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衣冠禽兽”由褒义词到贬义词的历史变迁,引人深思

人面兽心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人面兽心,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好像禽兽。

人面兽心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人面兽心原指的是当官的,它是褒义词,后来怎样成为贬义词了呢?因为明代中晚期某些当官的贪污腐化、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天然就成为贬义词了。

“衣冠”的本意,代指公共权利。人类社会往往就是“衣冠社会”,有光脚儿的,也有穿鞋的;有骑马的,也有骑驴的。衣服穿戴一直法度威严,极有尺度,就像梨园那句行话:“不怕穿破,就怕穿错。”特殊阶级,非常重视“衣冠”标志。

明代服制规则: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山君;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因而,人们称文武官员为“人面兽心”,这就是“人面兽心”一词的来源。

其时,“人面兽心”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只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场糜烂,“人面兽心”才演变成为非作歹、好像牲畜的贬义词。

明代官服上的禽兽被绣在两块正方形的名叫“补子”的织锦上。运用时将它缝在官员的服装上,前后各一块,所以官员的服装也叫“补服”。

“补子”是明代官服上新出现的等级标志,能够说是一个罕见的天才构思,所以,“补子”被明代以后60年的官场所沿用,成为封建等级制度最杰出的代表。

明代官员服饰除了别出心裁的“补服”外,还有几种作为特殊恩赏的服装也是别具一格的,如蟒服、飞鱼服、斗牛服。这三种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类似,不属品官服制之内,是明朝内使蒙恩特赏的赐服。

蟒服中的“蟒”与龙很类似,可是为了差异皇帝和其亲属服装上的五爪龙纹,就称之为“蟒龙”。因为蟒服和皇帝的龙袍很像,所以是肯定不能够随意穿戴的,只要重臣权贵蒙赐才能够穿用。

比较蟒、蟒补、过肩蟒、过肩云蟒、百花蟒等,斗牛服和飞鱼服就宽松多了,一品、二品官都能够穿。斗牛服中斗牛的身体与龙也很类似,既有鳞也有爪,就是头部的角向下曲折,和龙有所不同。而飞鱼则是依据《山海经》中的鳐鱼形象幻想而成的,它有蛇的头部,鱼的身子,左右各有一个翅膀。可是到了后来便紊乱起来,百官乃至宦官都有穿戴飞鱼服和斗牛服的,乃至许多人在制作这种图画的时分,还有意无意地向蟒袍接近,嘉靖帝所以命令百官不许私行运用蟒衣、飞鱼和斗牛服避免发作僭越的工作。

鉴于其时服制呈现紊乱现象,嘉靖七年时便参照古时玄端服的准则拟定了“忠靖”乌纱帽,故用忠靖之名,勉励百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要忠君爱国,不能有贰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服饰文化】“衣冠禽兽”——明代文、武官员服饰
衣冠禽兽为什么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词
《清朝官服的标志》
衣冠禽兽的来历
中国传统手工刺绣艺术 清朝官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