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形写神,以神寓意:史达祖《双双燕》鉴赏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史达祖是南宋中期著名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生于汴京。一生事迹见诸史传者甚少,只知道他曾为宰相韩惋胄堂吏,深得重用,韩伲胄被杀后,他也随之贬死。留词集《梅溪词》。

史达祖工于咏物,其《双双燕》被誉为咏物词之绝唱。一般而言,咏物词极难写,宋张炎《词源》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也说:''咏物,至词更难于诗。'

史达祖这首《双双燕》,因难而见巧,既写出了燕子的特点,最后又由燕子写到闺中的思妇,从而做到了咏物而不滞留于物,成为咏物词中的上乘之作。

这首词歌咏的对象是燕子。燕子历来广受欢迎,是我国文学里的传统题材,很多诗词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最有名、流传最广的燕子要数刘禹锡的怀古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词中,它轻盈的身态也经常出现,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怡似姬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苏轼《少年游》);'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赵估《燕山亭》);'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张炎《解连环·孤雁》)。

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燕子,主要和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有关。据说,燕子是多情而怀旧的。民间就有'燕子归来寻旧垒'的说法,晋朝人傅咸在其《燕赋》序文中说:'有言燕今年巢于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看来,燕子的确是怀旧而多情的。除此以外,它还有很多寓意,如它总是在春天飞回来,人们便认为它代表的是春意,是春的使者、春的象征。更重要的一点是,燕子有'双飞'的习性。中国人最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如鸯鸳、比目鱼、并蒂莲、连理枝、双飞蝶,等等,都是文人抒怀用得最多的意象,人们把成双成对的东西看做是吉祥完美的象征。史达祖专门创造的词牌《双双燕》恐怕也正是从燕子双飞的习性来考察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著名的咏燕之作。

前三句并未直接写燕子,而是暗示燕子的出场。首句'过春社了'点明其出现的时间是在春天的'社日'(即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第二句'度帘幕中间'写燕子快速飞过的样子,'度'即飞渡,'帘幕中间'暗示这户人间的富贵。第三句应该是燕子的感觉,'去年尘冷'意思是说去年的旧巢积满灰尘,冷冷清清。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这户人家还像去年一样冷冷清清、毫无人气。那到底住还是不住呢?接下来的两句'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写的是燕子选巢的一幕。'差池'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一般用来形容燕子飞翔时两翅参差不齐的样子。想要飞入旧巢,但又想另筑新巢。'相'是仔细地看。把雕花的屋梁和绘有图案的屋顶看了又看,还是没拿定主意,所以两只燕子不停地在屋梁之上嘀咕。贺裳《皱水轩词筌》: '常观姜(夔)论史(达祖)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他非常称赏这一句。的确,'软语商量不定'把燕子拟人化,贴切地写出燕子择巢的徘徊之状,把燕子在做巢前的呢喃叫声,真实地呈现出来了。上阕结尾两句'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再度展现燕子飞翔的轻盈姿态。看来,燕子决定还是选择住旧巢,但旧巢需要衔泥修理一下,所以从花梢之上飘然飞过,在红色的花丛上飞出一道翠绿色的暗影。燕子在春天里开始它忙碌的生活。

下阕紧接着上阕的意思来写燕子'衔泥筑巢'。'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竟夸轻俊'意思是说燕子飞过长满花草的小径,找到了湿润的长有芹草的泥巴,叼着它忙着回去筑巢。一前一后相互贴着地面飞过,就好像是在向人们夸示自己的轻盈俊俏。'芹泥'出自杜甫《徐步》'芹泥随燕嘴'。贴地而飞,是燕子的习性,是为了捕捉地面的虫子,并不是故意为之,但'竞赛''夸美'的写法把燕子的动作写成故意如此,就更富有生机了。接下来,'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写时间到了柳色变淡、花色变暗的.傍晚时分,燕子带着一天的劳累飞入鸟巢。'看足'两字写尽双燕游春之乐,还暗含'只管自己快乐,未顾他人忧伤'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贺黄公谓姜(夔)论史(达祖)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合黄公矣。'贺裳赞美'软语商量'句,认为'柳昏花暝'描绘不够深入。王国维却不同意贺裳的看法,认为'柳昏花暝'才是写得最好的,认为'软语商量'是'画工',只是把燕子的特点'画'出来了;'柳昏花暝'则是'化工',即造化生成,它的境界要高于画工。对于王国维的这个认识,我们要结合这首词的最后几句才能充分体会到。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燕子归巢之后,睡得既安稳又香甜,但它却把别人托给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给忘记了。原来,从南方飞回来之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带回来一封'芳信',但它们只顾自己双宿双飞,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害得闺中待信的少妇愁损了双眉,每天倚栏远望。思妇的痛苦是由燕子延误'芳信'所造成的,而燕子延误'芳信'的主要原因是'红楼归晚',而晚归的原因是它们'看足柳昏花暝',前后关联紧密,'柳昏花暝'四个字不只是单纯的写景,也是燕子的感受,'看足'二字又大有玩赏、把玩之意,于是,这句就不光是写景的句子,还有强烈的情感蕴涵其中,它比'软语商量'这一单纯的动作描写更富有情味,所以王国维认为它是'化工'之作,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最好的咏物词,往往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即不能只停留在'形似'层面,还要求'神似'。但要想达到'神似',必须如王国维所说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巧妙之处在于,词人并不满足于对燕子外在形象的描写,而是将人生情怀注入其中,既写燕子择巢时的徘徊之状如'软语商量不定',又写燕子归巢后的安逸之情如'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巧妙地把燕子定位为信使,并由'芳信'引出寂寞的思妇。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这首词被称为绝唱,原因不一而足,但其中的两点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借形写神'。本词采用第三人称,一反以人为主体的写词常规,从旁观者的角度,以燕为主,而让人成为陪衬,红楼思妇的愁苦,倒成了燕子自由、幸福生活的反衬。这样写非常利于写出燕子的外在形态、动作行为以及幸福心理。卓人月《词统》:'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高手。'是也。

第二,采用寄托的艺术手法'以神寓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说到底为的是抒情,无论是快乐的燕子,还是孤单的燕子,无非是词人心情、际遇的写照。因此,托物言志是咏物词的落脚点。从全篇来看,燕子的迁徙生活是如期进行的,冬去春来,毫不失约。而人,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偏安江南的统治者,却似乎生活在'不归'的悲剧中。从这点来看,本词也似乎包含着某种对人生的感喟和寄托。史达祖在《双双燕》中寄托了什么寓意呢?这个问题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据邓廷桢《双砚斋随笔》载:'史邦卿为中书省堂吏,事韩伲胄久。嘉泰间,伲胄亟持恢复之议,邦卿习闻其说,往往记之于词。如《双双燕》……大抵写怨铜驼,寄怀毳幕,非止流连光景、浪作艳歌也。'又据陈匪石:'如以寄托言,则红楼归晚以下六句,讥不思恢复,宴安鸠毒之非,喻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微而显,志而晦。'这一切,词人并未明言,而是让所咏之物自己来'言说''表现',故《双双燕》一词充满意蕴,余味不绝。

全词用字生动准确,前后关联讲究。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还相'字是星相之相。'四个虚字层次清楚,一层又一层地把燕子的细微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写燕子用'相并',写思妇用'独凭',用燕子的双栖双宿来反衬思妇的孤单寂寞,这些巧妙的处理被王士祯评价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花草蒙拾》)。所以,史达祖的《双双燕》是不可多得的咏物词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赏析
【宋词三百首】史达祖《双双燕·咏燕》欣赏
宋代一位词人写下一首燕子词,词意唯美动人,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双双燕词牌格律及名篇集锦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