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尽礼,祭尽诚】

     『喪盡禮,祭盡誠』。我們因為相當幸運能夠聞到佛法,所以給父母辦後事的時候,就懂得絕對不能殺生。甚至於父母臨終,也應該趕快幫他助念,讓他也念佛,把握這個當生成就的機緣。當然絕對不能等到臨終的時候才來勸請,臨終的時候才找一大堆人來念佛,就會顯得非常倉促。生死確確實實一瞬間,我們以前常常聽到一句俗話說「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

  我自己的外婆,她出現狀況到去世,可能不到五個小時,而且也不清楚她就要走了。因為那時候她有點感冒,我們就把她送到醫院去,一送到醫院,老人家很奇怪,她就起床來,她說「我不要躺,我要回家」,一直喊著要回家。其實老人家知道,她要走了。可是我們哪有準備?想說才進醫院來,人又沒有怎麼樣,就覺得是不是老人家在胡鬧?所以所有我這些長輩就跟我外婆說:來!趕快躺下來。因為我跟我母親有學佛,所以我的外婆就一直叫說:叫禮旭帶我回家。可是因為我們畢竟是外孫,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去決定是要讓奶奶住院,還是回到家裡。結果過沒幾個小時,我的外婆就因為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一不省人事,業障就現前,很多景象都出來,常常都在那裡胡言亂語。所以我們一定要準備好,不然可能臨終的機緣會失掉。

  所以《中庸》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一定要準備好才不會手忙腳亂。我的母親根本沒有心理準備,心裡都慌起來,當我們的親人慌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慌?不能慌,我馬上跟我母親講,我去聯絡那些佛友,一起準備助念。結果後來還是堅持急救,急救恐不恐怖?我是親眼看到,因為我母親按捺不住悲傷,就衝到我外婆面前就跪下來,其實醫護人員都是把我們趕在外面,急救不給我們看。我母親這麼一衝進去,我也跟著進去,結果一看,那個急救的場面很淒慘。切,割,還有那個。所以近幾年來都在推展,就是一個人可以寫上說「當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絕對不要急救」,不然那個跟殺豬一樣,太殘忍。

  急救完,沒有救活,馬上就把外婆移回家裡面去。我跟我母親趕快半夜一點多找了幾個佛友,就開始助念。我這些親人、這些長輩本來對佛法都不相信的,結果剛運回來的時候,臉色很難看,那個這麼痛苦,臉都揪在一起,後來我們拼命念佛,整整念了八個多小時,早上又有其他的同修來幫忙。其他的同修一進門,念著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在那八個多小時,我一滴眼淚也沒有掉,很鎮靜,但是當我們聽到「阿彌陀佛身金色」,眼淚就掉下來,內心深深感受到佛恩不可思議,時時都在照著一切的眾生。結果我的外婆早上的時候,整個臉色就紅潤起來,很好看。我那些長輩一看到臉色這麼好,我們很多的做法,他們後來就配合。結果過沒幾天,我的外婆到我媽媽的夢裡面來,笑得很開心,跟我媽媽握手,她說謝謝,謝謝。所以我們今天真能聽聞佛法,一定要把這麼好的福報,讓我們的親友都能夠接受到。

  我在台中有個機緣去參觀一個社區,這個社區都是我們的蓮友住在一起,所謂「里仁為美」,這些同道中人住在一起,總共三十六戶人家。因為大家可以一起共修,所以很多的人都希望擠進這個社區,可是畢竟社區有限。後來也很巧,旁邊又蓋了另外一棟大樓,有位蓮友非常發心,她馬上就把整棟樓統統買下來。人生的因緣非常有趣,這位居士當初已經打算到加拿大定居,到加拿大的時候,她的父親都已經把房子還有孩子學校念書都安排好了。結果剛好這個女士遇到了師父上人,就問師父說,我是在加拿大好還是回台灣好?師父告訴她,妳回台灣。她聽了之後真的回來,剛好接到了這個因緣,把整棟樓買下來。後來就讓蓮友來買房子,一下子又賣光了,總共買了七十二戶,諸位同修,加起來多少?一百零八。

  這個社區有個做法非常好,他們常常就會到一些年紀比較長的長輩家裡面跟長輩問好,問好以後,就開始在他們家念佛,讓這些長者很習慣一起念佛。慢慢念久了,他心生歡喜,對於死亡愈來愈沒有恐懼,所以那個社區成就的往生念佛人相當多。諸位同修,我們也可以學這樣的方法,常常蓮友之間互相去探望。剛好這個蓮友他們父母年紀比較長,我們就常常去探望,順便就在他們家一起共修,一起念佛,做好準備。諸位同修,假如能夠成功,那就是成就了一尊佛。所以我們去幫人家助念的時候,都死命的念,因為說不定就成就了一尊佛。因為假如我們這一生能夠成就兩尊佛,那我們的往生會比較有把握,因為一個可以拉右手,另外一個可以拉左手。所以我們要廣結善緣,臨終的時候因緣就會很殊勝。能夠成就這個往生大事,那一定是皆大歡喜,接下來的後事就可以辦得非常莊嚴。

  「喪盡禮,祭盡誠」。在祭祀的時候要非常的誠懇,《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當一個人時時會感念,假如沒有父母,假如沒有祖宗,就沒有我,他時時能夠飲水思源,人心就非常厚道。孔老夫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當我們在祭祀父母、祭祀祖宗的時候,也要盡心盡力,也做好榜樣給孩子看。

  古代的祭祀很有味道,在古籍裡面有提到,「父為大夫,子為士」,父親當大夫,孩子只是一般的士人。葬他的時候,葬以大夫,因為他當大夫,所以葬他的時候用大夫禮,祭祀的時候用士人禮。因為一個人在這一生最大的貢獻,對社會最有幫助的,就是有好的下一代,他下一代只有士人的成就,所以祭祀只用士人。假如「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他的時候用士人的禮儀,但是往後祭祀用大夫的禮儀祭他,因為他替社會培養出一個大夫,這是他的功勞。所以中國人念念所有的禮儀都表法,表慎終追遠的態度。我們去了解古代老祖宗所留下來的禮儀,我們內心會非常佩服、非常感動。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虔心楞嚴,怨親獲度
禪宗十牛圖解說
明心見性 ─ 妙不可言的境界
年輕的時候無知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歸真
那洛六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