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十二种题材全解析
userphoto

2023.02.26 湖南

关注
★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是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抒情感怀诗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例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2)比较重要的两种意象是:一是象喻性意象,即具有暗示性的意象。这类意象形式简洁单一,内蕴恒定,具有象征比喻意味,有一种历史的传承性,表现了某种人格色彩的内涵。如:梅花,象征坚贞、不怕挫折、冰清玉洁的精神品质。另一类是描述性意象,多以一个或以上的诗句为单位,在对外物的描述中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思。因为不是一个单独的词语了,已扩展到了句子层面,所以要把一句或多句读完意象才得以生成。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单一个“桂花”“春山”,看不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意。只有把两句读完,我们才知道:夜晚,在幽静的春山,桂花悠扬地飘落,诗人非常的闲适。于是就表达了一种悠然闲逸的情思。
再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寂、凄凉的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3)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  ②突出背景或环境  ③营造气氛  ④创造意境 ⑤以景衬境(山水田园诗运用最多,以动称静,乐景衬哀情) ⑥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⑦奠定情感基调
2、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如下: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例如,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雄奇瑰丽---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如李白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朦胧渺远---景物描绘亦真亦幻,不可极尽其态,又妙处无穷。情感往往多变。如李商隐 《锦瑟》诗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空灵高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苍凉悲壮---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
清新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例如,杜甫 《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宁静恬淡---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例如,白居易《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多有体现,如《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凄凉冷落----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例如,柳永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描述性意象鉴赏常用到的四组意境主题概念
宏阔:苍凉悲壮、雄浑壮阔、雄奇瑰丽、辽阔深远、空灵高远等
细腻:缠绵悱恻、幽静、闲适、宁谧、朦胧渺远、清新明丽等
热闹:热烈、繁华、喧闹、欢快、绚丽等
清冷:暗淡、凄清、寥落、萧条、萧瑟、荒凉、冷寂、 渺茫等
3、语言风格类术语
形容语言风格、特点的常用词:清新脱俗、行云流水、平易亲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自然天成、明快、含蓄蕴藉、简洁凝练、绚丽多彩、质朴、沉郁顿挫、清新自然、淡雅、华丽等
★古诗的分类
(一)按诗歌的内容分为:
送赠离别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思乡念亲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等等
(二)按语言形式分为:古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
(三)按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包括直接抒情,借景、人、事物的描述的间接抒情)。
(四)按表现手法分为:
浪漫主义诗歌: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诗歌: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揭露黑暗,表达批判,不满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体裁
1、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古风,一般指唐朝以前出现的诗歌。其表现形式一般自由开放,不受多种格律约束。古体诗的句式不限,可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也较宽泛,可平可仄,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就广义上而言,古体诗包括乐府诗、楚辞、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诗中的句子无一定规格,可长可短,短句可一字,长句可十字以上,如李白《蜀道难》)、歌行体(由古乐诗发展而来,常兼用杂语,多以七言为主,为便于抒情、叙事,有时还插入散文句式和语气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狭义上的古体诗则单指五言和七言古诗。
2、律诗
律诗,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初,又叫近体诗。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其名称按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即三、四两句)和颈联(即五、六两句)要求前后句对仗(即对偶)。全诗总共四个韵脚,首句可押韵,亦可不押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律诗以首句不押韵的为正格,押韵的为偏格。律诗的平仄规则从排序的角度可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两句口诀概括,也就是说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管,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符合规则(即平仄相对)。律诗除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外,还有六言律诗等。
3、排律
排律指长篇的律诗,一般为八行以上。排律包括五言、七言两种。排律的格律要求与八行律诗基本相同。排,即排比。他的体式是按照八行律诗的形式,一联联排比下去,实际乃八行律诗的延续,除首句两联不对仗外,其余部分不管多长,统统要求对仗。
4、绝句
绝句原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早在南北朝和古乐府中出现过。到唐代时,成为一种诗歌体裁,每一首四句,是近体诗中体制最小的一种。绝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中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等。
5、词
(1)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一般与内容无关。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其中 “赤壁怀古”是标题,揭示该词是怀古咏史类题材;“念奴娇”是词牌,不关内容。
(2)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三者的区别在于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中调在五十九至九十字内,长调是在九十一字以上。
6、散曲
散曲在金元时代兴起,与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必须用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如马远致《越调·天净沙·秋思》只含“天净沙”一曲,是小令。再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它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常考的古典诗歌
1、山水田园(写景)诗
① 写山村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赞美山川景物,表达喜爱之情。
②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隐居山林),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看透世事)。
2、送赠离别诗
① 与友人(物)的深厚情感(依依惜别之情)(或壮别,或伤别)。
② 友人离去后(或自己离开后)孤独寂寞之感(伤别)。
3、边塞诗
① 写边塞景物和戍边生活,抒发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颂。
② 写边塞景物和戍边生活,抒发戍边之苦、思乡之痛,表达对战士的同情,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国破家亡,妻离子散)。
4、感怀诗(怀古咏史诗、怀人诗)。
① 追慕评价古人,或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漂泊流离),或抒发胸怀与抱负(建功立业,壮志犹存)。
② 在昔盛今衰的(古迹)对比中抒发家国之悲或世事无常的感慨(感伤兴衰);表达时势变迁的沧桑之感(物是人非,借古讽今)。
③抒发思念(思乡怀人)之情;虚拟家乡亲朋对自己的思念。
5、咏物诗
托物言志:①抒写理想与情操;②批判不良社会现象。
6、哲理诗
包含生活的哲理,以宋代哲理诗为代表。其显著特点就是既有诗歌的特征,又有哲理的内涵,两者有机融合、高度统一  。例如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学会用术语鉴赏
1、表达技巧有几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反语、双关、借代、用典、排比、对偶、通感
表达方式
主要有:
①描写:包括白描、工笔、细节、动静、正侧、点面、虚实、远近、声色、明暗等
②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
艺术手法
①体现情与景(物)关系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触景生情
缘情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托物寄意)
②描写类手法有:包括白描、工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
③其他手法:比兴、象征、用典、对比、先抑后扬、渲染烘托(衬托)、讽喻(借古讽今),等等
行文章法
卒章显志、叠词叠句、首尾照应、铺垫、过渡、问答,倒装(因果倒装、成分倒装、反客为主)
详细分析:
(1)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诗人借沙鸥自比,把孤苦伶仃的自己比喻为茫茫天地之间那一只孤独渺小的沙鸥,形象地表达了他老病交加而飘泊无依的伤感。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孤帆远影碧空尽”,用“帆”代“船”。如“朱门酒肉臭”,用“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项羽兵败乌江的历史必然性。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其中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寄寓着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反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排比:把内容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一气呵成,增强气势,使内容集中,起强调作用。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包括谐音相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属谐音相关。
◆比兴。“兴”是先说其它事物来引起所要写的主要事物。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说鸟鸣,再写下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诗句表面上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实际上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
(2)艺术手法
①描写手法以及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反衬(以动衬静,以美景或乐景衬哀情),视觉(俯视、仰视),触觉,听觉、嗅觉、味觉
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③情与景(物)的关系: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明心迹,表达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法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④常见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古诗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衬托: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使要刻画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的事物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反衬包括以动衬静,以乐(美)景衬哀情,等等。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即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指诗中对标题或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浓郁的深秋景象渲染出江边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
六、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
梅花 (坚贞、不怕挫折、冰清玉洁)              松柏 (高洁 、坚贞,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
竹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风骨 )       莲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
蟋蟀(准备冬衣怀念征人)                 鸿雁 (借指书信,表达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杜鹃鸟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蝉   (高洁)                            柳   (惜别怀远)
丁香  (愁思或情结)                     芭蕉  (孤独忧愁)
草    (比喻离别的愁绪)                 梧桐  (凄凉悲伤 )
鹧鸪鸟 (离愁别绪 )                     猿啼  (悲伤)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春水 (比喻愁思)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羌笛 (喻指边塞征夫的凄切之情)
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月老 (媒人)
秋水 (喻指眼睛)                       三尺 (指法律)
杜康 (酒的代称)                       鸿鹄 (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秦晋 (两姓联姻)                       婵娟 (月亮)
红豆 (爱情信物)                       月亮——思乡念亲
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比翼鸟、连理枝 (比喻恩爱夫妻)
泰斗  (比喻杰出的可作榜样的人物)      梨园  (戏曲艺人)
高山流水 (借指知音或乐曲高妙)         哀鸿  (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  (代指书信)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豆蔻  (女子十三四岁)                  献芹   (谦称赠人薄礼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投笔   指弃文从武。
柳营   指军营。                       请缨  (比喻杀敌报国)
逐鹿 :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问鼎 : (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执牛耳 :(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捣衣”(行为类意象):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斜阳(夕阳、落日):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长城  :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五柳 : 隐者的代称。
东篱 : 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七、诗歌鉴赏常见问答格式:
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诗词表现手法略谈
【尖子生辅导】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归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