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长文: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超8000字建议收藏)
userphoto

2023.09.26 广东

关注

之前与大家分享过与“虚拟世界”相关的文章,但总感觉还没过瘾,看到评论大家对“虚拟世界”的话题也很感兴趣,今天再次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莫要用科学严谨性的标准衡量“虚拟世界”的这个概念,放松心态去阅读。我尽可能在科普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放飞思想。

先暂且越过“我们的世界是不是虚拟的”这个问题,假设世界是虚拟的,那么到底是如何虚拟的呢?

科幻小说和电影里有很多描述虚拟世界的故事情节,比如说《异次元骇客》中的平行宇宙,《黑洞帝国》中对“缸中之脑”的描述,还有《楚门的世界》对虚拟现实的描述。

我们的世界虚拟的方式和底层逻辑是什么?虚拟我们的世界目的何在?虚拟世界里有没有所谓的BUG,也就是漏洞?如果我们能发现漏洞,能否找出虚拟我们世界的造物主,甚至与造物主进行沟通?

对于虚拟世界,大致会有以上几个问题,下面我尽可能一一解答,从最初的创始说开始。

古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信奉神学领域的创始,不管是四大文明古国,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流传了很多有关创世的神话故事,虽然创世的神仙有所不同,但创世的方式方法基本一致。

当然,除了神学创世说之外,还有哲学范畴的创世说。

比如我国古代历史上,老子就曾提出过这样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到底什么是“道”呢?

很难用通俗具体的语言诠释出来。按照如今的理解,道,也就是无极而太极也。道生一,这里的“一”是宇宙最根本的核心。一生二,说的是道所生太极之两仪,两仪分别指阴阳。二生三,“二”就是刚才说的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皆含有阴阳。而三生万物,指的是“阴阳”与“道一”最终生成宇宙万事万物。

解释完了,可能你还不理解,哲学本来就是这样,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不像科学那么严谨具体,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

说完了神学和哲学上的创世,下面再来看一下科学范畴的创世。

主流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在由比利时宇宙学家勒梅特在1927年首次提出,最开始原本只是带有讽刺的口吻,没想到后来真的成为了宇宙起源的理论。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科学家们确实发现了很多宇宙现象,能够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比如说哈勃发现的遥远星系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一直在膨胀。还有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再来看看数学“三进制”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电脑程序都是以二进制为基础,事实上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经出现过三进制计算机,苏联就曾设计过这样的计算机。但是三进制计算机并没有流行开来,为什么?

简单讲,因为当时人类在点亮科技树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

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二进制作为计算机的底层语言,主要是由硬件原理决定的,具体俩将就是:数字电路只能有效地表达两种状态:开和关。这就是所谓的二进制,也是最简单的源代码机制。

不过如今迅速发展的量子计算机和光子计算机,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三进制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比如说光子计算机,可以用0代表“无光”,然后用+1和-1分别代表两种正交极化方向的光。

联想到刚才所讲的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否与三进制有点不谋而合的味道?

难道我们的现实世界真的是以三进制为底层源代码编码的虚拟世界?老子所谓的“道”,还有“阴阳”,看起来颇有点像三个底层代码,编码成了我们的虚拟世界。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道”究竟是什么意思,没有谁能肯定给出答案。

但这是否意味着,神学哲学和科学上对创世的定义,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分歧,甚至三种思想最终的指向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很宏大,可以尽情放飞你的思想。我们暂且先讨论另外一个话题:如果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虚拟世界到底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

首先,“人造宇宙”

其实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探讨这样一个直击宇宙真相的问题:想要模拟一个像我们宇宙规模的虚拟世界,到底需要多少资源?

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要模拟一个精确到分子甚至原子级别的虚拟世界,需要的能量甚至远远超过整个宇宙的能量。所用的电脑必须比整个宇宙还要大,而且,虚拟世界中的时间要比现实世界里的时间走得更慢。

如此一来,科学家们不禁感叹: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模拟虚拟的世界到底图什么呢?但是,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了有些地方不对劲:

为什么非要模拟一个完美的宇宙呢?只要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愚弄”虚拟世界里的智慧物种,完全可以模拟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而只要让其中的智慧物种觉得是完美的世界就可以了,如此一来需要的能量就会少很多。

具体来讲就是,只需要模拟智慧物种感知到的世界,感知不到的世界完全可以模糊化处理,甚至根本不用模拟,完全是一片空白,这样就不会占用任何资源,或者占用很少的资源。

如果智慧物种的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用各种先进设备试图观测更广阔的宇宙,或者试图观测微观世界里更极致的细节画面,完全可以通过模拟程序瞬间渲染出他们想看的结果,填补原本空白的区域。

但无论如何,虚拟世界里的智慧物种肯定不会经常这样做,而且这样做的人并不会很多。所以,绝大部分时间里,模拟程序完全不用对空白的区域进行渲染,仍旧保持空白的状态就行,等智慧物种观测时再渲染出来也来得及。

而理论上讲,通过这样“作弊”的方式模拟出来的虚拟宇宙,里面的智慧物种永远都无法识破造物主的“伎俩”,因为每当智慧物种观测时,虚拟系统总是会立刻把原本的空白趋于填补出一个完美的画面,让他们看到想要看到的画面。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正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吗?

仔细回想一下量子世界里的诡异性,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量子隧穿效应,量子纠缠,普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等等量子力学概念,似乎都印证了上面所讲的虚拟世界思想。

比如说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在我们不观测时,电子就会呈现模糊的波动状态,一旦实施了观测,立刻就会呈现确定的粒子状态。

而事实上,利用超级计算机,如今的科学家就可以构建出类似的虚拟世界,完全具备可行性。科学家们早就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了宇宙的演化过程,虽然只是粗略的模拟,但起码表明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只是人类制造的计算机性能还很低,不能模拟更多的细节罢了。

如果人造宇宙距离我们还比较远,那么就让我们先来谈谈“人造”太阳,我们的太阳系有没有可能是虚拟的?

对于很多科幻爱好者来讲,会相信我们的太阳系是虚拟的,是被模拟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讲?

著名的天才科学家特斯拉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太阳系其实是有一层防护罩的,人类就生活在被防护罩束缚着的“囚牢”里,如果想要摆脱囚牢,只有一种方式:通过旋转进行共振放大,只有这样的才能转移到其他任何一点。

而在特斯拉去世之后,美国和苏联也开始了太空竞赛,多次发射各种探测器登陆月球和火星,甚至把探测器发射到太阳系边缘,有传言称探测器的发现最终证实了特斯拉的预言。

但是特斯拉的预言以及美国苏联的发现到底是真是假,很难去考证。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苏联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发现,发现了哪些未知事物。

在八大行星之外,存在一条神秘的地带,也就是柯伊伯带,距离太阳大约5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1.5亿公里。而柯伊伯带的宽度在30到50个天文单位。

科学家们推测,在广阔的柯伊伯带,有黑洞或者暗星的存在,那里不断有各种陨石和彗星被“吐出来”,背后的原因不明。

还有更多更不可思议的发现。

1972年,美国“先驱者10号”飞船搭载一张“名片”飞向太空,“名片”上包含有人类文明信息,希望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31年后的2003年,先驱者10号在距离地球120亿公里的地方,突然减速,具体原因不明,之后便与人类彻底失去联系。

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飞船搭载同样的“名片”飞向宇宙深空,在飞行到距离地球62亿公里的地方,同样与人类失去联系。

1977年发射的著名旅行者一号飞船搭载了一张金唱片,金唱片上有更多的人类文明信息。1990年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60亿公里,它最后一次回望地球,同时拍摄了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之后被美国宇航局关闭电源,再也没有传回任何影像。

而同样是在1977年,美国还发射了旅行者2号飞船,上面也是搭载了“金唱片”朝柯伊伯带飞去,然后穿越更广阔的奥尔特云,最后进入浩瀚的星际空间。

但这只是计划。在2010年,当旅行者2号飞船飞行到柯伊伯带边缘时,向人类发送了一些奇怪的信息,至今都人类都没能破解。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疯狂的间观点:认为旅行者2号可能被外星人劫持了,对此美国宇航局并没有任何回应。

美国发射的飞船,除了探索外太阳系之外,更大的目的还是渴望某个外星文明能发现飞船,解读人类文明信息,然后与人类取得联系。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所有的飞船飞行到柯伊伯带之后,并没有传回任何从柯伊伯带遥望更遥远深空的图像,只拍摄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像。

为什么会这样?

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猜测,有人就给出了这样的推测:

在柯伊伯带区域,距离地球大约30亿到100亿公里的广阔区域,实际上是一个厚厚的“壳”,壳的厚度达到70亿公里,就像是一个超级望远镜片,而只有在望远镜片内部才能看到太阳系外面的景象。

而当人类发射的飞船飞行到距离地球120亿公里,看到的太阳系则是一片漆黑。

于是,有学者就把太阳系的内壳分为5层,厚度超过了90亿公里。在30亿到100亿公里的范围内,任何物体都会突然减速。直到200亿公里之后,物体甚至可能被摧毁。

而在柯伊伯带外围,是更广阔的奥尔特云,距离地球大约5万-10万个天文单位。

奥尔特云,完全就是包裹着整个太阳系的超级球形云团,那里是彗星的发源地,它就像太阳系的“外壳”,一直在保护着太阳系,同时也“禁锢”着人类。

那么,无论是柯伊伯带还是奥尔特云,它们是不是高级外星文明刻意创造出来的呢?

果真如此的话,意味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景象完全就是太阳系外壳作为屏幕播放出来的“虚拟景象”罢了,而人类也一直被高级外星文明监视着。

实际上这就是放大版的《楚门的世界》吗?

当然,以上观点更多的只是猜测和想象,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用科幻的思想去看待。

下面谈谈另外一种可能:缸中之脑

看过著名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伙伴们,对缸中之脑的概念肯定相当熟悉。我之前也详细分析过缸中之脑。这里再简单描述一下。

一个邪恶的科学家在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果把病人的大脑切下来,放在营养液当中,让大脑能够继续存活。然后把大脑的神经末梢与电脑相连,通过电脑模拟各种虚拟的电信号,让大脑觉得自己仍旧活在现实中。

只要电脑模拟的虚拟电信号足够逼真,大脑就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接收的电信号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接收到的电信号与电脑里的电信号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电脑模拟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吃饭,逛街,打游戏,甚至连味觉,痛觉等各种感觉都能模拟出来。

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肯定我们自己就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困境当中呢?或许我们自己每天的感受就是某台超级电脑模拟出来的电信号!

缸中之脑在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不过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现实中的一切都完美面模拟出来,然后存在在一个足够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上。

可以预见的是,单单是模拟80亿人睡觉的状态,就已经需要极其惊人的计算机算力,更不要说复杂的现实世界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某个超级文明真的可以强大到把整个宇宙虚拟数字化,然后把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程序里吗?

答案是:确实可以。而且这个存储程序的超级硬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黑洞”。

科学家早就证明了这点:黑洞能存储海量的信息,存储的信息总量与其事件视界的表面积成正比。

由于普朗克长度的存在,意味着空间是不连续的,从微观层面讲,空间其实是由无数个普朗克长度的小方格组成的,这种普朗克长度的“小方格”与电脑里的分辨率或者说像素非常相似。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黑洞的事件视界划分出数量庞大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大小都是普朗克长度级别,都是不可再分的。

而所有小方格存储的信息全部加起来,就是黑洞能够存储的信息总量。这就意味着,“小方格”就是最基本的信息单位。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科学家说“场论并不是物理学的真正语言,信息才是”。

言外之意,物理学的终极理论并不是场论,也不是任何涉及时间和空间的理论,而是信息交换的理论。

如果说信息是宇宙的基础,那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就是“虚拟”的呢?

当然,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家们表述任何观点时,不可能那么随意,不能像商业人士,比如说马斯克那样随意表达“世界是虚拟的”,但仍旧可以在基于一定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

那么,如果宇宙的本质是信息,意味着我们的宇宙是可以被数字化的,说白了就是0和1的组合体,这样的宇宙包含的信息量有多大呢?

信息量是非常惊人的!科学家们估算,单单是每平方厘米的黑洞事件视界,就可能包含多达10的66次方比特的信息量,而整个宇宙的信息量就更大了。

但问题是,要模拟一个宇宙,真的需要能够存储那么多信息的超大存储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刚才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简单解释过了:只需要模拟被观测到的事物就可以了,没有被观测事物只需要模糊化或者概率化处理就行了。

其实这种手段,在我们每天玩的游戏世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与电脑的渲染道理是一样的。

玩过游戏的伙伴肯定对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当游戏中的人物眺望远方的某座山时,只会看到山的大致轮廓,总体看起来很模糊。而只有当游戏人物慢慢走进那座山,山的具体细节才会逐渐被渲染出来。

这种渲染模式并不会降低游戏体验,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电脑运算量和核载,提升游戏的流畅度。

理论上讲,某个超级文明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模拟出我们的宇宙,只需要把人类(当然还有其他物种)能够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黑洞”硬盘上就可以了。这样的超级文明甚至可以重写虚拟代码,改写虚拟宇宙的脚本,让现实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真的存在如此高级的文明吗?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与外星文明有关的“费米悖论”和“大过滤器理论”。

先来谈谈费米悖论。

这里不再详述了,毕竟之前科普过太多“费米悖论”了。简单表述就是,考虑到宇宙如此之大,宇宙历史如此漫长,宇宙中诞生一支甚至多支拥有上百万年甚至更长文明史的外星文明,概率是很大的。而理论上讲,拥有上百万年文明的宇宙文明早就应该遍布星系甚至整个宇宙了,但太空为何如此寂静,人类为什么没有发现他们的蛛丝马迹?他们到底在哪儿?

对于费米悖论的解释有很多种,之前也有详细分析过。其中一种解释认为,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在宇宙中是非常稀有的,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才能出现。

生命是稀有的,这种解释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你看了下面的实验,或许会有所触动。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不是现实中的实验,而是电脑上的实验,但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我们的现实世界。

实验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平面分割成很多小方格,方格只有两种:黑色和白色。而方格的具体颜色取决于周围相邻的八个方格的颜色。科学家们为此设定了4个基本法则

一,如果某个方格周围有3个白色方格,那么这个方格就是白色的,具体含义就是:如果某个生命周围有3个活着的生命,那么该生命就会诞生,这就像是模拟种群的不断繁殖

二,如果某个方格周围的白方格超过3个,那么该方格就是黑色的,具体含义就是:如果某个生命周围的生命数量超过3个,那么该生命就会死亡,这就像模拟种群密度过高时会死亡。

三,如果某个方格周围的有两个白色方格,那么该方格的颜色不变。具体含义是:如果某个生命周围有两个活着的生命,那么该生命可以存活。这就像模拟种群的延续性

四,如果某个方格周围的白色方格数量少于两个,那么该方格就是黑色的。具体含义是:如果某个生命周围的生命数量少于两个,那么该生命就会死亡。这就像模拟种群在密度过低时,也会走向死亡。

把这些基本法则设定好了之后,科学家们随机选定几个方格为白色,然后就放任不管,没有任何其他干扰,让方格自行演化,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一开始,方格会出现颜色杂乱无章的变化。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场面,方格的颜色变化竟然变得非常有规律。

而且,随着时间逐渐推移,方格也变得更加复杂,但同时也更加有规律,就像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系统,方格之间好像还能进行不断交换。

难以想象,经过简单的初始条件设定,杂乱无章的方格竟然能演化出复杂稳定的系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这样的进程与生命从无机物,到氨基酸,有机物,然后再到复杂的有机大分子,最终出现生命的过程何其相似!

而上面的游戏也因此被称为“生命游戏”。

所以,理论上讲,只要时间足够长,方格数量足够多,最终一定能演化出二维生命!同样的道理,我们所在的世界经过上百亿年的演化,也应该出现很多智慧生命体。

但为什么只有我们人类?外星文明到底在哪里?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大过滤器理论”

大过滤器理论认为,生命在漫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大过滤器”,就像筛子一样不断筛选掉各种生命形态。任何生命都需要跨越至少9个“大过滤器”,最终才能保留下来,晋级为高级宇宙文明,每个大过滤器对于生命自身来讲就像是“渡劫”一样。

而目前的人类文明已经成功越过8个“大过滤器”,下一个大过滤器就是“星际扩张”。我们并不知道目前的人类文明是否已经越过了第九个大过滤器,或许它就横在人类文明面前,但人类并不知道大过滤器什么时候发挥威力。

关于“大过滤器理论”,这里斗胆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完全是科幻层面的设想。

那就是:任何宇宙文明发展到星级文明之后都必然会走向毁灭!

为什么这样讲?

还拿之前提到的虚拟网络游戏举例说明。网络游戏运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电脑运算量,提升运行速度和流畅度,会省略很多游戏细节方面的场景渲染,游戏人物之外的地方,通常都会做模糊化处理。

而如果把游戏画质不断提升,原本模糊化处理的场景和很多细节都需要精准呈现出来,如此这般游戏体验倒是提升了,但是也意味着电脑的运算量会陡然增加,以几何量级增加。

而当电脑的运算速度能力不足以呈现如此精准的画面时,就会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的情况。相信很多游戏玩家在玩大型网络游戏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些时刻游戏会不经意间出现马赛克那样的画面,实际上那就是电脑处理能力不足的表现。

而超级文明在模拟我们的宇宙时,为了避免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的现象,自然也只会模拟出“不完美”的宇宙,在很多细节方面会做模糊化处理。

但是,如果未来人类文明真的晋级到真正的宇宙文明,也就是星际文明,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和仪器,观测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科技更发达。在宏观世界,可以同时观测到成千上万个星系。而在微观世界,同样能观测到更微小的粒子,甚至是普朗克级别的粒子。

为了“匹配”人类的观测水平,不让人类发现一个“不完美”的宇宙,超级文明必须不断提升电脑的性能,提升超级电脑的运算力。

而如果未来人类的观测水平达到极高的水平,能观测到无比精细的微观世界,意味着虚拟宇宙的“加载速度”必须足够快,足够精细才可以,而一旦虚拟宇宙需要的加载速度和精细度超过了超级电脑的运算能力,就会出现刚才所讲的“卡顿甚至死机”情况,整个虚拟的电脑系统就崩溃了。

而超级文明为了避免系统崩溃,很可能进行这样的设定:当未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能够观测到足够精细的微观世界和足够大的宏观世界,而当观测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运算数据可能会导致整个宇宙发生异常甚至崩溃时,一定会被超级文明,或者说是“造物主”直接清除掉!

他们可能也会直接按下“重启键”,就像我们在玩游戏出现卡顿死机时,也会重启电脑一样。但“造物主”按下重启键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并不清楚。

但从中我们也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我们虽然不知道宇宙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大概率不会为了孕育出智慧生命!

甚至可以这样讲,所谓的智慧生命,不但不是宇宙的必然,更可能是各种机缘巧合下产生的“病毒”或者“漏洞”罢了。对于整个宇宙系统来讲,智慧生命更像是不稳定因素。当这种不稳定因素对宇宙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时,“造物主”自然不可能放任不管,而会启动“杀毒”软件!

细思极恐!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你的整个世界观和宇宙观都不对了。这种事情确实不敢细想,容易让人陷入某种“癫狂”的状态不能自拔。

好在以上所有描述基本上都是设想,而不是科学事实。

所以,赶紧从“恍惚”的状态里走出来,不要被我的设想带偏了,把设想当做一个乐子就行了。毕竟不管我们是不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都不妨碍我们为下个月的房贷和车贷努力拼搏,呵呵!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密:宇宙是虚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的底层机制可能是什么?(上)
为什么说在太阳系发现地外生命,将会是人类绝望的开始?
三体中将太阳系瞬间将为二维的恐怖文明:歌者文明
人类生存在虚拟中,其实古人早已发觉,只是我们不愿相信
外星人的另一种可能:天文馆假设
伍建国水彩作品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