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军精锐一战皆亡,安史之乱中唐军最大败笔
userphoto

2023.04.15 湖南

关注

大家好,这里是用RTS要塞作为辅助沙盒带着大家回顾古代战役,直观的看到战役经过的栏目。

今天我们要说的战役,是唐朝安史之乱中最大的一次败仗,灵宝之战。

这一战,唐军损失了十八万军队,中央军还剩下的部队基本被连锅端了。自此之后,大唐由盛转衰,开始完全失控地向着深渊前进。

但是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安史之乱中,歼灭掉唐朝十八万大军的这支叛军,总人数不过区区一万人。

用一万人吃掉了十八万人,这真的是可能的么?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一场大唐军事上重大的失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灵宝之战

公元756年6月

战役双方:

唐军:

主帅:哥舒翰

人数:24000人

组成:14000唐军重步兵,8000唐军重骑士,2000精锐弩手

叛军:

主帅:崔乾佑

人数:10000人

组成:不明,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着大批的弩手,抛石器械,精锐骑兵与步兵,应该就是正常的唐军军种配置

-------------------------------------------------------------------------------------------------------

首先照惯例,不废话,我们先看看这场战争开打的时候双方的军阵配置和地形环境:

唐军阵型

叛军阵型

我们会发现,在图中仅仅看到了两万多唐军,不是说好的十八万人么?难道又是史书在夸大人数???

其实还真的没有,唐军确实有十八万之多。

但是吧,这里面还包含6000杂役和十三万临时拼凑出来的新兵。

这将近十四万人根本就构不成战斗力,也没人敢把这些新兵直接布置到战场上去。

所以实际上参加作战的只有两万多精锐的唐朝军队,剩下的十几万人要么跟在这些人屁股后面老远观摩战斗,要么在河对岸帮着看看敌情挥舞旗子。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超大规模战役数字记录和现实的区别,我们经常会在史书里看到几十万几十万人的大战役,但是这些战役其实多半远远达不到这个人数。其中的大部分人应该都在战场上观摩摸鱼或者是干苦工。

人类的战役规模,其实远远没有史书记载的文字那么巨大!

好的,回到这个地形。

其实一眼就能轻松地看出来,这个地形中间狭窄,一侧是山(南边),一侧是黄河(北边),简直就是伏击的天然地点,也正是这场伏击葬送了大唐最后的中央精锐军。

那么为什么哥舒翰会带着部队毅然挺进到这种地方自寻死路呢?

这一点我们还要从之前说起。

灵宝之战,是一次败在朝堂上的战争,其失败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君臣猜忌。

这一战发生的背景是:

安禄山大军攻击潼关受阻,此时驻守潼关的就是哥舒翰。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中央军已经糜烂不堪,大唐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在安禄山的边军之中,因此当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大唐的各个关隘轻易就被他拿下了,直到潼关这里。

潼关是唐朝重镇,山河表里潼关路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在此处,有着哥舒翰率领的两万精锐老兵和十三万临时拼凑过来的新兵驻守。借助着高大的城墙,哥舒翰多次打退了安禄山军的进攻,逼得安禄山这边的部将崔乾佑只能故意设下残兵败将在周围游荡,尝试引诱哥舒翰出来交战。

但是哥舒翰心里非常明白,自己手头虽然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但是其实不过只有两万真正的军队,剩下的那些不是给军队掌勺的伙夫打杂的杂役就是连盔甲都穿不整齐的新兵。安禄山派来攻打潼关的大军就算全军覆没也不耽误他继续调兵进攻,而自己手头这点人打光了就真的没了。

所以无论对方如何引诱,老将哥舒翰就是按兵不动。

然而哥舒翰不着急,却有人着急了,这个人就是唐玄宗。

毕竟已经有了一个安禄山,唐玄宗再也不敢让另外一个武将带着几十万大军呆在一个地方不走了。看着哥舒翰带着二十万大军龟缩在潼关内不肯出战迎敌,又从自己的小道消息里得知对方在潼关外的军队不足4000人,而且全是残兵败将(当然这是假消息),唐玄宗做了一个他之前的帝王经常做,他之后的帝王也没少做的事情。

他要开始强行操作战役了。

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即刻启程远征敌军。

哥舒翰自然不从,同时郭子仪也上书劝阻唐玄宗:

“潼关大军,为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但是唐玄宗完全听不进去,并且以怀疑哥舒翰“意在某己”为理由要求哥舒翰立刻出征迎敌不得延误,倘若避战以军法论处。

最后就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一幕:

二十万大军主将,已经年迈的哥舒翰,嚎啕大哭着带领全部军队出潼关迎敌。

想必哥舒翰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这是一条必死之路,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哥舒翰的命,这二十万大军的命,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平息唐玄宗的猜忌而去送死的,只是不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哭,为士兵哭,还是在为即将风雨飘摇的大唐哭泣。

就算明知道是埋伏圈,也要硬着头皮往里扎去送死,只因为上位者一拍脑袋,下位者就要丢命,这便是封建主义的终极形态。

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一战,从走出潼关开始,唐军的胜算就是可悲的0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其实与背景相比,这一仗的过程出奇的简单。

唐军全军追击敌军挺进山谷

崔乾佑本来在山谷外面设置了一小部分疑兵尝试把唐军引进山谷伏击,这种低级的伎俩根本骗不过哥舒翰。但是因为皇帝要求不得避战,哥舒翰也下达全军追击不得延误,就像是配合对方一样主动进入了包围圈。

唐军保持军阵进入了山谷之中。

唐军被“伏击”

等到唐军到达山谷中间的时候,崔乾佑的弩手大队们鱼贯而出,站在高耸的山脊上向下肆意地倾泻火力,唐军此时军阵被山峰和黄河夹在中间动弹不得。对方占据高地火力凶猛,己方拥挤狭窄无路可退,一时间死伤惨重。

但是哥舒翰依然要求,全军前进,穿过山谷后侧绕上山与敌人决战,绝对不可避战。

山谷出去的路已经被堵死了

然而等到唐军冒着漫天箭雨到达山谷尽头的时候,崔乾佑已经用一些装了粮草后点燃的战车和巨石树干把山谷一侧封死了,在此之上还有大批重装精锐步兵占据高点驱赶勉强杀过来的唐军。

山谷的尽头,根本就出不去!

唐军被困山谷

此时,唐军向前无法推进,直接沿着强行爬上山会被已经占据高点的叛军重步兵击退,站在原地就会被高处的弩手射杀,跳进黄河只会淹死。

这已经不能叫做战争了,只能叫做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个时候,唐军唯一能选择的方法就是原路返回,丢下几千具尸体后与后方的十万新兵会合再做打算。

但是崔乾佑根本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叛军的精锐重骑兵绕路下山,沿着唐军走过来的方向,在背后对已经焦头烂额的唐朝官军发动了集群冲锋,彻底把这场大屠杀推向了最后一幕。

唐军精锐被围杀殆尽

最后,前方的两万精锐唐官军被崔乾佑的骑兵步兵弓弩手围杀在山谷里,后方的十万新兵看到这一幕,吓得四散奔逃。正像哥舒翰一开始想的那样,这些新兵根本就没办法作为战力。

原本精兵良将固守的潼关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只有28个人的孤城。潼关被破,安史之乱彻底失去控制。

不久后,长安陷落

唐玄宗终于也为他自己指挥的战争付出了代价

---------------------------------------------------------------------------------------------------------------------------

灵宝之战,是一场典型的,胜负之分的关键在战场之外的战役。

整个战争过程就像是一场戏剧一样,崔乾佑负责饰演那个以少胜多的主角,哥舒翰负责饰演那个孤枪守大唐的年迈老将。这部戏的导演是唐玄宗,而群众演员就是那合计二十万的唐军。

这就是实际战争与很多电影,小说,RTS游戏里的最大不同,武将本身的战争素养也许并不能拯救军队。

有的时候,武将明知前进是死也要前进,明知是圈套也要跳进去,最后成了别人战功的背景板。

不过这种瞎指挥的皇帝,绝大部分最后也都为他们的愚蠢付出了代价,毕竟命运总是公平的,只是可怜了数百数千万人因此陪葬。

也许哥舒翰嚎啕大哭着出关的时候就都想到了吧,所以才能让这样的老将不顾颜面在大庭广众之下像个妇人一样哭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打那么久?皆因此战惨败,20万大军变成8000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 (十)哥舒翰含泪出征
二十万大军只剩8000人,如果不是这场从头错到尾的仗,盛唐不会消失
一代名将,缘何最后一战如此溃败?!
哥舒翰率20万人镇守潼关,为何被崔乾佑攻破?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