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理探源] 一个发热汗出病人的治疗探讨
 患者,女,56岁,感冒10余日后,身穿短袖,活动则身热汗出,气短,咽中干痛,心中慌糟糟,不咳不涕,口渴多饮水,舌质淡红,苔白黄。脉缓。
     初诊:以为热势蒸腾,蒸液为汗,气阴受损,况苔黄白不清,不见舌底,湿秽阻于中焦。故以竹叶石膏汤加苍术,浮小麦。1付。

     二诊:患者诉气短,心中不适已好,余症减轻三分之一。。续前方1付。
     三诊:患者仍活动身热汗出,咽中干痛。余思若方药对症,必已康复,病情仍在,恐辩证有误,看舌察脉,没有变化。予桂枝加附子汤加龙骨牡蛎黄芪浮小麦。1付。
     四诊:患者诉轻松多了,要求续服前方。
     回想治疗过程,颇有对病人试药的感觉。心中惭愧不安,不能见透病机,二三更方,遗憾不已。发帖至此,求教诸位,为何用竹叶石膏汤加苍术能缓解病情三分之一?以后如何应对这种看似减轻病情其实辩证失误的情况?
貌是竹叶石膏汤只清热除湿,奈何患者气阴两伤,动力(正气)不足,故湿邪难化,正常的津液还是难以生成流通,桂枝龙骨牡蛎加附子,能回收空间湿邪转化成正常物质,附子的运动破滞之力也强劲。。。。。此处的难点是,即有热,畏缩用附子等。。。。。。一点个人见解,感谢帖主的经验分享。

从症状看主要矛盾是气阴两伤,用竹叶石膏汤,切中病机,我怀疑是不是还有营卫不和的情况。一点个人见解

这个本是个少阴证,与太阳病有区别,区别在动则发热汗出,气短,这与三阳病明显不同,是阳虚证,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因为活动才发热出汗,与自汗不同。另外,咽中干痛,心中慌糟糟,不咳不涕,口渴多饮水,舌质淡红,苔白黄。脉缓。都是少阴病的表现。竹叶石膏汤本来绝不对证,但因一来有参,二来有苍术加入,对化气和中有一定作用,但也仅止于此,幸而后来换成桂枝加附子汤,至于龙、牡、芪、小麦,虽然无助于少阴本病,幸也无大碍,真正发挥作用的也就是桂枝加附子汤了,但怎及真武汤、苓桂朮甘汤之熨帖恰当
我的看法跟楼上的不一样,阳气虚是必然的,但是一诊所以有效是因为确实有风热外袭,所以用竹叶石膏汤后风热得缓,但是因未顾及阳气,所以才有二诊的温阳取效,本病的治疗其实没错,许多时候我们都不可能一次接诊就能对病机看得很透彻,本病的正确思维应当是金匮竹叶汤法,竹叶与附子同用,祛风热与温阳同施。

竹叶跟附片同用,散热与温阳并施,这个药啊不好开。
我感觉抽烟兄的想法挺对的。
光距君可以尝试着理解一下,真的是脱离思维禁锢,别有天地!

患者,女,56岁,感冒10余日后,身穿短袖,活动则身热汗出,气短,咽中干痛,心中慌糟糟,不咳不涕,口渴多饮水,舌质淡红,苔白黄。脉缓。
什么感冒啊?伤寒类?温病类? 伤寒关注阳气,温病关注津液。湿温那就要具体看了。
以为热势蒸腾,蒸液为汗,气阴受损,况苔黄白不清,不见舌底,湿秽阻于中焦。故以竹叶石膏汤加苍术,浮小麦。1付。
感冒已经好了,但气分证又起。外加感冒导致伤阳体虚。治疗:清气,宣肺、滋阴。
白虎四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竹叶石膏汤对证,加桔梗类、麦芽类、玄参类。通肺气、畅三焦。
没看到患者,也只能这么分析了。
辨证:
活动则身热汗出,虚之表现,怀疑感冒伤阳气。(没看到人,先这么辨吧)
气短,咽中干痛,心中慌糟糟,不咳不涕。 阳气伤了,不一定有痰了,阳被伤,气不够用正常。气不够用,心脏动力不够,心中慌糟糟。
口渴多饮水,内有气分证。内有热,饮水自救。
舌质淡红,苔白黄。没有血分证,黄而不燥,无火,气分证。
脉缓:它不是不想洪,而是正气被伤,但邪气已退,由洪转缓而已。 《伤寒论》里,邪气退,这种案例多的是。
邪气退,正气仍然亢奋。
或者邪气化热入里,传经,变气分证。(个人觉得不太像)
开方子对,但要宣肺气,畅三焦,兼以中焦导滞,滋阴。就当恢复期治疗。等以上症状都没了,再考虑恢复其阳气。
我就是这么辨的。大家一起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讲 试论白虎汤类的加减证治 (1) 刘渡舟编
肖相如教你用白虎汤| 伤寒
刘渡舟:白虎汤类方加减证治
白虎汤的方证表达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多年汗出医案
毛以林:用桂枝汤类方一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