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衡针法(5)

19.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手法上下提插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21.痛经穴

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 在胸骨体中段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中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是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22.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功能 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

此穴位于肺尖部临床应用较少(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

23.神衰穴

定位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分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

2.用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功能 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 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每周调节2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24.痤疮穴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以及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

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25.疲劳穴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指针方法 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功能 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保健穴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26.乳腺穴

定位 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刺法 3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2寸

功能 消炎止痛,消痞通乳

主治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衡针灸疗法(穴位篇)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
平衡针灸平衡针资料
踝痛穴(失眠穴)咽痛穴颈痛穴指麻穴感冒穴痛经穴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平衡针灸38穴位(21-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