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可立抗击后金,屡建功勋,为何执意辞职,不再做官?
userphoto

2024.05.08 湖南

关注

在明朝末年的文官之中,袁可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官员,可以说是文武兼备。在担任登莱巡抚期间,袁可立积极整顿军务,从海上发起进攻,收复了辽南沿海地区,“计地千有余里”,同时还招降了投降后金的大将刘兴祚。可是这位一位优秀官员,却执意辞去了官职,并且再也不做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登莱巡抚

袁可立是河南商丘人,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时年28岁。虽然袁可立很有才能,而且为官清正廉明,可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反而一度丢官。万历皇帝死后,袁可立才逐渐得到重用,并在天启二年(1622年)出任登莱巡抚。到任后,袁可立对明朝的军队进行整编,同时特别重视水师,“修战舰,备器械”。

天启三年(1623年),袁可立调动军队,派沈有容、李性忠率兵乘船,“联络诸岛,收复旅顺”。与此同时,毛文龙也率军发起了进攻。另外,在袁可立的策动下,后金将领刘兴祚也起兵反抗,归顺明朝。一时间,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明朝趁机收复了大片失地,战争形势一片大好。

二、至交好友

在袁可立一生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至交好友,那个人就是高攀龙。袁可立、高攀龙不仅同年出生,而且是同年考中的进士,更重要的是两人政治理想相同,脾气秉性相投。天启初年,以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在朝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对袁可立在登莱的举措也非常支持。可是到了天启五年(1625年),袁可立入京做官时,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

魏忠贤开始把持朝政,对东林党进行迫害,高攀龙等人被免官回乡。可魏忠贤还不甘心,决心要置高攀龙等人于死地,于是以明熹宗的名义,派锦衣卫到无锡去逮捕高攀龙入京。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投水自尽。临死前,高攀龙给袁可立写了一封遗书。在信中,高攀龙谈了他对时局的看法,最后写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于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

三、绝意仕途

高攀龙之死,对袁可立影响很大,两人相识、相交长达三十七年的时间,彼此非常了解对方。因此,袁可立在朝中与魏忠贤的阉党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数有所抵牾”。袁可立愤然说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呼?”挂冠就是辞去官职的意思。最终在这年的十一月,在魏忠贤的操纵下,明熹宗批示“著加衔致仕”,让袁可立“光荣退休”。

接替袁可立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刘廷元,自此魏忠贤在朝中更加放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袁可立“乞骸骨(辞职的意思)者七,辞衔者三”,不再做官了呢?对此,袁可立的另一位同年好友董其昌说过这样一句话,“公护名节,胜于功名”。高攀龙之死对袁可立打击很大,他不愿意与魏忠贤的阉党同流合污,他更看重名节,而非功名。1633年,袁可立病死。

参考资料:1.《明实录》;2.《节寰袁公行状》;3.《黄漳浦文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珰生祠迭建
器要看清自己
我的明史类读书笔记(连载)7——袁崇焕之危机四伏
他是明末军事奇才,就因为七次打败努尔哈赤,就被满清从历史上抹去
访“崋峲山”(下)
明亡清兴六十年13传首九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