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学这条路,越来越难走

面试成功指南

从花费和就业的角度来看,留学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第一是留学费用越来越高,第二是留学性价比越来越低,第三是留学生就业越来越卷。

当然,留学不只是或者不能只是为了回国的就业和起薪,这样的眼光可能太过短浅。如果将时间跨度扩展到10年、20年或者人生的长度,留学自有它的巨大好处,不过这些好处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第一是留学费用越来越高。

对于工薪家庭来说,一个孩子的非公费留学费用会超出全家的全年收入,因此,留学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且,留学费用一直在增加,除了每年大学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有一定比例的上涨外,通货膨胀、汇率升降,也使得留学支出持续上升。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中国留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热门目的地。

据估算,如果去澳大利亚读本科,每年至少40万人民币;如果去英国伦敦留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超过45万人民币;如果去美国,差不多得是5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是去斯坦福大学等大学,一年的花费要在60万以上。

斯坦福大学是国际知名的常春藤大学,此前十年,本科生学费一直保持3-4%的增速,2021-2022年涨幅只有0.8%,今年涨了7%,达到61731美元(约44万人民币)。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学费也突破5万澳元(约24万人民币),其中工科和理科类本科专业的学费达到了53500澳元(约26万人民币)。

英国大部分排名全球前100高校每年学费增长2%-5%,但热门专业的学费却在3年里涨了约60%,突破了3万英镑(约27.5万人民币)。

我再提到两个国家:一是德国,二是荷兰。

德国留学费用相对较低,因为高校通常不收取学费、只需缴纳管理费,且德国在欧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当然较低是相对于欧美的大部分国家而言的,在德国留学一年怎么着也得二三十万人民币。

问题在于德国不接收高中毕业生。因此,在国内读两年大学,再到德国留学,成为众多学子留学的选择,大量国内院校将这一需求做成了大生意,纷纷开设“中外合作”,大受欢迎。

荷兰对毕业的要求非常严格,是出了名的“宽进严出”,学得很累,很不容易毕业。留学费用和英国相当吧。

另外,我也查了一下热门亚洲目的地的留学费用:韩国一年10到15万人民币;日本一年15到20万人民币;中国香港20~25万人民币;新加坡一年25-30万人民币。

在此,我必须声明:以上所有的费用都只是当前情况下的大概数值,会因时间和形势不断变化,一定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第二是留学性价比越来越低。

首先体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人数几乎每年都在上涨。

就拿英国来说,2021-2022学年,中国内陆赴英留学151690人,同比增长5.47%;其中本科生人数为62935人,同比增长4.71%;研究生人数为88755人,同比增长6.01%。

其次留学的雷区越来越多,被坑被宰、学历不被认可的风险增加。

还是以英国为例,如果你在英国读本科、选文科、同学和老师都是中国人,那很有可能是高校缺钱,宰了一波国人。

留学硕士也有一个和本科类似的雷区,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集中在教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专业,许多留学生会发现班里有一半的人都是中国同胞。

大多数选读这些专业的人,都是由于国内找工作困难,想镀镀金,获得一个海外学历,帮自己就业。

于是学校大量开课,坑国人的学费,国内的就业市场也是这样想的,企业普遍不认可你的学历,找工作还是困难。

最后是留学归来的薪资和预期相去甚远。

根据2022 年《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数据,半数以上的海归求职者,期望薪金在18000元以上,超过1/3的求职者期望薪金在25000元以上。

然而,按照今年3月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海归优先职位的平均月薪为14680元,同比增长7%。接近60%的人都认为薪资水平低于预期。

再者,依据今年5月发布的《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留学生工资的中位数区间位于7千到1万,远远低于期望薪资。

还有,一些没有选对专业的人,留学归来完全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月薪不过三千。

预期总是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第三是留学生就业越来越卷。

南京大学教授朱虹在7月初曾举了一个例子,说系里的一个秘书,是东南大学经济系的本科生,还是英国的硕士研究生,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英国,教育投资至少在150万以上,其中英国两年约有四五十万的投资,如今工资到手才5千多,而且还不是南京大学的编制。

其实,这位秘书找到这样一份在高校的工作还是挺不容易的。

事实上,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工作难找、职位难求、薪资难以如意,留不留学都差不多。

然而,这样的就业环境对留学生的压力也许更大,因为留学花费巨大,留学归来更为迫切地想得到工作职位,虽然想用薪资来收回留学的投资是场梦,但早点有点收入聊胜于无。

另外,朱虹说,欧洲花钱买的硕士,这些镀金的学渣回来后,用人单位反应说不好用,个人上升的空间变得狭小。

你看,留学归来就算就业了,发展可能也很有限。

留学在就业和薪资上的优势已经很小,或者已经不存在了。

前段时间,教育部公布了一组数据,海归人员中,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占一半,工作在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三类)的人数占比31%,工作在民营经济单位(包括民营企业、民营非企业两类)的人数不到9%,外资企业占比3%。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八成海归依然要卷国企、考编制,留学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起薪上的优势。

如今,从国外回来的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了,以前留学镀金在就业、薪资和个人发展上有优势,在现在和可以预期的未来却未必存在了。

可以说,以前靠出国留学就可以获得溢价的时代终结了。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声”中,与中国学生相关的连锁反应
各国留学费用对比
盘点各国留学成本 加拿大留学
盘点英美加澳四国留学成本:学费/生活费/奖学金&助学金
教材四五千?房租390英镑一周?揭秘留学生在英国的费用成本
留学的真相,去英国读书到底要花多少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