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记溪亭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审美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是一首忆昔词,词人以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全词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起句“常记溪亭日暮”,“溪亭”即临水的亭台。“常”通“尝”即曾经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曾经游览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这一句中“常记”明确表明了词中所描写的是过去的生活。“溪亭”点出了地点,“日暮 ”点出了时间。起笔平淡悠远、自然和谐,表现出词人对那段美好生活的回味与向往。

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沈”同“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喝酒太多,已经沉醉了,忘记了回家的路。词中“沉醉”二字虽然感觉很沉重,但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照应着“沉醉”,表明了因沉醉而糊里糊涂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是的,没有欢愉哪来的沉醉,没有沉醉那能不识这回家的路!这里,词人以结果代替过程,不但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愉快的心理,而且给读者以审美的想象空间,感受到少女时代的词人那美好而自由的生活。

第三句“兴尽晚回舟”,“兴”即兴致。“尽”即完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一直玩到兴尽,时间很晚了,划船返家。此句中,一个“兴”字,表明了高兴快乐的生活。一个“尽”字,表现出了词人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是很难得的。由此而表现出了李清照少年时代生活的美好,生活的自由自在。

第五句“误入藕花深处”,“藕花”即莲花、荷花。意思是说,在回家途中,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误入”一词,不但照应了“沉醉不知归路”,而且也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一个“沉醉”的少女放在一个盛放的荷花丛中,不正是以花喻人,把一个似如花儿的少女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吗?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同“怎”,即“怎么”的意思。“一”即“全”的意思。意思是说,(误入藕花深处的人)大家有些慌乱了,不知道该怎样渡,都争着划呀,惊起了满滩的鸥鹭。本来都是“日暮”时分,加上“误入藕花深处”,时间太晚,心理免不了焦急的,大家都有些慌了,急急忙忙寻找回家的路。词中,词人一连用了两个“争渡”,不但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也反映出主人公“沉醉不知归路”迷糊的状态。也正是由于“争渡”的慌乱,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这里,词人以景结尾,情蕴其中,不但表现出主人公焦急的心理和慌乱的状况,而且在景物描写中,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引导读者想象,感受到那发出了惊叫声音的沙鸥,盘旋在头顶上,不正是主人公急于回家的心理表现。

在艺术上,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形象逼真;语言洁净雅丽,明朗有致;意境开阔,表现出了词人在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析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词,短短三十三字,便令人拍案叫绝!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6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感受夏日清凉
雅乐《藕花深处》清尘、净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