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思极恐的心理学实验:不知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三个核心要素,有多可怕?
userphoto

2023.11.01 广东

关注

孩子是你的天使,降落人间,如果你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他,可能会产生让你痛苦的结果。今天的这个著名心理学实验,将会给你一些重要的启示。

提出那个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马斯洛,你可能不陌生。他的老师,心理学家哈利-哈洛,你大概率是没听过的。

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哈洛对恒河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心理学实验。从而挽救了无数的家庭,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有奶便是娘?

在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行为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了一种观点。

他认为,孩子对爱的需求是建立在对食物需求之上的,因此,只要母亲提供足够的食物,孩子就能得到充分的母爱。

他甚至主张,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过度亲密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

他的名言是:“只要给我一打婴儿,经过我的训练-矫正-塑造,我都能将他们培养成社会精英。” 他的理念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并深刻影响了西方甚至亚洲的育儿方式。其中,如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和婴儿独立睡眠法等理论,至今仍有家长坚信不移。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大胆地挑战了华生的观点。与当时流行的用词如“刺激”、“反应”和“顺从”不同,哈洛更倾向于讨论“爱”。

代母实验

哈洛和同事进行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被称为“代母实验”。

就是将刚出生的猴崽与其母亲分离,随后放置在特制的隔离笼中。

每个笼子配备了两只模拟母猴:一只由铁丝构成并附有奶瓶,另一只则是由软绒布制成,虽无奶瓶,却触感温暖。

对照约翰·华生的观点,即“有奶便是娘”,理论上说,小猴应更偏爱带奶瓶的铁丝“妈妈”。

然而,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小猴崽更愿意依偎在绒布“妈妈”身旁,仅在极度饥饿时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

哈洛进一步升级了实验,加入了一个能发出恐怖声响的机器人。当面对惊吓时,所有小猴崽都逃向绒布“妈妈”,在其怀里寻找安慰,直至恢复平静。

这些实验明确显示了母爱和安全感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小猴崽对于情感安全的需求远胜过对食物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他的导师哈里·哈洛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哈洛的实验中,小猴子从铁丝“母亲”那里获得了基础的生理需求——食物。而从布偶“母亲”那里,它们满足了更高级别的需求,包括安全感和依附感。

基于代母实验的发现,哈洛认为爱不仅仅是物质供给,如食物,而是更多地来自身体接触和产生的安全感。

这才是母爱的核心要素。与仅仅满足孩子基本的饥饿和口渴不同,母爱更多地体现在关心、拥抱、抚摸和亲近行为上。

社交障碍

数年后,哈洛和他的团队观察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不论是由布偶母亲或铁丝母亲抚养长大的猴子,在成年后都面临社交障碍,对同类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和攻击性。

这引发了哈洛教授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在社交行为上存在缺陷的猴子是否还具备正常的繁殖能力?

事实证明,哈洛的担忧是有对的。这些由替代母亲抚养的猴子,不论雌性还是雄性,对异性都表现出明显的冷淡甚至是反感,完全没有#&配的意愿。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如果尝试将正常的雄猴放入笼子,雌猴会强烈反抗,导致雄猴受伤。

后来,他们用特殊手段,让20只母猴子怀上了小猴子。

最后参与的母猴却表现出了反常的行为:七只在切断脐带后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八只不仅忽视,还频繁对孩子施暴或虐待;四只甚至极端地杀害了自己的孩子。仅有一只母猴尚可给孩子喂奶。

为解决这个问题,哈洛对布偶母猴进行了改良,增加了摇摆功能,使其更接近真实的母猴行为,就像婴儿在摇篮里一样。于是,升级版的布偶母猴2.0问世,同时新一批小猴也被引入实验。在这一轮实验中,哈洛及其团队确保每只小猴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能与摇摆的布偶母猴共度。

实验结果令人鼓舞: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猴们在成年后表现得更加正常,不再排斥异性,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

哈里·哈洛在基础研究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补充。

他将一批刚出生的猴子婴儿与所有形式的母体隔离,包括真实的母亲和模拟的“母亲”。

经过八个月,这些猴子婴儿被重新放回到有绒布“妈妈”或铁丝“妈妈”的环境中。发现它们不再愿意亲近任何“母亲”,并且在长大后表现得异常孤僻和胆怯。

如果其他猴子试图接近它们,它们会变得攻击性强,甚至自残。

哈洛还观察到,如果一个猴子婴儿出生后超过90天与母亲分离,即便后来重新与母亲团聚,也很难恢复到正常的社交行为。

这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阶段。然而,对于那些在刚出生后一直与母亲在一起的猴子,即使后来有过短暂的分离,他们仍能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交能力。

结合之前的研究,哈洛进一步总结出三个母爱的核心元素:触摸、运动和玩耍。

他还指出,对于每个新生生命来说,刚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是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阶段,一旦错过,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具体到恒河猴,这个关键期是90天;而对于人类,大致相当于六个月。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应避免与父母,特别是母亲,长时间分离。

1958年,哈洛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在其著作《爱的本质》中阐述了他的重要发现。他指出,爱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触摸、运动和玩耍。

按照他的理论,如果一个灵长类动物能够获得这三个要素,其基本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绝望之井

到了20世纪60年代,生物精神医学开始流行,专家们开始探索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这引发了哈洛的浓厚兴趣,促使他再次针对恒河猴展开实验。这一次,他进行了最为残酷的实验,名为“绝望之井”。

哈洛制造了一排排漏斗型的小黑屋,将一批刚刚刚出生的猴猴头朝下吊在小黑屋里。小黑屋就像是一口井,一开始小猴子们会拼命的挣扎,尝试往上爬,发现无法挣脱之后,就会渐渐的安静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绝望。

哈洛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让小猴子们精神崩溃,呈现人类的抑郁状态。就这样,刚刚出生的小猴子们被吊在井里面整整两年。被释放出来之后,不出哈洛所料,他们都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随后,哈罗开始使用药物来治疗猴子们的抑郁症,结果发现不管是用什么药,再到尝试各种不同的办法,收效都甚微。

在绝望之井中度过幼年的小猴子们成长后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他们避开其他猴子,表现出自闭和自伤的行为,攻击性也显著增强。

哈洛的研究结论指出,对灵长类动物来说,幼年时期长时间的孤立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种心理创伤将影响其一生。这些小猴子们似乎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是如何形成的。

绝望之井对婴儿而言是一个无法得到响应的绝望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婴儿会产生两种消极情绪:一是绝望,二是对外界产生深深的仇恨,甚至希望摧毁整个世界。

无论是身体上的隔离还是情感上的孤立,缺乏回应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扰。无论环境多么奢华或贫瘠,人们都需要与他人有基本的互动和回应,这是我们作为社会生物的基础需求。

时间确实是检验真理的不二法门。约翰华生的育儿方法最终导致了他三名孩子在成年后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大儿子甚至在不满30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哈里哈洛的动物实验虽然残酷,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无数家庭的育儿观念。

现代父母常说,不愿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但这里的“起跑线”并非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这不仅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也是许多人所忽视的那一条隐形起跑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爱的本质
读懂人性,才可洞察世界:细思极恐的7个社会心理学实验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60年前心理学实验:让我明白,孩子尽情娇惯吧 否则后悔一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不是爱,陪伴才是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