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脱离时代生活的诗是悲哀的——略评冬季无花七绝《塞上曲》之一
userphoto

2023.01.09 湖南

关注

诗人是为时代而生,无论哪一个诗人都不可能逾越他所处的时代,这是诗人的宿命。同样诗歌合为时而作,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时代的诗歌。如果一首诗脱离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现时环境,那么注定这样的诗没有生存的土壤,必然陷于空穴来风、不明所以之境。诗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诗是不可想象的,也注定是悲哀的……

网名为冬季无花的网友侯先生工于七绝,自认其七绝“差可比肩王昌龄、李白,略胜杜牧、刘禹锡、李益”,事实是否真如作者自己所言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头条诗词大伽驶向一江秋所推荐的几首七绝来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恐怕恰如其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冬季无花的七绝【塞上曲】之一:

《塞上曲》其一

雪花飞入雁门关,明月千山更万山。

落尽梅花何处在,随风一夜到长安。

译文:

一个冬天的夜晚,雁门关突然下起了连天大雪,白茫茫的一片,雪花漫舞蔚为壮观……

极目远眺,此时关河内外明月朗照,万里山河到处都沐浴着月亮的清辉……

大好的明月之夜,不知道家里头是不是也是这般风景?不知何时何处何人吹起了【梅花落】,笛声辗转、缠绵悱恻,那撩人的声音划破了关河内外的夜空,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

晚风吹起,那悠悠的笛声竟然一夜之间飘到了长安城。

起句:雪花飞入雁门关

以【雪花】起兴破题,点明此时的塞上【雁门关】正下着大雪(着力渲染戍边战士思乡的那种环境氛围,很好!)

承句:明月千山更万山

在首句描景的基础上进一步状写【雁门关】的景色:关河内外明月千里。此句单看意境渲染非常棒。但作为【承句】而言必须与首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互承接。显然,这句不仅承接不上,却恰恰表达了相反的意思,明显不通!为什么?雪花都已经飞到雁门关了,肯定雪下得非常大。所以,无论如何此时天上断然不会有明月!这是生活的常识。因而此句明显犯了生活上的常识性错误。试想想,一边是大雪纷飞,一边是明月千山更万山,这样的情形能同时出现吗?

转句:落尽梅花何处在

转句应在起、承两句的基础上【转意】,然这里的【落尽梅花】自何而来?从何而起?前文毫无铺垫出现得非常突兀。

合句:随风一夜到长安

在转句的基础上收束全篇,表达了戍边战士对于家乡的无边思念之情。表达效果非常完美值得肯定。但是,这一句中的【长安】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长安系六朝古都,完全属于【古诗中的意象】,它相对于古人而言表情达意非常好,但是放在当代,它与今天戍边战士思家又能有多少关连呢?显然,脱离了时代背景难免不合常理。

总体评价: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雪花】、【明月】、【梅花】的意象相当的丰富。虚实交叠,意喻丰富,三者都寄托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但一首完美的诗不管是写实或是写虚,都必须行文一致,不能够为诗而诗,否则就会一味地堆叠【意象】。此诗前三句意象的过度“堆叠”反而使整首诗显得杂乱无章,各写各句,意思毫无关联,就像打麻将一样【十三不靠】,你究竟想要说什么,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让人不明所以,给人一种无以适从的茫然感。

反观唐人高适的名篇《塞上听吹笛》:

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人家的主题就非常明确:塞上听吹笛。

笛横处,那悠扬的笛声【梅花落】曲和风的吹送下【一夜满关山】

同样是写雪和明月,但人家就处理得非常好,【明月】是在【雪净】后出现的。并没有违背生活的常理。诗中的【梅花】很明显是指【梅花落】曲子,而非实指梅花,上承明月夜戍楼间的【羌笛】。条理与脉络非常清晰。

其次,诗中的【梅花】到底指什么不得而知,如果是实指则不伦不类,为什么?

自古以来就有【塞北梅花少,江南美女多】 塞北:指长城以北的地区。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即使不畏寒风的梅花都很少见;江南风景秀丽,因此多出俊美女子。

若是虚指则应该是指笛曲《梅花落》。唐人高适有名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诗句。那么问题来了,今人戍边在边关,即便是再思念家乡,也断然不会想起【梅花落】曲,要吹要唱充其量也只会想到【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想家的时候】等今人歌曲,谁会想起千年以前的【梅花落】呢?说句不谦虚的话,【梅花落】的歌词到底是什么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取古人意写今时事未免牵强附会、差强人意、不伦不类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此诗今意何在?有时代感吗?全是古代诗歌意象,这首诗说得客气一点是高仿,说得生硬一点就是偷句。高仿唐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而且照葫芦画瓢都没有画好,东拼西凑弄得貌似有韵,徒有其形,似是而非,实则毛病百出:

【大雪夜】竟然冒出个【明月】来,还【明月千山更万山】;况【梅花落】曲从何而来不得而知,毫无铺垫出现得非常突兀。该诗到底是咏古还是咏今就更加不好说了。

这首诗给人的总体印象:貌似有韵,读来无感!语言与表达手法过度地模仿古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照葫芦画瓢,得其形而亡其实。诗言志或抒发情感,而作者自己的志或情表达在哪?失去了今时的况味,缺失了自己的情感,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诗有的只是臆想绝不是好诗!事实上这样的诗只能是:似马不是马,似馿不是馿,成了“骡子”。所以著名书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难道不正是这样的道理吗?

【塞上曲】之一修正稿:

胡天雪净角声寒,明月千山更万山。

笛管悠悠征客泪,风吹一夜到乡关。

(新韵.八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暗香如沁】惟有千山明月里,一灯照得五更书
读懂韦庄七绝10首
朝进《冬季如诗吟雪梅》七绝四十一首
七绝诗·登千山 【旧照重题】
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飞花
振波浪清立体诗探 (实践篇) 雁门关外寻辽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