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方子治疗咳喘咽干,燥热不安的效果蛮好,组方也挺有意思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49)

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一两为15.625克,半夏半升50克,五味子半升31克,小麦一升140克,石膏如鸡子1枚50~60克。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经方中两个治疗咳嗽非常有效的方子,一个是小青龙汤,一个是射干麻黄汤,今天我们谈谈另外一个在组方上独辟蹊径的方子,它叫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的组成和用法如下: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面九种药,用水2400毫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再放其他药,煮取600毫升,分成三碗,每日服用三次。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病治第七

特别提醒,使用经方剂量上要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来辩证论治,万万不可生搬硬套,比如这个杏仁,半夏,有的先生只用到十二克也是有效果的。

这个方子用于什么症候呢?原书中写的比较简单: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怎么理解这个方子呢?我觉得还是用从以药推证,并且和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比较入手。

这个方子中,麻黄宣肺;石膏清肺热;杏仁,厚朴加强肺气的肃降;细辛鼓舞肾气,五味子固摄肾气;半夏,干姜,祛除心下,胃中水饮,肺间痰饮。

这个方子和小青龙汤比较,这个方子宣散的药物只有一味麻黄,同时祛除痰饮的药物干姜的用量比小青龙汤少,它只用了二两,而小青龙汤中用了三两,而且小青龙汤中的芍药也有祛除心下饮的作用,而它没有用。

可见,它宣散的作用是不如小青龙汤的,祛除四肢水肿溢饮的能力不如小青龙汤,祛除痰饮,消除涎沫,鼻涕,痰的能力也不如小青龙汤。

这个方子和射干厚朴汤比较,它用的止咳,肃降药物不如射干麻黄汤多,射干麻黄汤用了射干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而它肃降类药物只用了厚朴五两,杏仁半升,可见它的止咳平喘能力是不如射干麻黄汤的。

但是厚朴麻黄汤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方子中用了石膏如鸡子大,可见患者可见患者肺部的郁热是比较重的,肺部津液也开始减少,肺燥的程度稍重。

患者一般会出现有咳喘,咽干,口渴喜饮,舌面干燥,舌苔薄,精神烦躁,身热等指针,脉浮或者脉数,这儿脉浮不一定是指表证,有时也提示里邪偏上,偏表。

这个方子中还用了小麦,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

小麦味甘,微寒,能养心除热治脏燥,比如甘麦大枣汤中用它来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同时在《食医心境》中,还用小麦饮做饭煮粥来止渴,治消渴

部分时方家根据归经学说,认为小麦归心,脾,肾经,不能用于肺部津液亏虚,于是使用厚朴麻黄汤时,即将小麦舍去不用。

岂不知,这个归经学说是金太宗时张元素弄出来的,汉唐古中医中并没有药物归经的说法,这种方法,“按经索骥”使用中药,确实让人易学易懂,但是某些时候,也禁锢了医者的用药思路。

日本的江部洋一浪先生即直取魏晋时代《名医别录》对小麦的记载:

小麦,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

认为小麦有润肺,和胃的功效,这是非常有见识的。

总的来说厚朴麻黄汤这个方子,治疗肺郁热而咳、喘,肺津液亏虚,兼有痰饮(胃有寒饮,上升入肺,遇热化而为痰)——这一系列肺的宣散肃降失调引起的症候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这种治疗肺部燥热而咳的方法,可以和后世用清燥救肺汤来清燥润肺的方法互参,相对而言,经方用药特别注意标本兼治,在清热润肺,降气止咳的同时,还时时刻刻注意温化胃间寒饮,固摄肾气,这种整体观是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一个坚持手工、慢速、写作中医的地方。在沉溺中医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不当之处,也欢迎严厉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八二)临证谈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
半声干咳、一咳就尿、咳吐泡沫痰、感冒就咳、咳而上气、咳嗽清嗓、水鸡声,都有专方专药,学会了你就了不得...
厚朴麻黄汤方证、方义、病机解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4.13)厚朴麻黄汤 厚朴 小麦
组方思想如此高妙的厚朴麻黄汤
伤寒杂病论—厚朴麻黄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