干了,与徽宗一行发生了争执。鱼贩子不识道君身份,有眼不知“赵官家”,看道君的样子,白白净净像是个官人,便呼道君为“保义”。(宋代武官分为54级,保义郎为第49级。)徽宗天皇贵胄,自小养尊处优,活了半辈子,还没有人叫过他“保义”呢!太有意思了!一时大为开心,买鱼归来,回到船上仍兴致勃勃,不仅诗兴大发,赋《临江仙》小词一首:“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卖就船鱼。

道君就是道君,即使落魄逃难,也离不开人文情怀。道君逃难之余还能“吟诗”;天祚流浪途中不忘“狩猎”。道君与他当年的盟兄天祚,一个能文,一个尚武。北天祚,南道君,女真不出,谁与争锋?真是一对“绝代双骄”!

宋徽宗的画

徽宗一行将至盱眙,蔡京、童贯、高逑、宇文粹中等人,才慌忙赶来护驾。童太尉以三千胜捷军扈从渡河,护卫船队向维扬进发,高太尉则率禁卫军留于泗上,控扼津渡,以防金兵追袭。徽宗一行抵达维扬时,当地父老力谏车驾不可渡江,而徽宗不听,执意南下。徽宗过长江浮桥时,卫士恐流落道路,多愿随行,他们手攀船舷,痛哭不已。童贯喝止无效,嫌他们妨碍行程,令亲军放箭射之,一时间中箭者,多达百余人。而这种场面,端坐在车驾中的宋徽宗是看不到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徽宗渡扬子江至镇江府,郑皇后并未随行,仍停留在扬州。道君在流离之余,仍逍遥不已。过完上元节,他在镇江行宫召见江南诗人曾空青,特命乔贵妃出来相见。他得意地对乔贵妃说:“汝在京师时,每次问到曾三,便是此人,特命汝一识耳。”又命乔贵妃赐给“曾三”价值连城的七宝杯。

国家都到了这步田地,他还悠哉游哉,几只蝴蝶逍遥缠绵呢!前面的光,就是飞蛾的尽头,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要“春梦绕胡沙”了~~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即使隆冬时节,也无北方肃杀之气。徽宗驻跸行宫两月有余,生活精致讲究,满有情调!每日花费银钱六千余缗,一月费用二十万贯,穷奢极侈,乐不思蜀!

正当道君在镇江啸傲湖山,怡然自乐之际,在千里之外的中原,汴京保卫战打响了。汴梁城下“铁骑满郊畿”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厮杀~~
注释:

(1)钦宗有关道君“东幸烧香”的诏书,参见《靖康要录》

(2)道君入民宅一事见 《挥麈三录》。

(3)泗上买鱼一事,见《鸡肋篇》卷中(徽宗微行估人胡为保义)

(4)召见曾空青,见《挥麈三录》卷2(徽宗宣曾空青至行宫)

(5)“春梦绕胡沙”是徽宗被俘之后所作《眼儿媚》词中的句子。2006年6月10日后再无更新。

(6)徽宗巡幸江南的奢侈生活,参见汪藻的上奏札子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一)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三)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四)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五)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六)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七)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八)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九)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不是傻,联金灭辽,北宋亡。连蒙灭金,南宋亡。宋你是怎么想
北宋之亡新论:看错历史形势,导致错误决策
北宋放弃夹击辽国,而选择联辽抗金,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靖康之变,由那场海上之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诞生
如果北宋没有联金灭辽,南宋没有联蒙灭金,它们还会灭亡吗?
《水浒传》中的东京八十万禁军,在北宋末年究竟还有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