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一、五个层的简介

战略层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即我们对自己产品的期望目标(比如挣多少钱)和用户的目标(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范围层

定义产品的功能和信息的内容需求

结构层

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当完成了这个页面的任务以后,用户又要去什么地方。结构层关注的内容:产品的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

框架层

网页中的图片,文字,按钮,表格不是胡乱摆放在一起的,而是有一个组织结构,有一个布局设计,能达到这些元素之间的最大效果。例:在我需要看数据的时候有一个表格,而不是文字或者其他的按钮。框架层关注的内容: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

表现层

表现层就用户直接看到的东西,用户看得见摸得到(用鼠标)的东西,像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等。表现层需要关注的内容:视觉设计。

二、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每个层面中我们可用的选择,都受到下层面中所确定的议题的约束


在设计产品时需要做好计划。我们常常可能会遇到需求的变更或者根据竞争对手或行业标准去做一些产品上的调整。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产品的设计要足够灵活。即范围层进行一些调整,不会导致结构层完全无法承受。

三、层详解

1.战略层

①产品目标

商业目标

不能太宽泛“赚钱、省钱”。不能太具体“为用户提供一个实时的文本通讯工具”。太具体和太宽泛之间平衡——确切了解产品的影响力。定义“成功的条件”而非“通向成功的路径”

品牌识别

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

成功的标准

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后用它来显示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如:PV、UV、转化率、付费率、市场占有率等等

不是所有的成功的标准必须直接由网站内部获得,也可以衡量对网站的间接影响。

用户体验影响二次访问率,可测量回访数据,但也要考虑是否受到特殊影响(如对手做活动用户都去对手那里了,或者自身做了很多补贴,用户仅仅是因为补贴而来‘就像打车软件补贴,我就是一个坐公交需求的,打车需求极低,补贴了让我打车了,其实对企业没太多的好处’)SO,要退一步,看看内外都发生了什么。


②用户需求

用户细分(定义谁才是我们的用户)

将全部的用户划分成较小的、有共同需求的小组,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创建人物角色(用户画像)  可参见 绝密原型档案

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人物角色可以帮助你确保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理

用户画像上的信息很大程度是编造的,我们希望人物角色与我们从用研中了解的雷荣保持一致,但是为了使人物角色更加栩栩如生,他们的一些具体细节可以是虚构的


2.范围层


①定义需求

有时候人们说出来的、所期望的特性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那些很少去想象产品新方向的人,恰恰是参与创建和设计产品最深入的人。(可汇集各个部门的人头脑风暴)

不管你设计的产品在什么样的设备上使用,我们的需求序列必须要考虑到硬件需求,如有摄像头吗?有GPS吗?等等。

可以把用户画像放到场景中,(一个场景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简单描述了一个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即“用例”

也可以从竞品分析中获得解决需求的办法,不是直接的竞品也能提供潜在需求。


②功能规格说明

功能规格说明不需要包含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包含在设计或开发中出现有可能混淆的功能定义。

撰写时的部分规则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得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避免如“最受欢迎的视频要重点标注”这样模糊的定义

避免主观的语气。避免歧义保持明确,如这个“这个网站应该是时尚的”,每个人的时尚定义不同,功能规格必须可验证——它必须能证明“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应该表明说出客观界定的标准“网站应符合企业的品牌指南文档”。也可以量化的定义一些功能,如满足1W人同时在线,如果产品只支持1k,那这个需求就没有被满足


③内容需求

内容需求应该提供每一个特性规模的大致预估:文本的字数、图片的像素大小、下载的文件字节等

更新频率应来自于你产品的战略目标:从你的网站目标来看,你希望用户多长时间来访一次?从你的用户需求来看,他们希望多长时间更新一次信息?总之,在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之间的一个合理的中间值。

如果你的网站是为各种拥有相异需求的用户服务的,搞清楚那些用户想要哪种内容,帮助你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④确定需求优先级

有时一个需求可以满足多个战略目标,一个战略目标也常常关系到多个不同的需求。

评估需求是否能满足我们的战略目标(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还有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行性)

影响可行性的有三个方面:①技术②资源③时间。时间有限,可以放到下个版本。

战略目标高于一切。分清需求的特性和战略目标。将特性排除在战略目标之外。

3、结构层

①交互设计

概念模型(用户心理模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形成很多对事物的起因、机制和相互关系等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看法,这就是用户的心理模型,或者叫概念模型。如电商中的购物车映射现实中的购物车。

打破一个概念模型也没错,但是要有充分的理由,且准备好另一个符合用户需求且在情理之中的概念模型以备使用。

概念模型是用于在交互设计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使用方式的一致性。

不要将比喻从现实中一字不落地搬过来。

错误处理

预防:防止问题的发生,比如说警告等

改正:如搜狗的输入法,拼写错误会根据用户输入特性来判定用户可能想要拼写的字,然后修正(它用的是动态性的数据处理)。有时不恰当的改正会引起用户反感。

恢复:比如撤销。

②信息架构

合理的信息架构

需要使用灵活的信息架构。一个有效结构的特点就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当有新的需求时,不应该导致重新考虑网站的整体结构。而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做一些调整就可以满足需求。

结构方法

信息架构的基本单位是节点(node)。节点可以对应产品中的任意的信息片段或者组合,例节点可以是商品的价格属性,也可以是呈现商品的页面。然后节点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构成不同的信息架构。以下为几种节点构成的信息架构。

层级结构:也成为树状结构,或中心辐射结构。节点和节点之间存在父级/子级的关系。

矩阵结构:允许用户在节点与节点之间沿着两个或更多的维度移动。

自然结构:不会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节点是逐一被连接起来的。这种结构没有太强的“分类”的概念。现在很少能看到这种结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经常被见到于Web产品注册流程或者网店商品购买流程之中。

组织原则

组织原则就是我们决定哪些节点要编成一组,哪些节点要保持独立的标准。不同的组织原则将被应用在不同的区域和网站不同的层面。

我们的网站会按照时间或者热度或者下载量对游戏进行组织。这就是我们的组织原则。不同的产品会使用不同的组织原则。微博在个人主页是使用用户发表的信息进行组织,而QQ在个人主页是使用用户关系进行组织。

战略层告诉我们“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范围层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将满足用户的需求”,然后我们在结构层就可以使用这些原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组织。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受控词典:“使用用户的语言”并且“保持一致性”,让用户感到自然的命名原则系统。(因为你认为简单的词汇在对于用户可能不一定理解或偏差)

元数据:“关于信息的信息”,即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内容的信息。

架构图

不一定要写明网站的每一页的每一个链接,最重要的是记录概念关系:哪些类别需要放在一起,而哪些需要保持独立?在交互中那些步奏如何配合?

4.框架层

框架层的定义

通过“界面设计”,用户可以接触到在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确定的具体功能。

通过“导航设计”,用户可以看到我们网站的信息结构中自由穿行。

“信息设计”,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

习惯和比喻(用户心理模型)

具体不延展了,可以看交互方面的知识

①界面设计

即选择真确的界面元素,以此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容易理解和使用。(那个功能在哪个界面上完成,是结构层交互设计中决定的。这些功能在界面上如何被用户认知到,则是界面设计)

②导航设计

三个目标

①它必须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不是每个页面都和别的页面全部链接起来,导航元素要选择那些能够促进用户行为的,或者所说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的)

②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这些元素和他们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些链接之间什么关系?是否其中一些更重要?有什么差异?等等)

③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这些传达出的信息帮助用户去理解“哪个有效的选择会最好地支持他们的任务或想达到的目标”)

几种导航

全局导航:提供了覆盖整个网站的通路(并非网站的每一个页面)

局部导航:提供给用过在这个架构中到“附近地点”的通路。在一个严格的层次结构中,局部导航可能只提供一个页面的父级、兄弟级和子级通路。——电商面包屑导航

辅助导航:提供了全局导航或局部导航不能快速到达相关内容的快捷途径。——淘宝导航中的快捷入口“购物车”

上下文导航:嵌入页面自身内容的一种导航,这种类型的导航“比如一个在页面文章中的超级链接”

友好导航:提供给用户他们通常不需要但它们是作为一种比例的途径来使用的。——比如联系信息,法律声明等等

远程导航网站地图是一种常见的远程导航,网站地图通常不会显示超过两个层级的导航。索引表比如通讯录

③信息设计

信息设计变成决定如何呈现这些信息,使人们容易使用和理解。

有时信息设计是视觉上的,比如对用户来说饼状图展示数据更好还是柱状图?

有时信息设计涉及“分组”或“整理”散乱的信息。

总之。最关键的是用一种能“反映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

指示标识:将信息设计和导航设计结合到一起,帮助用户理解“他们在哪”以及“他们能去哪”的系统。

线框图

其它书比较详细,不展开

5.表现层

表现层定义

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如通过关注视觉设计,我们决定将信息设计的安排在视觉上如何呈现。

忠于眼睛

评估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那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洗浴了用户注意?他们对于战略目标来讲是很重要的吗?”

对比和一致性

对比强调和突出部分元素,从而引导用户视线,但是过度的对比也会显得混乱。

一致性,比如不同页面可能运用到相同的模块,一致性可以保障用户更容易理解趋同性,但也要考虑不同环境的应用,有时可能会部分调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 | 量化用户体验并有效执行的关键几步
用户体验要素
用户体验的五层–概念篇
产品设计之Web产品的信息架构
《用户体验要素》的分解重构
如何进行信息架构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