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秦岭有金丝猴栖息地,其实《山海经》里就提到了

陕西秦岭有金丝猴、雪鸮,还有红河谷 《山海经证真 》(总第19期)

(前言 作为一个陕西人,《山海经》研究到这里,第19期才谈到自己的家乡。虽然周围很多亲人老乡朋友要求尽快发布关于陕西的内容,但是研究有本身的逻辑顺序,加之我素来没有地域观念,是全国一盘棋,世界是地球村,所以一直按部就班地研究和发布。现在终于到了家乡陕西关中一带,那份乡情是无以言表的,所以我格外仔细,生怕搞错。虽然我生长在陕西关中,成年之后求学工作都在外地,对于秦岭中的山水其实是陌生的,只有多年以前匆匆登上过华山一次,那么多的山水只是纸上得来。所以在此要提醒各位亲友、乡党高邻,如果哪里说的不对,尽管批评指正。待到疫情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我当回到家乡,和诸位一起进入秦岭登山临水,实地考察求证。)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按,此“华山”即今“秦岭山脉”,“华夏”、“中华”得名之源。

钱,读“剪”音,本指农具,见于《诗经》。后来铸币模仿其形,故亦曰钱(读“前”音),“赵铲形币”之铲即此钱。根据下文方位距离推断,钱来之山应即河南最高峰海拔2414米的三门峡灵宝老鸦岔垴,此山在自然地理上是华山东尾,隔双桥河谷与崤山相对。在《山海经》里显然此山属于“西山”即“西部的山”,而“崤山”则属于“中山”即“中部的山”。在当今行政区划上此山划归华中地区的河南三门峡灵宝。可以说《山海经》里的划分(即归于西部地区的陕西渭南潼关)比当今行政区划还显得合理。此山大的方位就是华山东尾与刚拐过弯的黄河相会,所谓河华之险即此。历史上中国东西交通的咽喉锁钥函谷关、潼关即在此一带。】

钱来之山:灵宝老鸦岔垴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

有鸟焉,其名曰螐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

【按,濩水是渭河入黄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即今陕西渭南潼关的禁沟河,从南往北流经潼关古城和秦东镇,汇入渭河尾再共入黄河。古代修筑的“禁沟十二连城”,即禁沟西岸绵延三十里有十二座烽火台的防御城墙。此河沟发源于秦岭蒿岔峪口也叫“秦岭沟”,即所谓松果之山。】

松果之山:潼关蒿岔峪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 ,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按,即陕西渭南华阴的西岳华山。在近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很难准确测量高山的实际海拔高度,其实连海拔的概念都不可能建立。只能用几何学的方法大致测量相对高度。我们现在知道华山南峰海拔2155米,最险峻知名度最高的西峰2083米,相对高度大致在1500米左右,显然没有五千仞(一仞七八尺)这么高。】

太华之山:西岳华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㻬琈之玉。

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按,即今渭南华州少华山1664米。】

少华山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

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

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

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按,符禺之山应即今草链岭2646米,是华山山脉的最高峰。

符禺之水应即华州遇仙河(或石堤峪河)。

此处原文可能有脱漏,草链岭南麓的洛水之源缺失。

这种葱聋兽即鬣羚。】

符禺之山:草链岭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

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

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按,石脆之山应即灞源镇华岔村西白石岩一带,灌水即北流之山溪,禺水即今灞河。即灞河东源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应即是华山山脉的西端,狭义的秦岭东端。灌水即灞河东支,当今认为的正源。但是《山海经》原书认为正源是在西的辋峪,即下文之招水。】

辋峪,让人想起王维在辋川的作品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鳢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其阳多箭䉋,兽多㸲牛、羬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按,英山应即秦岭山脉中蓝田县王顺山一带。

禺水即东来之“灞河”,招水即辋川地图亦标“灞河”。可见,书中此处以北流之辋川-灞河为干流,东来今之主流为支流。关于河流上源主流支流的判断,由于历史上发生的地震等原因,会导致河道位置、流量的改变,所以古今对河道源流的认识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

英山:蓝田王顺山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按,竹山即即今西安市区正南的秦岭山脉终南山2604米。

竹水应即终南山北麓源出的潏河。

丹水即今丹江,丹江干流发源于陕西商洛商州区秦岭主脊-海拔近2000米的凤凰山东南侧,西北接终南山东南麓。】

终南山的名气很大,但是《山海经》里就叫竹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按,浮山即西安西南方向的秦岭山脉首阳山2719米。】

浮山:首阳山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按,羭次之山即秦岭主峰太白山拔仙台(亦作八仙台),海拔高达3767米,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最高峰。拔是超拔的意思,就是超过仙人的意思,并不是用手去拔拽。

漆水即今黑河,漆最常见的颜色即黑色。黑河有南北两大源流皆发源于拔仙台。北支发源于拔仙台东侧,向东又折向南流,称红水河;南支发源于拔仙台南侧的第四纪冰川湖泊二爷海。

南北河谷即历史上即著名的傥骆道所在。

——此处名“嚣”的兽,即金丝猴。禺即普通的猕猴。因为金丝猴与普通的猕猴相比,更善于飞跃攀援,投是投身飞奔的意思,不是投掷东西。当今这里有陕西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善投:善于飞身腾跃的金丝猴

——冬天能看到夏天“蛰伏”的“橐”鸟,就是雪鸮,状如枭即猫头鹰。雪鸮不可能一足,是原书作者看图说话误解的缘故。这是一种迁徙的旅鸟,夏天并非蛰伏,而是在西伯利亚高纬苔原地区生活,冬天飞往相对温暖的中纬度地区。】

橐?雪鸮。人面?是有点像哦

一足的雪鸮?《山海经》作者往往看图说话,看不见就以为没有

羭次之山:太白山拔仙台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按,时山即太白山汤峪河源太白山“一脚踏三县”,逐水即今汤峪河-清水河。逐或训为豚、遯,就是指野猪或者野猪奔逃,或当时野猪多聚于此天然温泉一带。】

眉县太白山汤峪源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按,此“南山”为狭义,应即今秦岭山脉太白山西岔以及再往南的跑马梁,广义的“南山”则是整个太白山甚至秦岭。对于关中而言,整个秦岭都在南边,每个时代因为政治中心不同,南山也所指不同。此处正北即是岐山周原;前文的终南山正北则是丰、镐、长安;“海外南经”也有南山,显然是指嵩山,则是以洛阳为参照。由此可以推断本文反映的观念为岐周甚至先周(即夏商时期并非天下共主而是普通一族的周人)时期,即周文王作丰(沣滨之都)之前,时代上为商代及之前。东进沣、滈之后,就有了当今的终南山,本应叫中南、仲南,可以理解为“第二南山”或“中间的南山”,因为东边洛阳以南还有个南山(崧高、嵩山、中岳),后讹为“终南”,解释为在西安一带往南最远就到秦岭,实在太小看古人的眼界和胸怀了。秦在西府的中心是凤翔雍都,在岐山西北方向,而且远离秦岭,不知道在当地肉眼能否看到秦岭。总之,此处的南山正对的是岐山周原,告诉我们反映出来的是岐周甚至先周时代的认识观念。

太白山红河谷

此丹水即今陕西眉县营头镇的红河谷,亦名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在太白山跑马梁以北的西岔,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红河谷是攀登太白山的重要古道。

以上三山都在今秦岭山脉太白山中,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没有书中这么大,当然书中的距离也不可能是直线距离,而是当时登山的实际里程。】

太白山赤峪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

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按,大时之山即宝鸡市区以南的玉皇山2819米, 涔水即宝鸡市区以南的清姜河或清水河。清水即石沟河,入西河,入褒河,入汉水。南北河谷即历史上著名的褒斜道所在。】

大时之山:宝鸡玉皇山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

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按,此嶓冢之山历来争议最大,旧说以为指汉中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此山并无北流之水,而且也不是向东南方向流,可见此说欠妥。

《禹贡》:嶓冢道漾,东流为汉。漾水是汉水的上源。结合上下文,嶓冢之山似应为留坝县紫柏山2610米。因为对于河流源头的认识古今往往不同。比如长江、黄河。此处汉水亦是如此。一般认为嶓冢山是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显然不符合此处的诸多条件,比如没有北流之水。这里既然说汉水东南流,可见并非当今认为的汉水。而是发源于紫柏山的沮水、黑河等北来支流。

嚣水即发源于紫柏山而北流的东沟河等小河,汤水即嘉陵江上源支流。】

嶓冢:汉水之源,汉中留坝紫柏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按,即今甘肃天水小陇山麦积山,海拔约1700米,相对高度只有142米。然而如一块巨石矗立,古人以为天帝宫廷,故称“天帝之山”。】

天帝之山:甘肃天水麦积山,佛来之后成了著名石窟

换个角度看,麦积山像不像天帝所居?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臯涂之山。

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

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

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

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

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如。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按,即今西秦岭大拉梁、岷峨山一带,甘肃陇南长江黄河分水岭的一段。也是秦长城的西端起点临洮(临于洮河拐弯处),即今岷县,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蔷水即洮河上源一支,诸资之水即向西汇入黄河的洮河主流;涂水即白龙江一北支,集获之水即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

臯涂之山:甘肃西秦岭岷峨山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

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按,即今甘肃临夏、合作之间的太子山、莲花山。盼水即牛津河,此赤水即大夏河。】

此黄山非彼黄山,临夏莲花山、太子山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

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麢、麝。

其鸟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按,即今青海西宁以南的拉脊山,或作拉鸡山。鸓鸟即石鸡亦即嘎拉鸡,拉鸡山以此得名。所谓两首四足,是因为图上画了两只鸟。】

拉脊山,拉鸡山?

拉鸡山的拉鸡就是嘎拉鸡、石鸡,这里的鸓 鸟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

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按,騩山即青海湖东岸的日月山。即西海即青海湖。凄水即今倒淌河。】

騩山:青海湖边的日月山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

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按,华山是主宰,用太牢则是天子之礼。羭山即羭次之山即拔仙台,是秦岭之中真正最高的山峰,就是主峰。说明当时人们虽然没有准确的测量手段,但是仍然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西山”里程,与当今里程差距不大,根据华山与少华山距离80里,而当今为60里,推算为每里375米,恰好是现在一里的75%也就是3/4。然而“南山”、“东山”部分明显没有这么长。“西山经”2975里与“南山经”2950里几乎相等,可是实际首尾直线距离则相差很远。“西山经”从河南灵宝到青海湖东岸约1000公里,而“南山经”从胶东半岛昆嵛山到鲁西东平湖约为600公里,虽然原书是曲线的实际里程,而这里只能计量对比直线距离,实际路线的弯曲程度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大概也能对比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南山”、“东山”的一里只相当于“西山经”的60%左右,则相当于现今之里的45%,就是225米,不到一半了。其中“东次三”各海岛之间的水行距离更小。其他部分的长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晋代地学专家裴秀就说“惟有汉代《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他认为之前的地图没有比例尺和标注方位,标注也不完备,不能作为实际依据,基本上是一棍子打死了。其实就《山海经》的文字内容来看,我们已经发现还是相当精审的,至于当时的“山海图”我们无法看见不能评价。但不是说没有问题,比如这里各部分的里程明显不一致,笔者初步推测可能是由于当时各地或各诸侯国的长度单位不同甚或地图分率(即比例尺)不同导致差异。而且“西山”部分里程常带二里、七里这样的尾数,与其他各部分都是整十数甚至整百数大不相同,可见“西山”使用里数较为严格,也更为准确。而“西山经”显然属于“秦”政权的范围,因而笔者怀疑秦人尤其可能是秦代人在统一之后,将楚国典籍“山海经”里关于秦地内容的里程全部重新修改过,即没有用其他各部分的“夏里”(姑且这么称呼,有似历法上的夏正、周正、秦正),而是改为“秦里”。目前只是推测,并未证实。待本研究(目前已完成19期,包括“海外四经”全部,“山经”中的南山、东山及本文西山第一卷)完成之日,相信一切都会水落石出,那个时候自然会得到最终的定论。】

壮丽神奇大秦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一
《山海经》解密:西山经开篇不凡,秦岭十一山见证了沧海桑田
《山海经》之西山三经
有山有水|西安周边可以爬山玩水的地方
几千年都找不到的招摇山,被我找到了。其实就是秦岭“太白山”
甲骨文新释读70——文字地理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