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韭菜的自我修养》:普通人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秋天来了,又到了收获的季节,绿油油的韭菜铺满了整个山头,那些颜色鲜嫩的是才长出不久的第一茬韭菜,而颜色稍深的则是不知道被割过多少次的老韭菜,它们都静静地躺在地里,迎着秋风,彷徨又憧憬着…”

有人其实很纳闷儿:我们是怎么成为韭菜的?到底是谁在收割我们?我们又如何避免被收割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的名字非常应景,就叫做《韭菜的自我修养》,作者李笑来。


李笑来,何许人也?他目前的title是投资人、作家,但其实,他最开始是一位的新东方老师,主讲托福考试的。

你可能会问了,这样一位新东方名师,是如何成为投资人的呢?原来这一切都要从新东方上市那年说起。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此之前,由于教学质量优秀,李笑来获得了2300股新东方股票认购权,当时价值4600元人民币。

股票认购权顾名思义,就是如果新东方日后上市,认购权的持有者就有权利以发行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

后来新东方果真在美国上了市,由于李笑来持有认购权,虽然按照折算比例,他当时只持有不到人民币2万块钱的新东方股票,但是后来的事情就越发得传奇起来。

他先是卖掉新东方的股票,转而买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在苹果股票一轮暴涨之后,李笑来的资产升值到了10万美元,然后在2011年4月,他以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2100个比特币。

再后来,他挨过骗、上过当,也像其他“韭菜”一样犯过错误,但好在李笑来同学懂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最终在2012年,他所持有的比特币达到了10.8万个,平均成本1美元多点。再后来,比特币一路狂涨,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过将近2万美元一个,投资回报率高达2万倍。

正是由于这种先知先觉,李笑来名声大噪,从此神一样地存在于金融圈里,被称为比特币“首富”。

实际上,按照李笑来的说法,他也是逐渐从一根被割的“韭菜”逐渐成长起来的,而他对于其他“韭菜”的告诫都写到了这本书里了。

何为“韭菜”?按照李笑来的说法,是指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是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这些人有一个常见的特征:“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韭菜”们一般都会有一些典型的行为特征,比如,他们特别自信,一入场就开始“买买买”,但是似乎运气都特别不好:你一买,它就跌;你一卖,它就涨。每到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大跌,简直气死人了。

而且“韭菜”们还特别愿意冒险,因为他们认为“市场有风险,想要成功就要冒险,所以不冒险就不可能成功”,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不计成本地冒险,而且从来没有“止损”这个概念。

“韭菜”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共识,他们认为:所谓交易,其实就是一个“零和博弈”,自己赚到的钱,其实是别人赔掉的,而自己赔掉的钱,一定是被别人赚走了。

因此,当“韭菜”们愤怒地声讨“割韭菜的家伙们”的时候,他们本质上其实在痛恨“为什么割韭菜的不是我?如果有机会割韭菜,老子一定不会手软!”


但不要忘记了,收割别人的前提是你首先要生存下来,不要让别人连根拔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李笑来看来,“韭菜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养。

具体来说,李笑来在本书中建议各位投资者要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升自身的修养:善于学习、降低交易频率、克服心理偏差以及提升实力。

首先,要避免成为一根被收割的“韭菜”,就要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世界上最牛的一批交易者共同具有的特质。

在我们的语义中,我们经常会认为“投资”是个褒义词,而“投机”则是个贬义词。一般来说,炒长线的人都是投资者,而短线的人则是投机者。

但是,在李笑来看来,将二者区分开来的并不是你要做长线还是短线,而是是否善于学习——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如果你在交易之前能够认真研究,交易过后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这样的人,即便“快进快出”也是一名“投资者”。

相反,如果你不学习,靠着向别人打探小道消息来做出交易决策,赚钱了沾沾自喜,赔钱了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即便是长线持有,都可以被划入“投机者”的行列。

善于学习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交易时犯错或做些傻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面对错误,一般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而另一种是不承认错误,然后把这个错误“合理化”。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只能选择第一种态度。当然,承认自己犯错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但这是纠正自己错误的必要的起点。

例如,假如你在交易过后感叹“我怎么这么傻,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感觉痛苦了,接下来就要对错误进行反思了。

只有经过了这样的痛苦加反思的过程,你才能变聪明,才能取得进步,否则,你的错误就真的变成了沉没成本,无论如何都收不回来了。

第二,要提高自身修养,避免被收割,还要尽可能地降低交易频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投资者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研究显示,美国60%的交易者平均年交易次数在5次以下,而澳大利亚投资者平均交易次数为8次,虽然没有中国投资者的明确统计,但恐怕上面的数字,很多人一周就能搞定。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引入一个专业术语——“换手率”,“换手率”也称“周转率”,它被用来衡量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

假设一只股票在外流通了100股,如果该股票在今天总共成交了20股,那今天的换手率就是20%。

我们通常以一年的换手率这样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市场它的流动性。历史上,美国股票市场最高的一年的换手率出现在2008年,达到了290%。

而我们股票市场的换手率在2007年达到了峰值,数值是令人咂舌的1000%,就是说,在这一年里,投资者把中国的所有股票买卖了10遍。

那高换手率会带来什么呢?我们知道,股票的买卖是要交手续费的,这个手续费主要包括印花税、过户费和券商的佣金,只要你买卖股票,这个手续费就得交。

所以,频繁买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高昂的手续费支出啊!

那反过来思考,既然手续费会随着你交易频率的升高而升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频繁地进行交易呢?这在学术上被称为“高换手率之谜”。

围绕着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取得了相对一致的看法:频繁交易其实是由交易者过度自信造成的。

你想想,一个人为什么要买股票呢?是因为他觉得股价要涨啊!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卖股票呢?那是因为他觉得股价要跌啊!

那你想一下,百战百胜的人究竟能有多少呢?那你频繁地进行交易是不是过度自信了呢?而且,从总体上看,由于频繁交易而获得的收益最终会被高额的手续费支出给抹平。

其实,李笑来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等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的标准在不断地提高。

为此,他甚至在建仓后故意将交易软件卸载,刻意不看行情,用这种方法逼迫自己降低交易频率。

这就是为什么,李笑来在书中不断地强调,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号召大家“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了。

第三,要提高自身修养,避免被收割,还要克服心理的偏差。有些人一炒上股,整个人都不好了。

本来说好了这个星期都不再进行操作,不看盘了,可是一有机会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开了行情页面。如果股价涨了,要欣赏,甚至还发个朋友圈,“这个月的零花钱就靠你了哈!”。

如果要是跌了,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然后先百度一下吧,这一搜,可不得了了,论坛上到处都是负面消息,这个时候一个急跌,于是:“赶快跑吧,再不跑就跑不了了!”,

多数情况下,股价的急跌往往伴随着迅速的反弹,但是有意思的是,即便股价反弹了回来,刚刚卖出股票的投资者也不会再把它买回来,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有研究表明,人都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的,因为这会使你感觉到痛苦。同样的,如果你再把刚刚卖掉的股票买回来,是不是相当于承认你刚才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呢?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痛苦,多数投资者是肯定不会再买回来的,无论之前多么看好这只股票。

那股价涨上去了怎么办?那就诅咒它,“看你小子,兔子尾巴长不了!”所以,被割后的韭菜们都会变得哀怨无比。

韭菜之所以成为韭菜,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无视经济周期的作用。

他们认为,所谓交易,其实就是一种“零和游戏”,我赚的钱是别人赔的,我赔的钱让别人赚走了,因此,为了能够赚到别人赔的钱,就要想方设法地买到最低点,卖到最高点。

赚了钱就觉得自己成“股神”了,赔了钱就感叹运气不好。实际上,这些人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通俗地讲,也叫做牛熊交替。
 

在牛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赚到钱;而在熊市里,多数人都赔钱,所以,炒股赚钱并不是你有多厉害,而是整个市场都在涨。

这就是为什么,在本书中,李笑来特别强调,要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心理偏差的另一个表现是“韭菜们”完全没有弄懂收益和风险的关系。高风险、高收益,这个谁都懂,但是韭菜们对他们的理解得过于简单。

在他们的世界里,“冒险”往往和“勇敢”混为一谈,他们认为所有成功的交易者都是靠冒险获胜的。

他们的逻辑是,既然市场是有风险的,想要成功就要冒险,那反过来,不冒险就不可能成功,更可怕的是,韭菜们还会不计成本地冒险,从来都不会给自己设置止损线。

在本书中,李笑来告诫韭菜们,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就是:能不冒险就不冒险;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别人去,而不是你。

那你干什么呢?你观察啊,你总结啊,你学习啊,这就与我们讲的第一点联系起来了。

最后,要提高自身修养,避免被收割,还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怎么提高自身实力呢?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并非只是钱的多少,而是对于获得财富的思维不同,也就是金融思维。

金融思维,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如何去买股票或做投资。准确地说,金融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借力打力、整合资源、配置资源,为我所用的思维。

但事实上中国大多数人是缺乏这种思维的。

根据央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中,超过8亿人不懂如何理财。

国人金融知识的匮乏,导致很多投资者都处在“假装投资”的状态里,瞎投资!无论是之前的币圈“割韭菜”事件,还是近来的P2P爆雷频发,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

然而,即使在这个大时代里,金融仍然是少数“精英的游戏”。高大上的学历背景、复杂的数学模型、晦涩的专业词汇……都在无形中竖起一道屏障,将普通人拒之门外。而金融的杠杆效应,又让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里。

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人一起参与这场“少数精英的游戏”?如何让人人都能在“不确定的未来”获得掌握财富的能力呢?

为此,新浪理财大学携手融金学堂联袂打造了一门读书课程——《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24本金融经典》,让人人参与到“无处不金融”的时代中来,掌握自己的财富命运和未来发展。
学什么

众多知名教授、学者,从国内外上千本金融著作中,精心挑选出24本金融经典,从启蒙、到通识,从宏观、到实践,从基础能力出发,逐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全方位的自我提升。

初识金融:金融史&金融通识


投资实践:投资指南



思维升华:人文社科&金融科技




精选24本金融经典
顶尖名师亲自解读
带你构建受益一生的金融逻辑
69÷24≈2.8元
每本仅需2.8元
但你可知,这24本在某宝上买要多少钱?


1061 vs 69
  哪里更物超所值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韭菜的自我修养》笔记(第2篇)
观点|股民行为心理学规律决定赢亏,你是哪里一种?
Robinhood: 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永远的韭菜
如何用量化交易软件做均线交易策略
高配的“欲望”
还在努力钻研技术分析炒股票?你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权威金融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