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八声甘州词选读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评注】“雨”“洒”“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便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渐霜风凄紧”三句“不减唐人高处”(苏轼语)。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李商隐语,备觉风流蕴藉。苒苒:茂盛的样子。物华:美好的景物。“无语”即无情。“想”贯至“收”处,皆从对面着想,与杜甫“香雾云鬟湿”作法同。颙(yóng)望:凝望。“争知我”化实为虚。全诗通俗白描,多用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词,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词,声情并茂。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评注】突出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非泛泛咏潮。西兴,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对岸,萧山县西。落潮常在傍晚,“斜晖”上承“潮归”。“春山”,早期版本作“暮山”。前写钱塘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犯重,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三月,恰为春季。据《晋书·谢安传》,谢安东山再起后,不忘归隐,而终病逝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醉中过西州门,觉而大哭去。词人借此安慰友人:自己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语言平实,情意深厚,气势雄放,意境浑然。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宋·晁补之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评注】“向西湖”三句,言东坡近年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写湖山胜境,只以水光云影月色表之,语极凝炼。“拥”字体现东坡知州身分。“僧老木兰非”句脱胎王播《题木兰院》诗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王播少时孤贫,尝寄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粥食,久之僧颇厌,乃饭后始鸣钟以拒之。后播得志,出为淮南节度使,镇扬州,因访旧游处,作此诗。“浮世危机”出《晋书·诸葛长民传》“富贵必履危机”。下片回到平山堂离筵,起首五句参合欧阳修苏轼词句。“送孤鸿”二句出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古来相接眼中稀”。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评注】约作于绍兴三年(1133),作者被排挤出朝后。上片追怀淝水之战,下片感慨。首句下一“迷”字,营造出深沉、苍凉的历史纵深感。淝水之战中,谢安之弟谢石及侄谢玄、子谢琰等年轻将领一展军事长才,词中“乌衣年少”即指此。“芝兰秀发”用《世说新语》谢玄“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语,喻有为子弟。“戈戟云横”双关,暗用《世说新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典,赞誉谢安等人足智多谋。“奔鲸”喻坚,出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下片反说、曲笔交替使用,将词意层层推进。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宋·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评注】作者精通经史,曾著《朴论》五十篇,言历代君臣治乱之事。此词不啻文学版《朴论》。此调起处通常为八言、五言两句,至五言句末叶韵注脚。本篇破为“三、五、五”三句,于三言句添叶一韵。“本计”四句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自“隆中对策”直到“六出祁山”的政治、军事活动。“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是对上二句的转折。换头打破传统过片成法,文义紧接上片,使前后阕粘合为一。前三句写诸葛亮之死,因“转粟难通”乃有“杂耕渭上”之举。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之滨,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久驻计。鉴于他在军事实践中摸索出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法,北伐始见成功之望。以下叙述诸葛亮之死造成的后果。“一曹三马”,“曹”当作“槽”。《晋书·宣帝纪》载曹操梦三马同食一槽。自魏齐王曹芳起,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掌魏国军政大权,诛杀异已,孤立曹氏。至昭子司马炎时,竟篡魏自立,改国号“晋”。曹操之梦,果然应验。剪裁史料披沙拣金,提纲挈领;词笔一丝不苟,叙事井井有序。以秋日过隆中造访卧龙故里起,以杜甫春日在成都凭吊武侯祠结,时代一宋一唐,季节或秋或春,地点在襄在蜀,人物为己为杜,缅怀诸葛则一,首尾呼应。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宋·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评注】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以“故将军”一语居篇首,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作代称。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写此事。传文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落魄”二句即指此事。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数千字,只用数十字勾画,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下片专写感慨。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表现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句,借汉言宋,感慨深沉,讽刺强烈。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谗毁群小逼作者遭罢黜之阴险卑劣,点明题语“夜读”情事。语出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换“惊风”为“斜风”,改“密雨”为“细雨”,益以“轻寒 ”,示谗毁之邪恶、琐屑与虚弱。本词多隐括前人诗文,而融入生动想象与深厚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宋·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评注】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官衙中幕友西宾。开篇数句文意与原谱“句逗”略异,下以“采香泾”想象历史画卷:采香泾乃吴王宫女采集香料之处,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腻”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箭泾而续之以酸风(秋日凉风)射眼,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幻而为一。“花腥”二字或指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不仅使所浇山花染脂粉香气,且带人体“腥”味,下又以“响屧廊”典故增一层皴染。相传吴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屧行经廊上,辄生妙响。”当日之“双鸳”(美人所着鸳屧),此时之万叶,不知孰真孰幻?下阙“醒醒”(平声如“星”),与“沉醉”对映。一结归振爽,“秋与云平”奇绝。


八声甘州

宋·张炎

序:辛卯岁,沈尧道同馀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别来尧道作秋江、赵学舟作曾心传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评注】起写前年冬赴北写经旧事。“记”字领起,气势开阔,笔力劲峭。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不致书问候之因。开头两韵五句,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短梦依然江表”四句音调缠绵低回,一气旋折。下阙“楚佩”借楚辞湘君和湘夫人典。“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以芦花比己“零落一身秋”凄况。“向野桥”三句意谓也能招集三朋二友,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




八声甘州·寄李筠房

宋·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评注】上片写登高望景,由此而生思友自伤之情。用荷花隐含对远处友人的思念。“无避处”,“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险恶与主观感受抑塞。下片“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化用《离骚》“集芙蓉以为裳”中“荷衣”与孔稚圭《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中“烟霞”,称赞李筠房在国破家亡后,即披“荷衣”、伴“烟霞”,宁做大宋遗民隐士,不作元官。词末以梅互勉,点睛之笔。全词在清空流转中寓“波湅老成”之致,选词精炼,选典巧妙,一气贯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首《八声甘州》,诉不尽岁月悠悠
史上最精彩的7首《八声甘州》,苏、辛均未进入前二,哪首第一?
芸台书话│人无同处面如心——辛弃疾与元刻稼轩词 (三)
射虎已成陈迹,绕塞乱山青──元明清八声甘州词选读(上)
八声甘州.东坡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