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要读几多书?

有人让我推荐育儿书,我曾提名范福潮先生的《书海泛舟记》和《父子大学》。这两本书的主题,都是父亲教儿子读书、作文。范老先生是从民国走过来的老辈人物,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方式俱属古典,不过古典并不等于封闭,亦非愚昧,相反,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慕,以及峭峻的风骨与淡泊的心志,正是在古典教育的正大与厚重之中,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所以这两本书,明线是读书作文,暗线则是乱世之中两代读书人的安身立命,明暗之间,写满了生死不渝的父子之情。

2018年初,范福潮把二书合一,更名为《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书名原是《书海泛舟记》中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我对此文印象极深,因为作者帮我们算了一笔账,解我一大惑:现代人的寿命,照七十岁计算,自七岁开始读书,每天读五六十页,平均三四天读一本书,一年读一百本,六十年读六千本,这还不包括报纸、杂志、公文、课本等,如果有些书需要精读、重读、研究、摘抄,再打一个对折,那么一生能读三千本书,大体可称读书人。

这也许是令几乎所有读书人念兹在兹的话题: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要读多少书,一辈子要读多少书。与此相应,一些人喜欢制定读书计划或目标:本周要读多少书,本月要读多少书,本年要读多少书……对此我曾吐槽,那些常在朋友圈宣称本月、本年要读多少书的人,往往都是说说而已,刻薄一点讲,只有不读书或不爱读书的人,才喜欢这么立flag,真正的读书人,大多不屑为之,因为读书早已化作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两个细节,恰好从两个方向,呈现了读书人的数量焦虑。

有些人焦虑到了什么程度呢?每逢新书出版,我都要去豆瓣看看,多少人想读,哪些人在读,读后评价如何。好玩的是,曾有两次,新书尚未上架,已经有人点击“读过”,并打了三五颗星。我问责编,这位读者是不是出版社工作人员或你的朋友,近水楼台先得书,她也一头雾水,表示素不相识。后来承蒙行家指点,这才明白,有些人只读书名,抑或翻翻目录、前言或后记,便宣称“读过”一本书,所以他们每年能读一两千本,不用两年,即可达成我辈一生的读书量。我不知道这样的读书方式,除了自欺欺人,还有什么意思?对读书量的追逐疯狂到这一步,可能不是焦虑,而是谵妄。

读大学那些年,我也曾疯狂追求读书量,曾立誓第一学期读遍学校图书馆的哲学书架,第二学期读遍法理学书架等,读了两个月,渐渐意识到,这一计划一来难以实现,二来意义不大:纵使把那一架书,甚至整个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那又如何呢,如果所获得的知识不能化为己用,如果最终书与人了不相涉——王闿运说曾国藩是读书人,张之洞是看书人,读书人能通经以致用,看书人则书是书,人是人,二者了不相涉——那么充其量不过成就了一个古人所讽的两脚书橱,书橱再大,终归还是书橱。所以说读书量固然炫目,却可能指向一条不归路。

这个道理,还可以用来诠释碎片化阅读、二手知识(知识付费)等之争。这些纷争的关节点,窃以为不在怎么获取知识,而在怎么消化、转化知识。打个比方,知识或信息,好比鸡鸭鱼肉、萝卜白菜等原材料,若不加以烹饪,难成美味佳肴,烹饪的过程,即知识消化、转化的过程——有人说,可以生吃,有人说,可以速食,这两种手段,偶尔为之则可,长期如此,不免有损健康。鉴于此,碎片化阅读的问题在于,原材料过于驳杂,不利于烹饪,只能烧成大杂烩;二手知识属于他人烹饪好的食物,于你则如原材料,还得烹饪一番,才能纳入肚皮,只是这般一再回锅,能剩几分味道呢。这么一说,不难发现,知识或信息并非多多益善,消化、转化乃是更关键的环节,一味追求数量而缺乏消化、转化,其结局,说好听一点是复读机,难听一点则是回收站。

回头再说读书量的焦虑。“一生能读几多书”的问题催人奋进,却也容易导入误区。我尝试换个问法:一生要读几多书,一生该读几多书。须知能力是一码事,需求则是另一码事。洞察到这二者的区别,应在2013年初,我从市区搬到乡下,大批藏书都留置城里,只挑选了两百本下乡。到乡下之后,发现还是带多了,真正需要的不过三五十本。由此开始思量,书海无涯,人生有岸,弱水三千,当只取一瓢饮,一生要读或者说要精读、重读的书,应不超过两百本,也许一百本足矣。那时还想明白一个道理,读书到了一定阶段,第一不该求快,而当求慢,正如思想到了一定阶段,不该求锐,而当求钝;第二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人到中年,也是如此。

我们的问题还可以精确一点:一生要重读几多书。我常说,读书不是比数量,而是比质量,与其读十本烂书,不如读一本好书,与其把十本烂书读一遍,不如把一本好书读十遍。这番道理,如果由叔本华来表达,想必更具说服力:“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其要义,即对于好书,当一读而再读。不用担心一本书经受不起我们的重读,真正的经典,如卡尔维诺所言,你每次重读,感觉都像初读一般,能带来新鲜的发现。

2019年5月1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燮君:读书精神与读书方法
说读书
你假装读书的样子,很丑!
【安徽】孙楷峰《遨游书海》指导老师:王美娟
【云南】孙桐《傲游书海 一场惬意的旅行》指导老师:李文杰
书山书海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