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109 读书 | 时隔三年,重走《科学的历程》!

在书架前搜索,看到了这本吴国盛教老师的《科学的历程》,决定再读这本书。

已经又断断续续读了一周,刚开个头。。。

说到再读,时间回溯到2016年上半年。记得某天晚上,在qq上和大学本科时的L老师交流,恳请推荐一本科普读物——《科学的历程》。

亲其师,信其道。立刻买下此书。正值考试看考场无聊开始读,陆陆续续花了半年的时间读完此书。

我买的版本(第二版),现在好像已经更新到了第四版(修订版)。

这是一本好书,在这里也推荐给能静下心读书的朋友们。

2020年,和我一起再读这本书吧。

对于这本书,虽然时间模糊了记忆,但是我还能谈谈以下几点:

1. 该书的作者是谁?

吴国盛(1964年9月- ),男,湖北广济(武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七、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介绍作者并不是为了标榜名气,而是一般情况下名家的书翻车的机会比较小。同时,吴国盛老师确实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两大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得到了一致好评。

最近还看到了吴国盛教授的一个采访视频: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也放在这里:

视频来源于:人文清华


2. 这本书适合怎样的读者?

首先这本书不是一本专业教科书。

定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科学史科普著作。该书第一版最早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于1995年,当时就收获了广泛好评和庞大的读者群体。

书籍的定位是一部普及性、通俗化的科学“通史”:它对的读者是不确定的,所有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都是它的潜在读者。(摘自作者自序)



这本书中,有丰富的插图,插图数量之多,决定了书本在排版中,特地在书页两边留下空白位置,专供放置插图。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看这些插图的,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书以时间为序,各卷首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相关时期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中又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学者为主要书写对象。


这是一本大部头的“通史”作品,我的阅读安排是半年到一年时间利用空余时间再读一遍该书。

所以,这本书并不适合喜爱快速阅读的朋友。尤其是对科学史背景知识较少的朋友来说,个人感觉,该书的阅读并不能成为特别轻松,谨慎选择。



3.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什么?

虽然培根曾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但我更觉得,鉴往知来,古为今用。也许更加符合当代对于学习知识的目的性。


也许您也在疑惑:

为什么当代中国人,非常重视科学,却做不好科学?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什么又是科技?

中国是唯一颁布《科普法》的国家,我们对科学是否过于功利?

我们如何不把科学史分割出来,而是融汇于全角度的文明史看待?

以人文的眼光,为何科学最先发扬与西方,而不是我国?

在这本书里面找答案。

再读该书仅进行一周,强烈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不是脱离于人类文明而单独发展存在的。这也是该书作者力求做到把科学史融入到人类文明史中,让读者更具有一种“大历史观”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是缺少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而是获得了信息以后不知道如何整理、分类、消化。

读书亦是如此吧。看着书架上的书还有很多并未读过,或者并未读好。不如再重读一遍,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人人都该读点科学史?——吴国盛《科学的历程》读者分享会
吴国盛:科学应该有一颗超越功利的心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大清华备受欢迎的世界科学通史
悦读丨《科学的历程》:学习的最佳伴侣
西安交大送大一新生这本书,你读过吗?12本有趣有料的科普书盘点
吃人参根本没用,为什么中国人还是愿意交智商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