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禄堂揭秘 “虚无一气” 修炼法窍
大国崛起 民风尚武 炼拳纪与修行手札
道自虚无生一气
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
三体重生万物张
孙禄堂先生是近代一代武学宗师,其传布海内外的《孙禄堂武学录》首次将三拳合一的理念贯穿其中,开创了中国内家拳武学之先河。
孙老武学理念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亦即形意拳之内劲也”。
这个理念一出,立即引发很多拳友的非议,不少人认为内劲就是内劲,虽然和气有一定关系,但是和金丹扯不上关系。甚至认为,孙老将内劲和金丹扯上去,不仅不符合现在各位练拳的实际,且有让拳学这种实学变玄虚之趋势。
本文自然不想纠结这些历史上的纠纷,只是希望通过对孙老拳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的实践研究,来逐步领悟孙老的真实想法。
孙老上述关于内劲之说法,其实贯穿于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之中。这个自不必赘述。要真正领悟孙老到底说了啥意思,关键在于把握孙老如何练出这个虚无一气的法子来,如果通过孙老书中的介绍,能够搞出这个“虚无一气”,那么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要说这个“虚无一气”的练法,的确市面上介绍的不多,也许得了真传的人不肯详细说明吧,尽管这个法其实在孙老写的书中已经都说清楚了,但是后学者要么可能不愿意说,要么没有认真领悟和学习实证,所以对这个获得“虚无一气”的妙法没有真正体悟出来。
本文就揭示孙禄堂先生传下的这个修炼“虚无一气”的妙法。
首先,要明白这个“虚无一气”的出处。就是这句诗“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孙老指出“世人不知形意拳中内劲为何物,皆于一身有形有象处猜想,或以为心中努力,或以为腹内运气,如此等类,不可枚举,皆是抛砖弄瓦,以假混真。故练拳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学者不可不深察也。以后演习操练,万法皆出三体式,此式乃入道之门。形意拳中之总机关也。”
其次,要明白这个“虚无一气”的理论源头。这个在《八卦拳学》中有提到,“譬之易经方圆二图,方图乾始西北,坤尽东南,乾坤否泰居外四隅,震巽恒益居内四角,其阳自西北而逆气退于中央,生气在中也,阴自中央而顺于东南,阴气在外也,其生卦而恒益否泰。如形意拳,起手先进左足,以右足为根,身子看斜是正,看正是斜,因此形意拳与方图皆属地,在地成形,所以形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活也。
这一段文字用先天方图阐明了“虚无一气”产生的原理,即阳气自西北逆气退于中央,阴气顺出东南。这个逆气退中央,就是修炼“虚无一气”的原则。
关于修炼“虚无一气”更进一步的阐述,在《太极拳学》的“神聚”一节讲的更清晰了——“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腰间,运用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而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致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这一段将神聚一气的流程都说清楚了,就是先要从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这是“虚无一气”之合,然后从腰间发出到手臂,就是开。只要通过“虚无一气”的开合,才能明白太极的阴阳,才能练一次拳,技艺就精一日。由此可见,掌握这个“虚无一气”的修炼诀窍,显得至关重要了。
那么这个“虚无一气”纳入身中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这个孙老在《太极拳学》“右通背掌学”一节里揭示说,“两肩里根并两胯里根,亦同时极力虚空着,往里收缩。收缩之理,喻地之四维皆高,当中有一无底深穴,四面之水皆收缩于穴中之意。
这个原理就是告诉我们,通过肩胯里根虚空收缩,自然四面的“虚无一气”就纳入了身中。这个就是修炼“虚无一气的诀窍啊!
进一步地,在“单鞭学”里,孙老指出“两肩两腿里根皆松开,腹即能松开,腹松开气即能收敛入骨,神舒体静。腹内之气不可骤然往下压力,要以意运气,徐徐下注于丹田。道德经云'绵绵若存’,亦是此意也。”
这一节说明了肩胯松开纳气后,如何敛气入骨入丹田的诀窍。
类似这样的诀窍在其他地方也各有阐述,比如“懒扎衣”第二节说过“心要虚灵(将两肩松开,再将气力用意往回收缩,用神逆运于丹田,则心自然虚灵矣)”。
《八卦拳学》的“四象学”第七节,也说“内中何以能虚空之意,即着两肩两胯里根,皆往回缩劲。则胸中自然有虚空之意,而腹部亦不能有努气拥挤之患也”
在《太极拳学》“倒撵猴左式学”中说“内中之气,自胸至丹田,与坐中坐到静极时腹内如空洞相似,周身之神气全注于丹田沉住。故内家拳与丹学实相表里,内中之气,诚有确据,并非空谈。实地练习,功久自知。”
至此,孙老将拳学与丹学之气通过实证方式,认为是一体的,只要认真练习,功到自然明白。
此外,孙老还在“十字摆莲学”中归纳阐述了三拳合一之理,即“此拳内无论何种形式,皆不外乎头顶,足蹬,腹松,塌腰,并两肩、两腿里根松缩之理,身体力行,是在学者。”
书中透露“虚无一气”的修炼原理以及具体练法不止上述几处,不过上述几处乃是我仔细找到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几处。大家可以自行认真阅读孙老的书,相信会对孙老“虚无一气”的修炼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要领悟“虚无一气”的基本练法
笔者在领悟到孙老所传“虚无一气”原理与练法后,又从所学道家门派中涉及的相关法门进行了合参,最终通过练习,真正体悟到了“虚无一气”的魅力。
比如通过三体式的练法,在注重三体式基本要领的前提下,尤其注意脖颈挺住,两肩拉伸,让肩井部位产生有一个洼地的感觉,前手则向前伸出,后手在后肩带动下微微后拉,这样在两肩部,和脖颈部位,形成一种拉伸松开的感觉。
由于肩胯是相合的,在两肩拉开时,两胯也会自然微微对拉,这样就基本具备了肩胯虚空的身体结构。
此身体结构形成后,用神意从两肩吸气,当然,两肩和两胯都可以同时吸气(吸气尽量做到听不见),两肩会更容易体会这种“虚无一气”的感觉,吸气通过肩胯虚空,汇聚到腰部脊骨,也就是命门所在脊骨位置,如果体悟到位,会明显感受到一股凝实的暖流通过肩胯和脊柱抵达命门附近沉下来,这时候,命门位置会感到非常充实,仿佛有一块暖气块状的留在了腰部,精神也会为之一振。
气聚腰脊骨后,可以让肩胯从拉伸状态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时,则通过呼气将凝聚在腰脊骨的暖气团沉入前面的气海丹田。这样就完成了一组呼吸虚无一气的循环。
这个循环的完成,整个身体都会非常舒适。我本人一般练三个呼吸,身体就很爽了,精气神就很满足了,如果坚持多练,其收益真不可小视之。
所以可见,孙老传的虚无一气修炼法,是真功夫,是立竿见影的好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家形意真谛 -穿透力-
三體式 戴建英
孙氏形意拳和其他的有啥区别,有练的和规矩有真传的吗?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我在旧书中找到的形意拳的心法 - 形意拳论坛 - 中华国术论坛 -...
形意拳三体式呼吸方法(心法),大师,前辈,专家进
道艺形意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