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阅读——以小见大
userphoto

2023.04.02 湖南

关注

小说阅读——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又称小中见大,或称小题大作。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

一、典型例题

(一)整体分析
《岭上无战事》王筠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①小题材表现大战争,用夫妻重逢小题材来表现抗美援朝大战争;②小人物表现大群体、用李八里、王翠兰等小人物来表现志愿军大群体的精神风貌;③小情节表现大主题,用夫妻谈论战争小情节来表现和平需要战争保护的大主题;④小环境表现大背景,用黑云岭小阵地来表现志愿军作战大背景;⑤小细节表现大现实,用黑云岭战士住山洞、衣服生虱、夜盲眼、缺水等小细节表现志愿军战斗生活艰苦。

(二)定向分析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
《四世同堂》是一部鸿篇巨制,老舍先生却用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对一些寻常百姓的描写,反映出北平陷落时整个民族的风貌。请以本文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①预备挂旗的李四爷等人,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者。②听日本广播的老二瑞丰代表了讨好日本侵略者的意志不坚定者。③想走不能走的瑞宣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厌恶、不合作却又无力抗争的人。④愤然出走的瑞全代表了以实际行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反抗的人。

二、文本及其他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岭上无战事  
王筠
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山下的敌人没动静,除侦察机偶尔从云缝匆匆一过,炮不鸣,枪不响,“黑老鹄”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稍一放晴,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因大雨阻隔,阵地上快要断粮。山上修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汽油桶,几场大雨后,蓄水设备装得满满当当。
李八里没想到王翠兰跟着上来。“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黑云岭经常遭敌人炮击轰炸,流血死亡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有“油挑子”光顾,但与黑云岭比,安全系数大得多。上来了不能马上把她撵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高兴,自从告别山下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刘他们,又是好几天了。王翠兰说:“俺前些日子做梦,又梦到你挂彩。你说我咋么光做这样的梦呢?”李八里说:“啥么好梦不做,就做瞎梦,瞎做梦!”“唉,”王翠兰轻轻叹了一口气,“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佬,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远跑朝鲜来,不来朝鲜,俺们也不会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八里嗔道:“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都没有!”
照明的油是柴油,烟气大油烟味重。昏黄的灯光飘忽不定,山洞里忽明忽暗。远处的火把将近处的景物照亮一片,不大的洞口接纳着微弱的天光。战士们知道营长的老婆上来了,都离得远远的,尽量留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八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蛆。”王翠兰说:“蛆没有,虱子还能没有?”确实有虱子,大虱子小虮子都有,衣缝间,毛发里,随便一翻就一串串的。天气好没有敌情的时候,战士们就坐在太阳底下脱光衣服,把缝隙翻出来,大拇指对着大拇指,挤得虱子啪啪响。大家还开玩笑说是“革命虫”。王翠兰说消灭虱子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将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李八里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王翠兰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虱子是治疗队工作,你当营长的不支持?”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没啥,咋么烧开水?”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虱子,亏你想得出来!”“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王翠兰动手来解李八里的衣服扣子。李八里躲避着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
这时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他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咋么弄吧。”孟正平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为什么送给养还带来一袋松针?王翠兰说:“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有,不少呢。”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孟正平也不管李八里同意不同意,就安排战士们照着王医生吩咐去落实。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熊,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王翠兰捏着李八里鼻子给灌下一碗绿汤水。李八里尝过美国咖啡,觉得这个松针绿汤水比美国人的咖啡还难喝。
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时候。五六只大铁桶架在洞口附近燃烧,蒸腾的热气让潮湿的山洞变得温暖。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吹他的喇叭,马先生教他的书……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李八里说:“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揍得满地找牙,以后再见你就客气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我能碰到你啊?”王翠兰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了。这欢笑驱散了他俩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故人已去,活着的还要战斗。王翠兰说:“这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
王翠兰一直觉得喇叭刘没有死。他咋么能死呢?在老家皖北灵璧,但凡碰上吹吹打打的喇叭班子,就会有喇叭小刘活灵活现的模样,李八里也是如此。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鲜元山五老里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夜敌机“油挑子”来捣乱。王翠兰给两孩子起名:李援朝、李抗美。
(选自2020年9月9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黑云岭阵地大雨后飞瀑流挂、云遮雾罩的景象,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又为后文夫妻战地重逢渲染了气氛。
B.王翠兰是营长李八里的新婚妻子,她关心丈夫安危,痛恨美国入侵,盼望着抗美援朝战争早日结束,是一个向往和平生活的女战士。
C.孟正平询问王翠兰后,吩咐战士烧开水去虱,安排炊事班煮松针水,这热火朝天的煮沸场景描写,给小说增添了一抹温馨生活气息。
D.小说没有描写敌我双方生死博杀的残酷画面,而是聚焦战争间隙的生活场景,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想表达其内心的反战厌战情绪。
8.请简要分析小说末尾一段的作用。
9.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D
8.①表现王翠兰对同乡战友的怀念;②表现王翠兰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③补充交待相关人物关系;④凸显并深化小说的主题:和平幸福是用战斗和牺牲换来的。
9.①小题材表现大战争,用夫妻重逢小题材来表现抗美援朝大战争;②小人物表现大群体、用李八里、王翠兰等小人物来表现志愿军大群体的精神风貌;③小情节表现大主题,用夫妻谈论战争小情节来表现和平需要战争保护的大主题;④小环境表现大背景,用黑云岭小阵地来表现志愿军作战大背景;⑤小细节表现大现实,用黑云岭战士住山洞、衣服生虱、夜盲眼、缺水等小细节表现志愿军战斗生活艰苦。
【答案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表达其内心的反战厌战情绪”错误,描写生活场景目的是表现官兵们乐观主义的革命情怀。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创作意图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王翠兰一直觉得喇叭刘没有死。他咋么能死呢?在老家皖北灵璧,但凡碰上吹吹打打的喇叭班子,就会有喇叭小刘活灵活现的模样,李八里也是如此”可知,结尾段记叙了王翠兰对喇叭刘的怀念之情,表现王翠兰对同乡战友的怀念。
由“她还记得洞房花烛夜敌机'油挑子’来捣乱”可知,王翠兰结婚时还有美国敌机前来空袭,而王翠兰忘不了这一幕,表现王翠兰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
由“在老家皖北灵璧,但凡碰上吹吹打打的喇叭班子,就会有喇叭小刘活灵活现的模样,李八里也是如此”可知,结尾段交代了王翠兰与李八里的关系,因此结尾段补充交待相关人物关系。
由“王翠兰给两孩子起名:李援朝、李抗美”可知,王翠兰给孩子起这样的名字,意在纪念这场战争,也告诉读者今天的幸福是用战斗和牺牲换来的,结尾段凸显并深化小说的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分析“以小见大”中的“小”指的是:文本的小题材,人物身份的普通,描写的细致入微等,然后分析这些“小”的地方表现了什么大主题。
由文本可知,文章记叙了王翠兰不顾丈夫当初的嘱托,偷偷上黑云岭看望丈夫的故事,因此小说通过记叙夫妻重逢这样的小题材来写抗美援朝大战争,这是小说以小见大的表现。
由文本可知,小说描写记叙了李八里、王翠兰、喇叭刘等小人物的言行、命运,从而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大群体的精神面貌,如“天气好没有敌情的时候,战士们就坐在太阳底下脱光衣服,把缝隙翻出来,大拇指对着大拇指,挤得虱子啪啪响。大家还开玩笑说是'革命虫’”“王翠兰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了。这欢笑驱散了他俩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
由“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打完?早着呢!”“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揍得满地找牙……”等可知,文章通过记叙夫妻谈论战争小情节来表现和平需要战争保护的大主题。
由“黑云岭经常遭敌人炮击轰炸,流血死亡是家常便饭”“照明的油是柴油,烟气大油烟味重。昏黄的灯光飘忽不定,山洞里忽明忽暗。远处的火把将近处的景物照亮一片”等可知,小说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黑云岭这样一个小阵地发生的故事,来表现志愿军作战大背景,这是小环境表现大背景。
由“确实有虱子,大虱子小虮子都有,衣缝间,毛发里,随便一翻就一串串的。天气好没有敌情的时候,战士们就坐在太阳底下脱光衣服,把缝隙翻出来,大拇指对着大拇指,挤得虱子啪啪响” “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因大雨阻隔,阵地上快要断粮。山上修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汽油桶,几场大雨后,蓄水设备装得满满当当”可知,小说详细描写了黑云岭上战士们捉虱子、治疗夜盲症的细节,表现志愿军战斗生活艰苦。这是小细节现大现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的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庚子年,我们可是挂过!”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
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
“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文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祁老太爷和天佑是安分守己的买卖人,他们的举止言谈都毫无掩饰地露出他们的本色。瑞丰受过教育,而且有点不大看得起祖父与父亲,所以他拼命往文雅、时髦里学。可是,因为学的过火,他老显出点买办气或市侩气;没得到文雅,反失去家传的纯朴。老三瑞全是个愣小子,毫不关心哪是文雅,哪是粗野。
在思想上,他与老三很接近,而且或者比老三更深刻一点。所以,在全家中,他只与老三说得来。可是,与老三不同,他不愿时常发表他的意见。这并不是因为他骄傲,不屑于对牛弹琴,而是他心中老有点自愧——他知道的是甲,而只能作到乙,或者甚至于只到丙或丁。举个例说:在他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早已知道什么恋爱神圣、结婚自由那一套。可是他娶了父亲给他定下的“韵梅”。他知道不该把一辈子拴在个他所不爱的女人身上,但是他又不忍看祖父、父母的泪眼与愁容。他替他们想,也替他的未婚妻想。想过以后,他明白了大家的难处,而想得到全盘的体谅。他只好娶了她。他笑自己这样的软弱。同时,赶到他一看祖父与父母的脸上由忧愁改为快活,他又感到一点骄傲,自我牺牲的骄傲。
他几乎没有任何嗜好。黄酒,他能喝一斤。可是非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决不动酒。他不吸烟。茶和水并没有什么分别。他的娱乐只有帮着祖父种种花,和每星期到平安影院去看一次或两次电影。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作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作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瑞丰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牯辘石头。“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 !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

1.《四世同堂》是一部鸿篇巨制,老舍先生却用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对一些寻常百姓的描写,反映出北平陷落时整个民族的风貌。请以本文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①预备挂旗的李四爷等人,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者。②听日本广播的老二瑞丰代表了讨好日本侵略者的意志不坚定者。③想走不能走的瑞宣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厌恶、不合作却又无力抗争的人。④愤然出走的瑞全代表了以实际行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反抗的人。
2.小说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作者对瑞宣的介绍评价和对北平遭受蹂躏的悲愤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对瑞宣的介绍评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下文瑞宣的选择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合理。②对北平遭受蹂躏的悲愤抒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痛惜和愤慨,更能打动读者。③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这些介绍评价和抒情,更能体现作者的倾向性,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答案解析
1 . 本题考查小说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首先要感受到'大',本文的'大'体现在北平陷落这个宏大的背景;其次要分析'小',本文所写的都是北京城里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把一些寻常百姓的生活放在北平陷落这个大背景上来写,体现北平陷落对寻常百姓的生活的影响,就是以小见大。
由'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庚子年,我们可是挂过!',可知预备挂旗的李四爷等人,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者;
由'老二瑞丰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可知听日本人广播的老二瑞丰代表了讨好日本侵略者的意志不坚定者;
由'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可知想走不能走的瑞宣代表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厌恶、不合作却又无力抗争的人;
由'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可知愤然出走的瑞全代表了以实际行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反抗的人。
2 .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叙述方式的能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人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文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他明白了大家的难处……自我牺牲的骄傲''他几乎没有任何嗜好。黄酒,他能喝一斤。可是非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决不动酒。他不吸烟。茶和水并没有什么分别。他的娱乐只有帮着祖父种种花,和每星期到平安影院去看一次或两次电影',对瑞宣的介绍评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下文瑞宣的选择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合理。'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对北平遭受蹂躏的悲愤抒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痛惜和愤慨,更能打动读者。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这些介绍评价和抒情,更能体现作者的倾向性,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7年初冬不甘蛰伏的汉奸 北平在歌功颂德 石家庄忙着宣抚
闪小说创作谈之一:以小见大   文/程思良
老舍临死前,想到了他,一个内心极其矛盾的男人
《我们的五经富》091五经富儒士的“云”
刘半农去世前留下诸多谶语
《金瓶梅》中的警世通言:珍爱生命,远离美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