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钦安应用附子的学术思想发挥

郑钦安应用附子的学术思想发挥

 

傅文录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400)

 

内容提要:就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应用附子的经验,从应用依据、附子组方及附子起效反应三方面,进行了探讨,特别指出郑氏应用附子之后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反映,是前所未有经验,也是火神派的一个独特认知,值得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郑钦安  名医  火神派  附子  经验

 

        清末名医郑钦安(1804~1901)先生,著名伤寒学家,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留世。郑钦安先生穷究《内经》、《伤寒论》、《周易》等书二十余年,对经典的学习从不放松,后来悟出了经典的精髓。其核心思想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之命全在坎(肾)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治病重在扶阳。”并把其核心思想运用临床之中,成为“扶阳学派”的鼻祖。他擅用大辛大热的姜桂附之类药来治疗阳虚虚损之证,而屡用大剂量附子治愈了诸多群医束手的大症、重症,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既然为“火神,”必然对附子的认识与运用均有独到之处,现结合学习体会,就郑氏应用附子的学术思想进行浅探如下。

1  应用依据

       中医常说:有是证,用是药。既然郑钦安善用附子,那必然有应用附子的依据和应用指征。这个依据与指征就是阳虚症,辨识阳虚证郑氏自有一套诊断标准,正如他在《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证法中说:“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火症,近似实火,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真面目。”上述之症,辨证之时自然不误,可是临床上一些假象,郑氏又特指出:“然又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症,有面赤如朱而近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这些真阳亏虚而为病者,郑氏认为“多属虚火上冲,”此种情况临床辨识并非易事。这也就是郑氏在《医理真传·自序》中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为了分析这种阳虚证的假象,郑氏认为:“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一阳也。”郑钦安把世上“虚火上冲”名目繁多的说法进行了概括,并认为这些说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指的“肾阳,”为了帮助人们理解他的这些分析,郑氏又形象地比喻说:“若虚火上冲等症,明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因此,郑氏强调:“阴盛则阳必衰,阳盛阴必弱,不易之理。”为了帮助世人理解“虚火上冲”的内涵,郑氏又说:“阳气弱一分,阴自盛一分,此一定之至理也。阳气过衰(不能制阴),阴气过盛(势必上干),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再观于地气上腾,而为黑云,遮蔽日光,而水便降,即此可悟阳虚之症,而知为阳虚阴盛无疑矣。”郑氏特别指出这等病人多饮喜热汤,而全不受冷物,可知明明是水盛(水即阴也)逼阳于上,故此而产生种种诸多“虚火上冲”之症。

        郑钦安认定阳虚阴盛之理,为了帮助世人理解阴阳合二为一,一分为二之理,他说:“一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阳气)运于其中而立命。”郑氏的这种观点,源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之理,因此他又说:“夫人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又曰人非此火不生。”从而强调阳主阴从之理,为了帮助世人理解阳虚阴盛之理,他又比喻说:“尝谓水火相依而行(水即血也,阴也;火即气也,阳也),虽是两物却是一团,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即以一杯沸水为喻(沸,热气也,即水中无形之真火),气何常离乎水,水何常离乎气,水离乎气,便是纯阴,人离乎气,即是死鬼。二物合二为一,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利,附和相依,周流不已。气无形,而寓于血之中,气法乎上,故从阳;血有形藏于气之内,血法乎下,故从阴。”由于阴阳二者合二为一,又水火相依而行,且“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元阳便为阴气灭也。”

        凡午后面赤者,或发烧,或午后身热,举世皆谓阴虚,而郑钦安却独居慧眼,从阳虚认识。他说:“不知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阳气日衰,不能镇纳真阴,阴邪日盛,上浮于外,况午后正阴盛时,阳气欲下潜藏于阴中,而阴盛不纳,逼阳于外,元气升多降少,故或现面青,或现夜烧,此皆阴盛之候。”至于为什么,郑氏又解释说:“人身真气,从子时一阳发动,历丑、寅、卯、已,阳气旺极,至午、未、申、戍、亥阳衰,而下潜藏。今为阴隔拒,不得下降,故多发热,此乃阴盛阳衰,元气出入消息,不可不知也。”他的这种独到认识,与我们的教课书显然不同,值得我们研究与反思。

2  附子组方

        郑钦安认定阳虚阴盛之理,且“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故此他认为:“仲景四逆汤、回阳饮(四逆汤加人参),是温经救阳法也;理中汤、甘草干姜汤,是温中扶阳法也;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是温肾助阳法也。”上述诸方,均以附子为君药组方,符合郑钦安扶阳抑阴之理,且他体会颇深:“余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部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坎中一阳)上治之,百发百中。”既然认定扶阳抑阴之理,临证用方,经方、时方、自组方,自然是颇有心得,而且认识多有独到之处,发前人之未发,因此,“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

       附子甘草汤。附子一两,炙甘草六钱。郑钦安分析方解时说:“附子甘草汤一方,乃先后天并补之妙剂也。夫附子辛热,能补先天之真阳,甘草味甘,能补后天脾土,土得火生而中气可复。若久病畏寒之人,明系先天真阳不足,不能敌其阴寒之气。今得附子而先天真火复兴,得甘草而后天脾土立旺。”为了帮助后人进一步理解附子甘草汤的方义,郑氏又特立“伏火说,”以进一步地解释,他说:“世多不识伏火之义,即不达古人用药之妙也。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亦寓先后天并补之义,亦寓相生之义,亦寓伏火之义,不可不知。”附子辛热补先天之真阳,甘草味甘补后天之脾土,火生土而中气可复,土覆火而火得久存。且郑氏伏火之论说,妙喻精义,别开生面,发前人之未发,很值得我们三思。

       四逆汤。四逆汤是郑钦安最为推崇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剂,正如他自己所说:“此方功能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该方用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炙甘草二两。在其方解中他说:“考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惟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火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意义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他在《医法圆通·卷四》少阴经用药图中,列举了他认为四逆汤可治的23种病症,其实,在其它的篇章中,他应用四逆汤加减者,治疗的病症更多,而他一生中应用四逆汤的体会最多、经验最为丰富,正如他说:“余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为姜附先生,不知余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表明郑钦安先生辨识阳虚病症多,特别是世医看来并非阳虚者,而郑氏却能慧眼独居,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洞达致病之源,俱是由于阳气虚、阴寒盛所引起,因此他用四逆汤或其加减是为最多。

       潜阳丹。郑钦安创制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虚阳上越之证,且郑氏常常合用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以加强潜阳之效果,用于治疗头面因阳虚阴盛、虚阳上越的诸多病症。该方组成为:砂仁一两,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郑氏认为:“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阳助阴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阴盛阳衰、虚阳上越,在上有一派“火热”证之假象,而郑氏创制此方之目的,就是要通过补阳潜阳,使其龙安水位,真阳内潜,下归于肾,《内经》云:“阴平阳秘。”阳秘贵字在秘,秘者,藏也、潜也。阳气立足而潜下入肾,自然“阴平阳秘,”阳气虚弱而浮越于上者,则诸病丛生。笔者近些年临证应用郑氏潜阳理论这种思路,在潜阳丹的基础之上加用紫石英、灵磁石之味,以强化镇潜虚阳之效果,经过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失眠等虚阳上越之病证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补坎益离丹。郑钦安创制之方,主要用于心病不安证属心气不足者。该方组成为:附子八钱,桂心八钱,蛤粉五钱,炙甘草四钱,生姜五片。郑氏一生研究重视心肾之火,而补坎益离丹则代表了其重视扶阳思想的具体体现。正如他解释说:“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而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衰,真火藏于水中,二气浑为一团,故曰一元。真火上腾,必载真水上升以交于心,故曰离中含阴,又曰气行血随,水既上升,又必复降下,水下降,君火即与之下降,故曰阴中含阳,又曰血行气附,主宰神明,即寓于浑然一气之中,昼则出而听政以从阳,阳在上也,曰离,夜则入而休息以从阴,阴在下也,曰坎。”这是郑氏在用心肾的关系来解释补坎益离丹方名的含义,同时也显示出郑氏对心肾阳气及心肾相交论的认识,并告诉我们一气者,阳气也。在方解中,郑氏又说:“方用附、桂之大辛大热为君,以补坎中之真阳(肾阳也)。复取蛤粉之咸以补肾,肾得补而阳者所依,自然合一矣。况又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故曰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此方药品虽少,而三气同调,学者务在药之性味。”该方不仅能治心阳不足之病证,特别是对于心阳虚兼脉结代者疗效甚佳,而笔者将其扩大到其它病证的治疗中,也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附子理中汤。组成为:附子一枚,白术五钱,干姜五钱,人参二钱,炙甘草二钱。按附子理中汤一方,乃先后天并补之方也。郑氏解释说:“余谓先后天并补之方,因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此病既是真气欲竭,在中宫三界,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足以培中宫之土气。……上焦法天,以心肺立极;中焦法地,以脾胃立极;下焦法水,以肝肾立极。上阳、中阳、下阳,故曰三阳。其实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无下阳,即无上、中二阳也。下阳本乎先天所生,中阳却又是先天所赖,中阳不运,上下即不相交。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后天即以中土立极,三焦亦各有专司,合之为上、中、下,合之实为一元也。用药者,须知立极之要,而调之可也。”郑氏非常重视附子理中汤一方的应用,其不仅可先后天并补,虽三焦各有专司,但必须赖中阳建运,上下始能相交。且理中汤本为中土太寒立法,加附子而温运之力更强,脾胃欲竭之阳得复,诸症自可立解。而且针对诸多的病症治疗,抓住了脾肾,也就是抓住了治疗的根本与大方向,因而该郑氏应用也极为广泛。

3  附子起效反应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中,详细地论述了凡服用附子方剂之后,常有“变动”者反映,用郑氏的话讲,“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当须细心求之。”要知道这些变动,有的是“药与病相攻者,病与药相拒者,”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岂即谓药不对症乎?”当然,在已出现服附子之剂后反映的情况,继续使用附子类方剂,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弄清楚服用附子后的反应,判断其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反映,是药效还是药误,病情是进还是退,这无疑是对一个合格火神派学者的考验,而郑钦安对此类反应掌握的可谓是胸有成竹,已成定见,确实可贵。他说:“但初服辛温,有胸中烦燥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出血者,有满口起泡者,有喉干喉痛目赤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者皆无妨。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然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毛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己。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待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以上这些反应,郑钦安均认定为“阳药运化,阴邪化去”的正常反应,乃是药效,不可误认为药误。当然这些反映,均为或然之症,并非必然发生,或同时发生,他指出:“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说,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表明郑钦安认为这些“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并非人人都出现,可能只出现在某些人当中,或是服附子之剂的某个阶段之中。至于那些人容易出现这些反映,郑钦安并未指出,依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的病人,多半是久病难愈之人,或是重病难以用常法常量治愈的时候,多是一些病情深重,阴寒过重之人,才有可能出现这些反映。笔者临床长期系统的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部分病人服用附子30~60g以上之时,已出现的反映有腹痛、腹泻、全身性皮疹、眼睛肿痛、口角起泡、咽喉肿痛、疼痛加剧、咳嗽加重、鼻出血、小便灼热、呕吐痰饮、皮肤痛痒异常等症,这些反映随着据病进药或减停,均逐渐消失,并无大碍。笔者认为,阳虚阴盛之人,均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即然辛热之品进腹,必然要熔化阴寒凝聚之物,一定要出现体内的一些反映,如果没有反映反而证明药不敌邪,而只有在辛热之品熔化阴凝之物的时候,才是临床起效的反映。

        服用附子到什么程度是起效的标准呢?一般多认为视病情缓解、症状消退而定,难以确切地把握。在郑钦安多年的临床经验中,他在“服药须知”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原则,即:“阳旺阴消,邪尽正复,方可了扶阳之品。”他说:“凡服此等热药,总要服至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此乃全身阴邪化去,真阳已复,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互济,而体健身轻矣。”在这里,郑钦安提出了一个“阳旺阴消,邪尽正复”的原则,而判断这个标准的症候是“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这时才是附子起效的标准,此时才能停服药物。由此历代医家均谈附子回阳,但却没有一人指出附子起效时的反映,而郑钦安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人,且他说:“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必须仔细推敲、精深感悟,方能识得真机。笔者近些年来屡用大剂量附子,在附子运用方面积累了不少的体验,确实感到郑氏所说“理实无穷,”实在是至理也。

4  分析与讨论

       郑钦安一生最为得力之处,就是擅用附子,可以说是对附子及附子组成的方剂应用情有独钟。其实这并非是滥用附子及附子之剂,而是在准确的辨证,认定阴证——阴盛阳衰的前提下,“不知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而郑钦安用药擅扶阳气,以附子为主,其次是干姜、生姜、炮姜、肉桂、桂枝、吴茱萸等,并且讲究精纯不杂,药味颇精,所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也,而且“补坎阳之药,以附为主,”自然是首选药物。

        关 于应用附子为主的方剂,郑钦安提倡“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但作为一个伤寒学家,他确实偏重经方,善用经方,有道是“知其妙者,以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之类是也。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有当辛温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此皆治阳虚之要诀也。”但一些证候缺乏有效之方剂,面郑钦安则创制新方如潜阳丹、补坎益离丹等诸方,也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研究与应用,特别是潜阳丹一方,后世研究应用者最为广泛,而且临床疗效显著,笔者也常常在潜阳丹基础上加味,用于治疗多种虚阳上越之病证,临床效果颇佳。

        关于附子应用之后的起效反映,郑钦安不仅总结出“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规律,而且对服用附子之后的反应及疗效判断和善后处理等项,确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应用姜桂附热药进退有据,应付自如,达到了精细入微的地步,不愧为擅用姜桂附温热一炉火的火神派大家,他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地研究与挖掘,为我们应用好回阳第一药——附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钦安扶阳方剂
中医火神派
火神派资料汇编(三)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郑钦安扶阳理论浅析治疗失眠症的应用(下)
郑钦安扶阳思想发微
肾阳虚,易上火体质如何补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