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配得上好的伴侣,是每个人最该有的迷之自信

电影《壁花少年》中,高中生查理问他的老师:“为什么有些好人会和错的人交往呢?”

老师答:“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有位网友说:“一个被窝儿睡不出两种人。”话糙理不糙。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翻译一下:伴侣就是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里的配得上,怎么理解呢?

好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行业大会,主题为“精神分析的态度”。曾奇峰老师在场讲了一个例子,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有段时间,农村妇女的自杀率很高,她们自杀的方式是喝农药,而不是别的方式。从现实情况来说,农药在农村随手可见,选择这种方式是必然。但从潜意识层面理解,是因为这些妇女把自己认同成了虫子。

这些农村的女性,在体力付出上,甚至承担了比男性更繁重的劳作;但受制于传统文化,她们的内在深处,还是低到尘埃里。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大概就知道,一个看上去“好”的人,是如何通过自己潜意识中的认同,寻找到一个“渣”的伴侣。

经常看到女性减肥广告的引导语:以前的我,你爱搭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解气是解气的,但总觉得有委屈巴拉的成分在。细品就发现,男性给女性布下了“变瘦才配得被爱”的陷阱,女性认同了这个限定,之后让自己变瘦来进行反击;但动力还是没离开瘦与爱的关系逻辑。

我的身材自由,与你无关。胖瘦是顺应自己的内在需求,并不是亲密关系的必要条件和充分前提。

然而,一个人早年在跟养育者的互动过程中,如果内化出自己是不好的、无价值的、不配得等等负向信念后,就会不自觉认同别人的价值导向;慢慢固化成一种忽略自己、跟随他人的人际模式来。这些模式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也被称之为命运。

不相信自己配得,就等同于把配得的标准交予了他人;他人并不由我们掌控,悲剧就开始了。

信念到模式的演化

《壁花少年》中的男女主角,各自都遭遇过性侵。女孩珊姆11岁时被父亲的上司夺走初吻,或许还有别的;男孩查理被姨妈猥亵,并告诉他“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在小男孩心中,承载着无法消化的复杂体验:也许姨妈是爱他的,姨妈的行为也会让他羞耻和恐惧,或者他在幻想中杀死了姨妈。

直到姨妈去为他买圣诞礼物的途中因车祸意外身亡,他相信真的是自己的错。再加上好朋友突然自杀,都会让查理在内心深处充满了罪疚,以及对自身攻击性或力量部分的恐惧。

因此他被称作壁花少年,意思是,在人际中敏感、羞涩、不敢开口,最终独自咀嚼孤独的人;骨子里觉得不配得拥有自己渴望的关系。

同样有过不幸经历,珊姆的外显模式和查理反差极大。她漂亮,看似很有自信,更像是一个社交牛人。她表达自己不配得感的方式是,和不把她当回事的男人睡觉,总是喝得烂醉,重复爱上不值得的人。

查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问珊姆:“你是不是觉得,要是别人知道你过去有多疯狂,就不会理你了呢?”

她答:“一直都这么想。”在女孩心中,被侵犯过的纯洁仿佛成为了原罪,需要通过不断和“坏人”交往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罪名才可能得以洗脱。

本质上,这对少男少女都在“我不配”的信念中生活了很久,好在他们在过程中实现了彼此的救赎,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因为我不配,所以你不对

心理上过度匮乏,现实中就会要求过度补偿。

最近热播剧《不惑之旅》里面的乔清浅,一直委身于富商四哥,她一边替对方打理生意积累资源,另一边盘算攒够身家,练硬翅膀独自飞翔。可惜,小家雀斗不过老鸡贼,四哥反目收回豪车豪宅,清浅才发现,以为笃定拥有,其实都是假的。

从意识层面看,是一个女人为持续过着上层生活,与另一个有钱男人周旋但最终落空的故事;从潜意识层面理解,不顾一切奔向奢华,是她低自我价值感、“不配得”信念的反向形成。

这将驱使她去寻找四哥这样把女人玩弄于股掌的坏人,也正像那个同样不怀好意的男性告诉清浅那样:有条件的礼物就不是礼物,是贿赂。

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当那个真正对的人走过来,也视而不见。因为潜意识不答应。

还有的人,即使遇到对的另一半,也会不自觉在关系中以习惯的低姿态与对方互动。

比如,一位非常强势和掌控,或者处处扮可怜的母亲,很容易养出妈宝男或妈宝女。当这些孩子成年后进入亲密关系后,会将伴侣投射成母亲的形象,以自己回应母亲的方式,跟伴侣相处。

这是一种预设,而没有选择看见真实的对方。

尤其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对这些人自身来说,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尊被碾压、躲闪、犹豫不决、过度承担责任(令母亲满意)的样子,唯独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压抑到实在不行,就会人设崩塌,做出令人不齿的行为。

找回配得感,需要一场幻灭来终结

有一位女性,诉说自己一直过着低配的生活,每天活的像只陀螺。丈夫大男子主义兼甩手掌柜,孩子和家里的各种琐碎,都是她不停转动的驱力。

夫妻两个的收入旗鼓相当,丈夫资质平平,找不出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动不动就对她颐指气使。她有时尴尬笑笑,有时自己生闷气,日子一晃小十年。

她不会开车。某个周末,她喊丈夫开车和她采购,对方半躺在沙发不想动。一再央求之下,终于出门了。路上无聊,丈夫像掌握了宇宙核心科技般自夸车技,还不忘对她不会开车这件事贬损一通。

终于怒不可遏。她在副驾驶位置对着丈夫胡乱抓打,对方不得不紧急停车。重重地摔上车门,女人愤然离去,任屈辱的泪水肆意。丈夫还在惊讶中没回过神,后排8岁的儿子补上一句:“傻了吧?”

次年,女人拿到了驾照。婚姻还在继续,不同的是,她内在的低自我评价逐渐在瓦解,配得感一点点回归,丈夫也不敢再随便造次。

人没有换,换的是内在模式,然后发现关系中的风景大不同。当我们花很多时间去寻找爱,也许真正需要的是消除内心与爱相关的障碍。

想起一句话:你所失去的,原本就不属于你。

剧中乔清浅失去的那些浮华,对应的是本不属于她的低自我价值感。

现实的粉碎,会把一个人推回开始的地方,洗牌重来。这一切,都要靠自己。要练习在杂音中,抱住自己。

配不配得上,我要我觉得

很多时候会发现,当你跟一个人说,你要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对方会出现比较矛盾的反应:一方面为这个说法有些感动,另一方面又觉得很空洞或者不敢相信。真的吗?我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无法从身边人的眼光中,看到我的价值?怎么感觉说自己有价值像打鸡血一样自欺欺人?

有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网上关于女性的价值和独立,有过很热烈的讨论。长久以来,女性都没有被作为一种主体得到承认,更多要依赖丈夫、婆家以及社会舆论等,自身的价值要仰仗外部的定义。

女性丧失了一种权力,这个权力是以自己为主体出发点去生活。当这部分权力被剥夺,成为母亲后,就将以强势的反向状态去掌控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妈宝的男明星们,也是被拿走了主体价值的受害者,他们的价值不由自己,而由妈妈来定。

“你只要学习好”、“你只管弹好钢琴”这样单一且来自外部的价值体系,让一个人的主体就凭空消失了,不配有自己的意志,永远要去迎合和满足他者。

直白说,这不是人过的日子。我们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应该是为“我生而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来服务的,这应该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身份;配得感,是签发给自己的徽章。

我也经常会想,那些被锤死的男明星,往后余生,经济上虽然不用担忧,但在心理上,他们正是最需要重建配得感的那群人。只有深深相信自己存在即价值,才不用采取重伤伴侣的方式来证明。

所以无论男女,我们需要彪悍地确信:我作为一个人,就是天生自带价值。

相信这点,要像相信太阳明天会升起一样。 

作者: 徐亚辉,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

编辑 | 怡安

×

今晚7点,李霞老师为大家带来:父母是如何亲手“毁掉”孩子学习内驱力的?主题直播。


一键预约,没有回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自己立刻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7种方法让你配得上别人
查理.芒格的智慧,是有用的成功学。
究竟怎样才能获得一样你心仪已久的事物?
查理芒格: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
北斗星价值投资: 查理·芒格经典语录: 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
过得好不好,就看他对钱的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